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我省旅游业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迈进的重要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要把旅游产业培育壮大成为有规摸、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的要求,根据《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49.7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3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65.31亿元人民币,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575.62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453.7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6.9%。
(二)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53家.旅行社553家,等级旅游区(点)73家,国家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2家,旅游从业人员100万左右,开设旅游院系(专业)的普通高校24所,高、中等职业旅游院校166所。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旅游娱乐得到较快发展。
(三)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随着国内旅游的蓬勃兴起,一系列度假旅游、农家乐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项目相继推出,受到市场的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省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配套水平大大提高。
(四)旅游市场开发成效显著。一是积极在主要客源地日本、韩国、德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成功组织实施各种旅游促销活动,入境游客人数稳步上升。二是有效借助境内外媒体宣传湖南旅游整体形象。三是“中国湖南旅游节”和各地系列主题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入境、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
(五)旅游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管理力度大大增强。一系列法规成为我省旅游行业管理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地促进了行业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六)旅游人才培养得到重视。省本级共组织各类培训114次,累计培训旅行社经理、导游员、酒店高级管理人员、旅游区(点)管理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11000人次。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对提升全行业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五”期 间,我省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入境旅游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后发地区需进一步加快发展。三是产品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四是旅游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五是旅游商品以及旅游购物仍然相对薄弱。六是旅游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二、“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开发建设精品化,宣传促销品牌化,行业管理规范化,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省。
(二)发展目标。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0年达到100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达到10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6%左右,到2010年达到9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旅游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全省GDP的11%左右;到2010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
三、“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总体布局。
1、精心打造3个国际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区域旅游品牌
2、科学构筑5个特色旅游区,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五个特色旅游区是:
①长株潭旅游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重点突出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等特色,主要建设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带动专项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湖南旅游中心作用。
②大湘西旅游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重点突出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深度开发观光旅游产品。加强与鄂西南、渝东南、黔东、桂北各旅游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西部旅游市场。
③环洞庭湖旅游区。包括益阳市、岳阳市和常德市。重点突出水域风光、湖泊湿地和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适度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强与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进行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中部市场。
④大湘南旅游区。包括郴州币、衡阳市和永州市。重点突出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适度开发专项旅游产品。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东部和南部市场。
⑤湘中旅游区。包括邵阳市和娄底市。重点突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适度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强泛珠三角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南部和西部市场。
3、深度开发8条旅游精品线路,构筑旅游的大动脉。8条旅游精品线路是:
①长沙一常德(桃花源)一张家界一湘西(猛洞河)的山水风光旅游线;
②长沙一岳阳的湘楚文化旅游线;
③长沙一韶山一宁乡(花明楼)的名人故里旅游线;
④长沙一南岳一郴州的宗教文化旅游线;
⑤长沙(张家界)一湘西(凤凰、德夯)和怀化(侗寨)的民族风情旅游线;
⑥长沙一娄底一邵阳(?山、南山)的地质奇观旅游线;
⑦长沙一株洲(炎帝陵)一南岳一永州(舜帝陵)的寻根祭祖旅游线;
⑧长沙一益阳(桃江)一常德(夹山、城头山和壶瓶山)的田园风光旅游线。
4、努力拓展9条旅游跨省通道,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区域联合。9条旅游跨省通道是:
①重庆一宜昌一张家界一长沙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②桂林一龙胜一通道一怀化一凤凰一永顺一张家界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③桂林一永州一南岳一长沙山水风光、历史名城游;
④北京一郑州一武汉一岳阳一长沙名城、名山、秀水、都市风光游;
⑤澳门一香港?广州一郴州一衡阳一长沙名城、名山、秀水、都市风光游;
⑥井冈山一炎陵一长沙寻根祭祖、革命圣地游;
⑦桂林一龙胜一城步?新宁?长沙山水风光游;
⑧铜仁一凤凰一吉首一张家界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⑨贵州一新晃一芷江一洪江一隆回一娄底一湘潭一长沙历史人文、民俗风情游
5、积极创建10个优秀、最佳旅游城市,完善旅游城市功能和旅游目的地体系。力争将长沙市、张家界市、郴州市创建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将衡阳市、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怀化市、吉首市等城市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6、创新发展20个国家级旅游强县区,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二十个旅游强县区是:炎陵、南岳、凤凰、武陵源、宁乡、新宁、隆回、桃源、永顺、石门、芷江、宁远、宜章、洪江、沅陵、永兴、通道、龙山、花垣、新化。
7、重点新建100个国家标准等级旅游区(点),提高旅游区(点)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形成具有较强竟争力的旅游产品格局。100个新的国家标准等级旅游区(点)是:长沙市的贾谊故居、清水塘、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胡耀邦故居、灰汤温泉、樱花温泉;株洲市的酒埠江、左权将军纪念园、桃源洞;湘潭市的毛泽东纪念园、昭山、诗词碑林、白石纪念馆、水府湖;岳阳市的南湖、屈子祠、张谷英村、平江起义旧址、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华容博物馆;益阳市的修山;常德市的壶瓶山、城头山、林伯渠纪念馆、常德诗墙;衡阳市的蔡伦故居、罗荣恒故居、天堂山、石鼓书院;郴州市的莽山、五盖山、飞天山、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永州市的舜帝陵、九疑山、舜皇山、盘王城、上甘棠村、语溪碑林、柳子庙、阳明山、潇湘平湖;邵阳市的口山、云山、南山、黄桑、虎形山、魏源湖;娄底市的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大熊山、湄江、波月洞、蔡和森纪念馆;张家界市的天门山、贺龙故居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湘西自治州的南方长城、南华山、凤凰古城、猛洞河、王村古镇、里耶古城、不二门、红石林、座龙溪、古苗河、边城茶峒、栖凤湖、德夯苗寨;怀化市的黔城古城、洪江古商城、皇都侗文化村、荆坪古文化村、高椅古村、湘西剿匪胜利公园、粟裕故居纪念馆等。
(二)建设重点。
1、旅游行业规范与发展。
(1)旅游区(点)。发展思路是:从加强旅游区(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入手,突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和市场共享。积极探索旅游区(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发展目标是:等级旅游区(点)的数量力争达到170家。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和要求,积极中报世界遗产,努力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2)旅行社。发展思路是:建立健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服务优质”的现代服务企业制度,重点引导有实力的旅行社建立批零兼营的网络体系,向规模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发展目标是:力争全省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旅行社达8家以上,其中有3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
(3)旅游饭店。发展思路是:加快饭店的更新改造,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创立饭店品牌形象。新建一批汽车旅馆、休闲度假饭店、森林野营基地等主题饭店,以适应境内外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完善年度复核为主体的星级饭店长效管理机制,增强全省饭店业的整体竞争力。发展目标是:以省内高星级品牌饭店为龙头,扶持5?8家品牌饭店向集团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旅游星级饭店力争发展到800家,进入全国百强的旅游饭店达2家以上。
2、旅游市场开发与推进。
(1)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思路是:稳定港澳台市场,深度开发日韩市场,积极开辟东南亚市场,重点培育欧盟、北美和大洋洲市场。积极与主要境外客源地旅游行业建立合作关系。
(2)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思路是:立足珠江三角区、长江三角区和京津唐地区等主要客源市场,加强区域联合,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采取品牌促销、联合促销、多元促销、文化促销和诚信促销等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扩大湖南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旅游产品完善与创新。开发思路是: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和完善多元旅游精品系列,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面向境内外旅游市场,大力开发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重点建设的旅游产品是:
(1)绿色生态:张家界武陵源、石门壶瓶山、郴州莽山、炎陵神农谷、双牌阳明山、常德花岩溪、新化大熊山等。
(2)红色经典: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宁乡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汩罗任弼时故居纪念馆、湘潭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桑植贺龙故居和纪念馆、长沙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等。
(3)历史文化:株洲炎帝陵、宁远舜帝陵、南岳衡山、长沙岳麓书院、岳阳岳阳楼、汩罗屈子祠、耒阳蔡伦故里、常德桃花源、永州浯溪一柳子庙和洪江古商城一黔城古城等。
(4)民俗风情:湘西凤凰、吉首德夯、通道芋头侗寨、岳阳张谷英村、花垣茶峒和隆回虎形山花瑶村等。
(5)地质奇观:邵阳?山、张家界黄龙洞、桑植九天洞、新化梅山龙宫、郴州飞天山、冷水江波月洞、郴州万华岩、新化紫鹊界梯田、古丈红石林、通道万佛山和溆浦思蒙等。
(6)考古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长沙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澧县城头山史前文化城址、龙山里耶秦汉古城遗址、宁乡出土商周青铜器遗址和道县玉蟾岩史前文化洞穴遗址等。
(7)水上游乐:郴州东江湖、常德柳叶湖、岳阳南湖、益阳胭子湖、长沙石燕湖、攸县酒埠江、湘潭水府庙、古丈栖凤湖和永州潇湘平湖等。
(8)特色漂流:永顺猛洞河、张家界茅岩河、郴州东江、通道龙底河、常宁天堂河、新宁扶夷江和祁阳金洞等。
(9)温泉度假:宁乡灰汤、汝城热水、郴州天堂、永兴悦来、慈利江娅、慈利万福、隆回高洲和桃源热市等。
(10)工业观光:吉首湘泉工业文化园、醴陵瓷器工业基地、吉首老爹工业园、湘潭迅达科技园、沅陵凤滩水力发电厂、长沙湘绣博物馆、LG曙光、三一重工和长沙长丰猎豹等。
(11)乡村体验:益阳赫山花乡农家乐、永州富家桥异蛇村、怀化荆坪农家乐、长沙黄兴镇农家乐和张家界绿色大地等。
(12)都市休闲:长沙世界之窗、长沙海底世界、长沙湘江风光带、长沙青竹湖高尔夫俱乐部、长沙田汉大剧院、益阳梓山湖高尔夫俱乐部和常德诗墙等。
4、旅游配套建设与优化。
(l)旅游交通。公路:重点建设连接高速公路出口处与主要旅游区(点)的高等级旅游公路,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十一五”旅游交通建设的重点。铁路:抓紧张家界火车站、韶山火车站、长沙火车站、郴州火车站的改造提质。增开各中心城市至省内主要旅游区的旅游专列。航空:进一步完善长沙黄花机场的配套设施,完成张家界荷花机场改扩建,尽快提高航空接待能力。在巩固已有航线的基础上,新辟一批国际国内航线,建立便捷的空中旅游走廊。水运:开通水上休闲旅游线路以及沿湘江风光带水上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大型豪华旅游船,扩大水上旅游市场
(2)旅游娱乐。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和民间艺术表演节目,丰富旅游区的文化内涵。
(3)旅游购物。重视旅游商品开发的创新,注重旅游商品特色,实现旅游商品系列化、品牌化。引导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点)建设旅游商品购物场所。
(4)旅游餐饮。体现湖湘文化和多元特色,丰富饮食文化。全省要评定一批“旅游餐饮示范点”和重点建设“美食一条街”,推出美味可口的地方特色餐饮
(5)旅游信息。实施旅游行政办公网、旅游行业管理业务网、公众信息网和旅游综合数据库工程,建立以优秀旅游城市和黄金周信息预报点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以及旅游统计卫星账户,全面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营。
(6)旅游厕所。根据《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依据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原则,符合旅游区(点)规划的要求,建设一批旅游生态厕所和主题厕所。
5、旅游人才教育与培训。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宏观调控职能,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营造有利于旅游人才成长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行政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到“十一五”末,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具有大中专文化以上水平的达到80%以上,中高级管理人员中,90%以上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0%以上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力争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旅行社总经理和部门经理100%取得任职资格证书,饭店从业人员100%取得岗位培训和技术等级证书。
四、“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主要措施
(一)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把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区的干线公路建设、旅游宣传报道、旅游市场监管等工作,纳入本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逐年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和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共同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持续发展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力求实现资源环境贡献与消耗比的最优化,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三)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拓宽建设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开市场,搞好服务。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本运作,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提高旅游开发水平。要大力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强势品牌,通过独资、参股、品牌连锁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境内外、省内外资金进入湖南旅游市场。
(四)创新宣传促销手段,大力培育旅游市场。努力构建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精心策划旅游主题活动,高度重视总体策划和形象传播在旅游宣传促销中的作用。进一步调动企业和媒体的积极性,整合宣传资源,坚持联合促销。建设一批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完善散客服务体系。
(五)加大旅游扶贫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开发一批古村、古镇、古民居的旅游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加快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塑造诚信形象。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秩序的依法治理,建立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旅游质量监督网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和行业诚信建设,广泛开展争创文明风景旅游区和文明服务窗口等活动,把塑造诚信形象作为旅游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常抓不懈。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