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评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2007-08-17 08:00:00    作者:钱经     来源:疯狂园林人     浏览次数:

    日本神游归来,不时有提笔行文的冲动,却不愿正视那些建筑、园林之美,它那样令我坐立不安!

  因为时时呈现在我脑海的,是那些被拆掉的价值连城的古老建筑上后,又建起新的“明清一条街”,我曾见过不止一个城市以此为旅游景点。尽管建好之后仍是一片冷清,但似乎并不妨碍后来者跟进的步伐。

  正如我不敢面对我们当下的某些建筑、园林、陶艺、家具设计一样,有时我会怀疑华夏民族那些精美、典雅的传统建筑、园林、家具、陶艺是否真的存在过?倘若它们真的存在过,那么,当下的一些城市的现代建筑、园林、家具的设计,为什么总是令我们这么陌生,难以有认同感?

    日本城市建筑、园林和景观设计注重对细节的微妙处理,以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设计理念,大到城市环境,小到路标的设计,不仅有广博之美,也有着精致之美。而我们的设计却在快节奏中突显出的是粗糙与简陋,我们在功利中将人文的精神丧失殆尽,我们在一窝蜂的相互抄袭与模仿中,将自己的创造力泯灭。

  我总能听到一些地方在千年古城内大兴土木,推倒古城墙,毁掉古建筑,有人甚至认为搞好现代城市建设就要破旧立新,不破不立。当宝贵的文明传统被快速割断后,新城市的建筑设计对未来表现得又无所适从,只好一味地抄袭和照搬,取而代之的是刷着像奶油蛋糕色的、不中不西的怪诞建筑、仿造的欧式建筑群和体现政绩的超大规模广场等席卷而来。我们似乎只关注城市建筑和广场的高大、宏伟、气派,从不考虑城市建筑和广场是为何人而建,也从不考虑设计上是如何的粗俗不堪。使得这些不顾城市特点以“大”为美的建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比比皆是。

  试问:唯有将所有传统文化连根拔除才能代表时代进步吗?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君不见,一些不合常规、违反科学的怪诞设计,在造价上增加了几十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的、在国外都无法实现的所谓现代建筑设计,拿到中国却能登上建筑舞台。使得北京、上海等地已成为国外许多建筑师怪诞建筑的实验场。

  在我们的生活中,因设计上的欠缺,使你常遭遇到尴尬:公共卫生间内无手纸、车站行李寄存处的窗口有半个人高,医院病房内刺耳的铝合金门窗和密集的居住区,使得家庭生活的私密性难以保障……诸多设计上的粗糙,似乎是设计者无暇关注普通人的实际需求,但生活因此变得没有亲和力、缺乏安全感、视野不开阔。

  如今,我很怕重返数年未曾去过的城市,因为它很可能变得使你已无法亲近。一个让人“失去记忆”的城市,是没有魅力的城市,也是不适宜居住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建设由于缺乏个性的建筑越来越趋于同化,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更使得许多历史悠久,风情各异的城市景象不复存在。

  其实,一个国家的先进与发达标志,并不仅仅在于你能造多么高的摩天大厦,建多么大的广场,而是在于能否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护好,使其发扬光大。大凡对自己传统文化越重视的民族,这个民族就越是充满自信的民族!同样,一个国家的落后与贫穷,也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迟缓和物质的匮乏上,而在于历史遗产与传统文化等无形资产的永久流失。

  有时候历史与传统文化就像一颗钻石,隐匿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镶嵌在我们的生活背景中,它会不时地向现代人投来一束又一束的光,使迷惘的现代人既可窥测到自己的由来,又能看得见自己四周的景象…… 

:作者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摘自 疯狂园林人论坛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