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风景园林工作重点出台
近日,在建设部公布的《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07年工作要点》中,风景园林行业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工作内容被一一列出。如果说2006年风景园林行业的一次次高潮为“十一五”开局之年绘出了完美的第一页,那么,2007年业内将有更多的精彩文章呈现。
■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验收:“严”字当先
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开展五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达不到综合整治要求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撤销命名。认真总结推广风景名胜区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推动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发展。??摘自《城市建设司2007年工作要点》
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从2003年开始,通过连续4年的努力,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规划管理、拆除违章建筑、改善景区环境、加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建立监管信息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18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环境质量与整体面貌也有明显改善。今年是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的验收年,在2006年年末召开的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交流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各地要抓紧做好对本地区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集中力量抓好综合整治检查验收,严把标准关,按要求进行检查、评分,汇总上报有关综合整治情况。在各项规定的工作中仍未达标的风景名胜区,特别是没有完成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风景名胜区,要抓紧进行整改。他还强调,今年综合整治验收检查的重点是工作落后、限期整改的景区,对保护管理水平名列前茅的风景名胜区,可以考虑免检;对处于中下游管理水平的,要作为综合整治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城建司司长李东序在发言中更是突出强调一个“严”字,他要求决不走过场,决不手下留情,不合标准的要坚决拿下,做到“严考、严查、严处”。
■风景名胜区宣传活动:大张旗鼓,意在保护
结合国家风景名胜区体系建立25周年、《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和综合整治5周年,组织开展风景名胜区系列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增强社会各界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加快立法工作。??摘自《城市建设司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对于风景名胜区工作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也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国家风景名胜区体系建立25周年、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5周年、《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都集中在这一年,让全社会了解景区的保护、提高景区的保护意识,将通过有力的宣传得到提升。在2006年《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之后,各地掀起了宣传贯彻《条例》的一次次高潮,为《条例》的深入人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抓好这一有利的时机,让我们拭目以待。
加快立法仍是2007年的工作重点。去年,风景名胜区立法取得重大突破,《条例》的颁布实施可谓是众望所归。今年,依据《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办法》、《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门票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也将会相继出台,这些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的法律法规体系。
■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
重点抓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平台的研发和推进,确保实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的网络化传输和与数字化试点景区的信息互联。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平台的数据库建设要争取实现全覆盖;数字化景区试点工作要结合国家“十一五”重大课题的实施,力争在资源信息整合、远程实时监控和客流预警预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提升风景名胜区现代化管理水平。??摘自《城市建设司2007年工作要点》
2003年,我国启动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通过3年的努力,我国景区信息监管系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现已完成了27个省级主管部门和130余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采购遥感数据8.5万平方公里,并对15个省的2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了遥感监测抽查,监测面积达到3.5万平方公里,共采集变化图斑1000余处,并对其中500余处有疑问的变化图斑进行了现场核查和处理。2006年,建设部确定了北京八达岭等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数字化景区试点单位,其中半数以上试点景区完成了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的编制评审工作。《风景名胜区条例》也对监管信息系统作了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不少走在前列的景区已经体会到了这种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可以说,监管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景区建设势在必行。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2007年监管信息系统工作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依据统一规划、严格标准、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全面推进。
■世界遗产保护:成绩显著,扎实稳定
指导各地做好三清山、五台山、“五岳”、“丹霞地貌”等项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工作。加强对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等世界遗产地的监管、监测工作。继续做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审定与管理工作。??摘自《城市建设司2007年工作要点》
今年初,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已经作为我国2008年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将等待严格的考察和评选。据了解,在2007年,建设部还计划启动两项联合申报项目,第一项是五岳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或世界自然遗产,第二项是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其实,申报世界遗产本身就是一个加强管理、加大保护的过程。2006年建设部成功组织了“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召开了“五岳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学术研讨会”、“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五岳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工作会”等,这些系列项目汇集了14个省、二十大景区,开创了多省共谋申遗之策,共商申遗大计的良好局面,实现了跨省份、跨区域的联合。
当前,各地人民政府对遗产申报给予了极大关注和越来越多的财政投入。很多省份专门召开了省长办公会议,明确了奋斗目标,确定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工作经费,成立了工作班子。如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和贵州“南方喀斯特”的申报,都由省长作组长,两位副省长作副组长。山西省省长亲自担任五台山申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省长是副组长,并决定投入4亿元用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拆迁整治和遗产申报工作。湖南省专门召开了省长办公会议,明确省级的申报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同时决定依照《条例》规定,在全省开征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其中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的10%%专项用于世界遗产的申报,同时每年给省建设厅专项申报工作经费。
据了解,今年《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将适时推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中的成员必须先进入国家级名单,这是我国三级世界遗产和申报管理体系。
■园林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
把城镇园林绿化作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城镇绿线管理制度,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加大对城镇园林绿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继续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将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向县城、村镇、社区扩展。研究建立生态园林城市评价体系,开展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工作。加强城市公园管理,发展城市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推动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加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宣传,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指导意见》,以节地、节水、节资、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为重点,抓好典型,引导各地走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科学兴绿道路。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有关技术标准、组织措施和管理体系。??摘自《城市建设司2007年工作要点》
新年伊始,许多城市相继传出了创建园林城市的呼声,并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2007年园林绿化的重要工作目标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园林城市97个。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国提出的比园林城市更高的一个层次,去年12月份,深圳市成为全国生态型园林城市的示范城市,这是我国在“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上取得的突破。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去年8月建设部在新疆库尔勒召开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上提出了“节地、节水、节资”的原则。“三节”即节地、节水、节财。节地就是要认认真真保护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绿地、水面、水系、苗圃、公园,以最少的改造或不改造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狭义上的节地就是每一个人工元素都要披上绿,城市才会真正变成绿色城市。节水就是要大力发展节水型的树种、草种、花种,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普及雨洪利用技术。节资就是要防止高价设计、高价买绿、高价建绿,要用最少的钱产生更多的绿量,要注意充分利用本地树种、草种,这最经济、维护费用也最低。广东湛江、新疆库尔勒、河北邯郸等城市成为探索节约型园林城市建设的领先城市,经验得以推广。其他省市也在逐步摸索适合自己本地方特点的节约型园林城市建设之路。
在建设司2007年工作要点中,还提到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依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完善行政审批有关程序制度,做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审查核准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审批工作。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