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俞孔坚谈生态、文化身份及他所倡导的景观设计学

2007-08-21 08:00:00    作者:Andy Miller Claire Martin Step     来源:《Landscape Urbanism》     浏览次数:

  :如果把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专业来看待,这一专业经历了哪些变化?目前,它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专业与传统的风景园林存在哪些不同?

  俞孔坚:用一种传统观点来看,我们拥有风格不同的古典园林,比如欧洲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及中东的古典园林等,他们虽然风格不一,但都试图脱离现实、远离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为了满足贵族的非常生活和休闲娱乐的需要。可以说,我们创造了花园,营造了一种天堂般的氛围,然而这些花园却远离平民,只是为了让那些贵族人得到某种享受。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一点我们从150年前的美国纽约市的发展就可以看出。这些问题渗透到随后的景观设计中,并逐渐影响到景观设计的原则。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的1950年代,这一时期,由于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引发了环境问题的出现,这使得景观设计可以更多地参与到环境和城市的规划中。当时,由于创造了不同于欧洲模式的设计形式,使得美国成为了这一时期新的景观设计行业的领头羊,而此后欧洲的景观设计则基本上是参照美国的道路确立的。在那个阶段,美国人需要用新的手段,来解决基于美国的国情而带来的和欧洲城市发展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全都与城市化的进程有关,此时,景观设计适应并反作用于城市景观的变化。
  人们渴望拥有一幅自然、田园、生态的美景,这让人们感觉景观的概念好像完全属于自然,但实际上景观的含义并不是完全诞生于自然,而是诞生于城市。例如在荷兰语中,景观一词往往被用来描述城市,而并非用来描述森林和自然。我认为景观的内涵是让人们尝试如何去创造生活环境,即景观就是生活的日常环境,景观就是城市本身。

  现在,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面对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人们急需创造另外一种景观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来迎接这些挑战,而并非仅仅停留于单纯的建造公园或是重新创造自然环境上。就像美国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样,我认为中国的问题也将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Rem Koolhaas 先生以及很多法国、澳洲的建筑师会来到中国的原因。当他们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是与以往不同的、甚至比一些西方国家更加严峻的挑战。除此之外,作为一门全球性的专业,景观设计还将面对环境危机、文化认同及身份认同的危机和挑战。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我们这一代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国也将会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大量采购能源和原材料,由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景观设计师们给予谨慎考虑和对待。人们需要开设一个新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职业,但在中国,目前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严重性的景观设计师并不多。

  虽然强调全球化,但我不认为,人们就因此失去文化上的认同,因为文化认同由截然不同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过去的、死的传统,另一部分是活的、日常的。人们往往局限于从死的传统中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如中国的文化特征是基于传统的中国农业文明的,而尤其是贵族文化的特征,要知道那并不是中国真正的乡土文化特征。对此,我认为,那些想在中国进行设计的景观设计师首先应清楚一些问题,如什么是乡土?水稻是怎样生长的?怎样才能建立一种生产性景观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设计。

  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仅限于对中国贵族文化,或者说上层文化的认知,就像人们往往通过金字塔和法老来了解埃及文化一样。虽然那并不是埃及全部或真正的文化,然而它却构成了人们对埃及的基本印象,对普通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却一无所知。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发明语言和控制语言的人,都是来自上层文化的士大夫和帝王,历史是由这些人编写的。而普通人生产、生活的真实景观正在消失,能够真正将普通人日常生活景观记录下来的人并不多,在我们的书店里,几乎很难买到一本关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景观,而那些异常的、非常的景观却摆满书架。

  :您如何看待Rem Koolhaas 等设计师们在中国的作品,例如中央电视台新址?您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景观设计?

  俞孔坚:他的作品应该说是封建帝王和帝国主义景观的延伸。Koolhaas先生试图让人们接受他的建筑,并且试图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景观。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师,他们希望自己设计的建筑能够富有权威性,并拥有不朽的价值。但是,这样的设计,如果只是单一的建筑还好,其一旦成为公众景观并在社会上占有一定优势的话,它带来的结果是,将起到一种反面作用,即它将使得社会走向已经被抛弃的旧价值观的轨道上,使反民主的帝王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

  从环保角度而言,央视大楼背离于现在人们提倡的环保理念。它在建造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钢铁使得这一建筑成本大大增加。

  我认为,这一项目花费了5-10倍于建造类似建筑所真正需要花费的材料。这种浪费行为不应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在现代化的今天,人们更应该去尝试运用那些简单的、非常功能化,实用并且花费不多的设计方法去解决问题,去为城市建设服务。
  有人认为,新央视大楼属于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这个时代,但我更愿意把它认作是回归到了帝王与君主的时代,它虽然穿上了西式装束,但看上去仍然是个封建皇帝。因为它仍然想称霸,仍然想控制他人、俯视城市。它并不在乎人们如何去实现,它只是想让人们惊叹,向人们展示他的强大和不可一世,这与那些巴洛克式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样的情况正发生在中国景观界。举例来说,Albert Speer的儿子??一个城市规划师,被邀请来设计北京城的中轴线,这听上去有些荒谬。Albert Speer是当年希特勒的建筑师,而Albert Speer的儿子所关心的正是他父亲的思想,他的做法等同于巴洛克式的城市建筑设计,它总是在企图统治一切。

  我认为景观设计是社会形态的反映,反映在社会的意识形态上,是人们价值关和审美观的体现。正因为这个社会在推崇贵族文化,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去大量兴建贵族式景观的原因。对于中国景观设计界来说,真正需要理解并体现的应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当代文化,而不是那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联系的西方贵族文化。

  我想,这也是景观设计学为了适应当代挑战而必须回归当地和乡土的原因。我们必须找到那些真实而非虚假的东西。虚假的贵族文化不会和土地发生联系。就像那些帝王从来不用去担心生产和劳作一样,因为他们不会为日常的生存担心,也不用去工作,只是高高地端坐于平民的肩膀之上。

  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同样需要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当代中国人应有自己的身份,需要从封建文化中脱胎换骨。如果景观设计不能首先应对这一挑战,人们将无法生存,另一种专业将会取而代之。景观设计师,通过人类生活环境的创造,应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而不是将人们再次拖回旧时代。

  因为不同的环境会创造不同的人群,设计师应该创造一种更加民主、更加先进、对环境更加友好的景观,而不是一种帝国的、有害与环境的景观。也就是说,如果设计师创造了一个对环境友好的景观,就会创造出对环境友好的市民;反之,如果设计师坚持去创造类似Koolhaas的央视大楼那样的景观,就会创造出与此完全相适应的一种人,这些人如果不是试图成为帝王,就是学会成为奴隶。

摘自  景观中国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