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红叶谷生态旅游区植被群落分析

2007-04-13 08:00:00    作者:王春红     来源:园林科技     浏览次数:

王春红(济南市林场 250014
 

摘要:本文以红叶谷为代表,采用生态学系统布点方法,对济南南部山区的野生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了解了该地区植被生态群落情况。对样地内的各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土壤因子情况通过实验手段测得。初步揭示了红叶谷植被的生态特征,为景区生态旅游研究和丰富济南的绿化材料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植被群落;生态;聚类分析

引言

    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历城区锦绣川乡,面积270hm2,距市区33km,离北部锦绣川水库4km。区内植物争芳斗艳,鸟类众多,自由飞翔,山水相映成趣,是一处生态环保并重的集游览、休闲、科普、娱乐和赏秋等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此处茂林秋艳,黄栌似火,有深邃溪谷,幽静高山,人们可以充分领略大自然的无究魅力。

    红叶谷山体归属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最高点海拔460.4m,谷地最低点海拔高度113.0m。由于受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岩体隆起。地形特点鲜明,景观价值较高。地质结构为石灰岩,土壤为pH8左右的褐色森林土。主要植被群落有:侧柏?荆条?中华卷柏群丛;侧柏?荆条+酸枣?白羊草+羊胡子草群丛;侧柏?红叶黄栌?黄背草群丛;红叶黄栌?荆条+鹅耳枥?羊胡子草群丛和荆条?黄背草群丛等。

1 调查方法

    采用生态学系统布点方法,共布得40个样地。即海拔每升高100m就在不同坡向取样地,每个样地取正投影响面积15×10m2,长边沿等高线方向,在150m2样方范围内统计乔木的高度、冠幅、胸径,并估计其郁闭度。在样方中心取灌木样方一个,面积3×2m2。在灌木样方中心取草本样方三个,面积1×1m2。对每个小样方内的灌木、草本的种类、高度、覆盖度进行调查,然后对高度、覆盖度分别平均,代表该群落条件下,每种花卉的存在量。在样方中心挖一土壤剖面,记载其腐殖质层厚、土层厚度,在离地面20cm处取土样进行土壤理化分析。

2 样地植物群落特征

2.1 群落区系组成

    根据调查的40个样地资料统计,侧柏、黄栌广泛分布于红叶谷地区,是该地区的植被群落主要建群种之一。侧柏、黄栌群落共出现维管束植物223种,分属64个科。所含种数占优势的科为菊科(36种)、豆科(19种)、蔷薇科(12种),所含种数较多的科为榆科(8种)、大戟科(7种)、禾本科(7种)、毛莨科(6种)、萝摩科(6种)、唇形科(6种)、百合科(6种)。区系组成中仅含1~2种的科有38个,占科总数的59.4%,仅含一种的属有80属,占总属数的67.9%,说明侧柏、黄栌群落科属组成较为分散。

2.2 群落垂直结构

    样地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三个基本层次,还有能攀援的层间植物。其中乔木层又可分为上层乔木和中层乔木。上层乔木的树木种类比较单一,主要是侧柏,另外还出现过小叶杨、刺槐、刺楸、小叶朴、毛白杨。中层乔木树种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黄栌,还有火炬树、白榆、槲树、麻栎、扁担杆。灌木层出现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多的植物有荆条、连翘、酸枣、小叶鼠李、锦鸡儿、杠柳、大果榆以及黄栌幼株。地被层植物分布不连续,常集中生长在群落透光部位,种类最为丰富。优势科为菊科、豆科、蔷薇科、大戟科、禾本科、毛莨科、萝摩科、唇形科、百合科。层间植物主要有南蛇藤、葛藤、茜草、打碗花、栝楼、华东拔、穿龙薯蓣、杠柳、律叶蛇葡萄等。他们大多攀援或缠绕在立木上,有些葡匐在地面或岩石上。

    现举一例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15号样地较为典型,能代表该地区植物群落的主要特点。上层乔木是侧柏,中层乔木为白腊和槲树,下层灌木是黄栌、陕西荚迷、剌槐幼株和连翘,地被层有苍术、萁尼、竖立鹅观草、大叶胡枝子、地榆、白射干、鸦葱、蓝刺头、石沙参、阴地堇菜等,层间植物是律叶蛇葡萄。在这个样地群落内,乔木层侧柏只有两棵,白腊和槲树也是各一棵,所以优势种是处于灌木层的黄栌,覆盖度达到了80~90%

    在调查的40个样地内,有15个群落没有乔木层。说明红叶谷地区生态群落遭到人为破坏严重。

2.3  群落植物种类的成分和结构

    进入红叶谷调查样地的有156个种。分别计算每个种的多度、频度、优势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相对重要值。其中:

    相对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通过计算,上层乔木按重要值排列分别为:侧柏、毛白杨、刺槐、小叶杨、小叶朴、刺楸和黄栌;中层乔木按重要值排列分别为:黄栌、麻栎、槲树、火炬树、梓树、柿树、白腊、板栗和早园竹;重要值较高的灌木树种有:连翘、黄栌、酸枣、荆条、小叶鼠李、黑榆、杠柳、南蛇藤、扁担木和白榆;重要值较高的地被植物有:披针苔草、地榆、中华卷柏、竖立鹅观草、兔儿伞、荩草、胡枝子、矩镰荚苜蓿、多花胡枝子和阴地堇菜。

    红叶谷植被多样性指数为:

    H=-∑|ni/N×Log(ni/N)

        =4.1623

    红叶谷植被均匀性指数

    E=H/log(物种总数)

    =1.8978

2.4 植物群落类型分类

    根据40个样地的群落特征值,进行聚类分析,将40个样地分为四类:

    第一类:沟谷杨树林:主要分布在阴坡低山地带,海拔300m,土壤厚度50cm。上层以小叶杨、毛白杨为优势种;灌木层主要有荆条和黄栌;下层有黑麦草、蓝萼香茶菜、律草、太行铁线莲等。

    第二类:侧柏纯林:主要分布在红叶谷东南坡和山顶部位,海拔500m,土壤厚度30cm,石砾含量20%。主要植物种类有连翘、黄栌,地被层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有多花胡枝子、西伯利亚远志、委陵菜、蓝刺头等。

    第三类:乔灌混交林:阳坡分布在海拔300~500m,阴坡一直到山顶。上层优势种有刺槐、刺楸、小叶朴等;灌木层以黄栌、连翘、小叶鼠李为主;林下地被种类丰富,主要有披针苔草、坚立鹅观草、兔儿伞、胡枝子、地榆、堇菜、白射干、狼尾花、火绒草等。

    第四类:落叶灌丛带:分布在阴坡200~500m和阳坡200~400m。土层厚度60~80cm。主要灌木种类有黄栌、连翘、小叶鼠李、陕西荚迷、卫矛、鹅耳枥等;层间藤本植物有南蛇藤、杠柳、律叶蛇葡萄等;林下地被种类有阴地堇菜、鸦葱、柴胡、沙参、兔儿伞、地榆、委陵菜、直立百部等。

2.5 群落指标的因子分析

    根据40个样地的群落特征值,将影响群落特征的指标分为四类,即乔木层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及灌木地被层指标、土壤深度和酸碱度指标和中层乔木指标。经分析,对四类指标贡献较大的因子见下表:

2.5.1 乔木层指标聚类结果

    对乔木层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类:沟谷杨树?黄栌复层林类:这一类型具有典型的上层乔木(毛白杨)和中层乔木(黄栌)。上层乔木平均高度10m,平均胸径10cm,覆盖度50%;中层乔木平均高度6m,平均胸径5cm,覆盖度100%;下层灌木以荆条、连翘、小叶鼠李为主。

    第二类:侧柏(刺槐)单层林类:这一类型只具有上层乔木,无中层乔木,且乔木种类单一,仅侧柏或刺槐。乔木层平均高度7m左右,胸径4~10cm,覆盖度100%;林下灌木以黄栌幼株、小叶鼠李、陕西荚迷为主。

    第三类:乔灌混交林和落叶灌木林:这一类型在红叶谷分布较广。乔灌混交林中上层乔木主要种类是侧柏、刺楸、小叶朴等,平均高度4~6m,平均胸径4~8cm,覆盖度50-80%;林下主要灌木种类有黄栌、连翘、鹅耳枥、大果榆、卫矛等。落叶灌木林类以黄栌+连翘,黄栌+大果榆,黄栌+卫矛,黄栌+杠柳+连翘等为主要类型。

2.5.2 土壤理化性质及灌木地被层指标聚类结果

    经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类:主要分布在阴坡山脚或山腰地带,土壤肥沃、湿润,氮、磷、钾含量较高,其中碱解氮含量80~146mg/kg;速效磷含量6.0mg/kg,速效钾270~308mg/kg,有机质含量4.0~6.0之间,田间持水量20.7%;林下灌木地被种类丰富。

    第二类:分布在阳坡山脚或山腰地带。土壤肥力好,其中碱解氮含量107~131mg/kg,速效磷含量7~8.6mg/kg,速效钾含量400mg/kg,有机质含量4~5%,田间持水量20.4%左右;林下灌木,地被种类丰富,其中灌木3~6种,地被5~11种。

    第三类:分布在阳坡或阴坡的山谷地带,这一类型土壤肥力不等,林下灌木、地被种类分布不均。

    第四类:分布在红叶谷山顶地带。土壤肥力中等,林下灌木地被种类相对较少,以抗旱植物为主。其中,灌木种类有荆条、锦鸡儿、本氏木兰、矩镰颊苜蓿等,地被种类有披针苔草、桃叶鸦葱、苦荬菜、瓦松等。

2.5.3 土壤深度和酸碱度指标聚类结果

    经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类:土层深厚型:分布在山的中下部,土层厚度达100~120cm,土壤pH值7.3~7.4。这一类型上层乔木以侧柏为主,中层乔木有白腊、槲树、板栗等。林下灌木种类较多,以黄栌、连翘、大果榆、陕西荚迷为主;地被种类丰富,多达10~15种。

    第二类:土层厚度中等或偏薄型:一般土厚在50~80cm,最少仅达20cm,土壤pH6.3~7.4。这一类型分布较广。

2.5.4 中层乔木指标聚类结果

    经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类:具有典型的中层乔木,这一类型上层乔木高大,树高10~15m,中层乔木高度6m左右,胸径5cm,覆盖度100%,且种类单一,主要是黄栌。

    第二类:这一类型中层乔木种类较多,主要是梓树、柿树、旱园竹、黄栌等,覆盖度40%,高度5.5m,胸径2.5~6cm

    第三类:这一类型中层乔木覆盖度仅达20%,主要树种有麻栎、槲树、板栗等,高度3.0~3.5m,胸径2.5~5.0cm

    第四类:无中层乔木。

3 结论与建议

3.1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红叶谷地区植物群落的主要组成。群落植物种类较多,科属组成比较分散。该地区较为稳定的生态群是侧柏?黄栌植物群落,黄栌、侧柏是该区系的绝对优势种。群落植物成层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上层植物(乔木层)种类比较单一,甚至是有37.5%的样地没有乔木层,说明人为破坏严重。

3.2 对群落中植物的生境作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引种建议。

3.2.1 红叶谷的自然植物具有一定的物种多样性,各物种在多度、频度、优势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相对重要值几项指标均有较大差异体,现了群落成分和结构的异质性。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侧柏、黄栌、毛白杨、刺槐、麻栎、连翘、黄栌、酸枣、荆条、小叶鼠李、黑榆、杠柳、南蛇藤、扁担木、披针苔草、地榆、中华卷柏、竖立鹅观草、兔儿伞、荩草、胡枝子、矩镰颊苜蓿、多花胡枝子等具有较高的重要值。

3.2.2 一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在1.5~3.5之间,该群落指数值达4.16,体现了较大的成分和结构的多样性。

3.2.3 物种的均匀性指数描述了各种之间的分布关系,当其值是1时,各种分布较为均匀,红叶谷的均匀性指数为1.8978,说明各物种分布比例结构的较大差异。

3.2.4 在红叶谷分布着许多优秀野生花卉,如:狼尾花、有斑百合、黄花菜、山丹、白射干、太行铁线莲、毛果扬子铁线莲、多花胡枝子、大花溲疏、猫眼草、京大戟、紫花地丁等。兔儿伞、华北耧斗菜、白头翁、地榆、硬毛棘豆、疾藜、地锦、醴肠、斑叶堇菜、阴地堇菜、地梢瓜、半夏等叶美且植株矮,宜做地被的材料。葛藤、蛇莓、律叶蛇葡萄、杠柳、鹅绒藤、栝楼、茜草、粘鱼须(华东菝挈)、穿山龙(穿龙薯蓣)等垂直绿化材料(叶美的攀缘植物)可进一步开发。抗逆境植物(生长健壮,抗逆性强)酸枣、荆条、锦鸡儿、矩镰荚苜蓿、桃叶鸦葱、荩草、苦荬菜、披针叶苔草(抗瘠薄),瓦松(抗干旱),扁蓄、牛繁缕(抗水湿)等在城市生态恢复中将会起到特有作用。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