专访唐震:探索生态发展理论,重构生态格局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地域文脉,践行生态低碳,是每一个规划建设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期,中国风景园林网带你走近株洲云龙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唐震先生,以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将对城市问题做出自己的独特阐释。【详细】
2014-11-05
罗兹柏:重庆工业遗址如何实现景观转型
而所谓工业遗产景观,并不是指单纯的工业遗址或者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的记忆和文化印记、传承,留存下来后,加入现代的艺术再创作,成为景观、休闲、消费结合的多种功能区域。【详细】
2014-11-05
《秋斋涌泉集》:一位园林专家的散文
邱泰斌是一位“美丽事业的追梦者”。在他的“人生一甲子”中,从事园林工作就占去了35年。35年来,他的双眼总是紧盯着榕城的绿化、美化与香化。作为园林专家兼散文作家,他在为市民种树栽花植草的同时,也为读者浇灌出一棵文学之树。这棵树——《秋斋涌泉集》。【详细】
2014-11-04
袁松亭:城市设计中的“无设计”与人本主义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笛东联合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逐步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规划设计公司之一。近日,中国风景园林网记者专访了笛东总裁兼首席设计师袁松亭先生,请他深入解析“无设计”理念,通过专业性视角分析行业热点,发表在城市设计方面的独到见解。 【详细】
2014-10-31
多位院士表示:智慧城市建设须防信息安全风险
日前,2014中国(苏州)智慧城市院士论坛举行,7位信息工程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安全保障、惠民体验等话题进行了探讨。【详细】
2014-10-30
专家:建筑回归正常需靠市场机制和专家评审
近些年,全国各地冒出众多奇奇怪怪的建筑。有人指出地方党政领导过于关心建筑外观,忽视成本和实用,使得奇怪建筑泛滥。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赵逵认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的提法非常适时,但要有真正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专家评审制度,才能让建筑不再“奇怪”。【详细】
2014-10-30
城市公共空间应更注重使用
26日,首期深圳研究圆桌会议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来自荷兰、法国、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建筑师、评论家汇聚和近百位深圳市民,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专业领域出发,就“公共空间”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详细】
2014-10-29
多米尼克·里昂:公共空间需要人的尺度
多米尼克·里昂表示,公共空间是一个个体与集体相对应共同存在的一个空间。在一个城市空间里面,一个个体存在的公共空间里,它享有城市集中化给其带来服务上、通讯上的便捷。【详细】
2014-10-28
奥雅李宝章:承中国的文脉,做当代的景观
“奥”,取博大精深、奥妙之意;“雅”,象征大雅的艺术之美。李宝章先生,作为奥雅设计品牌的创始人,定位“奥雅”,也正是体现了出这个群体对于文化和艺术的不懈追求。图纸,不单单是规则下的产物,而是设计师融入灵感和艺术的画布。【详细】
2014-10-27
王云庆:寻求传统村落和城镇化的平衡与和谐
2014年4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3年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四基本一增强”。【详细】
2014-10-27
胡大源:多中心分散解决“城市病”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既是为了共同发展,也是为了分散大城市压力,解决交通拥堵等老大难问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党委书记胡大源表示,类似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多种功能集于一身,导致了严重的‘城市病’。解决之道需要在城市布局上多下功夫。【详细】
2014-10-24
Thorne:景观设计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作为有着长达35年设计经验的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Thorne先生,同时担任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副主席,一直致力于加强国际设计行业之间的交流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虽然是一名英国人,但在他设计理念中却时不时透露出中国人所倡导的中庸与和谐。【详细】
2014-10-24
王澍:建筑师是重要又危险的角色
王澍:建筑师,生于1963年,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2年获得了世界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作品有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苏大文正学院图书馆、宁波博物馆等。【详细】
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