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产业结构分析和研究
总得来说, 产业结构研究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分为二个方面:(1)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2)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结构,包括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
随着我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量旅游景区景点出现,景区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逐渐明确,在同一地域内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出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成为普遍现象,景区之间或竞争或合作,景区领域中产业特征逐渐呈现出来。
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现阶段里,研究旅游景区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经济与产业政策是推动旅游经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合理、科学的旅游经济和产业政策,对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是设计旅游经济与产业政策的基础,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针对旅游产业现状,设计合理旅游经济和产业政策,指导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景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部门性与行政性的垄断、地区性的分割、旅游市场上的过度竞争、专业化水平不高、旅游网络化程度低、资产流动性差和旅游企业间联合进展缓慢等,所有这些都与产业结构相联系。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可以全面解析产业运动的过程,明确旅游经济和旅游市场的实际运行,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通过旅游产业内景区与市场的合理结构,可以使各个旅游景区充满活力,实现有效竞争,又充分实现规模的经济性,避免过度竞争所产生的低效率。
旅游景区产业结构的特点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主要的旅游客体,其功能是实现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的需要,承担着旅游者所需的观光、度假、休闲等项服务,这就决定了旅游景区是一个地域性较强的产业。它的市场竞争与垄断状态一方面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性质,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季节状况等,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景区规模数量以及景区结构状况。
各个旅游景区之间除了有水平关系外,很少有垂直关系,同时由于受地域市场范围的限制,景区之间的合作除了在不同等级或不同类型之间进行外,同类型同等级的景区合作只能通过产权关系进行。因此,旅游景区的资本关系特征十分显著。
从市场结构上看,景区竞争力首先取决于地区竞争能力,其次才是景区的竞争能力。同其他旅游行业相比,旅游景区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景区自身的素质和拥有的资源,也与景区所处的旅游目的地的性质和竞争力有关。凡是具有竞争力的景区总是和所在的旅游地相关。这是旅游消费者趋向旅游生产地规律的具体表现。
从某个特定地域来看,景区业是一个相对分散的行业,处在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结构之中。但是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导致景区比酒店行业、旅行社行业更明显的垄断性。各种历史文化资源、名山大川,甚至温泉泉眼、高质量海滩等,一旦被某个或几个景区进行划分,后来者就很难在同一地域内获得充分竞争的机会;即使在同一地域内,不同资源之间的市场垄断程度也是非常高的。
目前,我国国内的景区绝大部分为单体景区,各类投资主体众多,这主要与我国旅游景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有关。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阶段里,全面整合的需求不明显,整合的手段缺乏标准和系统性。
从一般经济发展规律和世界旅游发展过程看,景区市场集中度提高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运营和信息技术、消费者营销、财务决策、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将对景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预测在未来的5-10年中,国内独立所有的景区的比例将逐渐减少,而通过联号景区、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租赁和拥有景区股权等各种形式,景区市场集中将呈现出加速的趋势,这类景区数量占2A级景区数量的20%以上。
旅游景区规模经济特性景区业的规模经济是指因其接待规模的扩大而减少了经营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景区业的规模经济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同一地点上单一景区由于接待规模的扩大而形成的规模经济,这是通常含义上的内部规模经济,其二是同一组织在不同地点由于景区数目的增多,使其接待规模扩大而形成的规模经济,这是规模经济的外部表现形式。旅游景区要在市场经营中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市场绩效,必然要考虑规模经济问题。
在短期内,受刚性接待能力的约束,景区不能随意调整、特别是增加接待能力,景区内部规模经济存在一定限度。在接待数量达到最大接待量之前,景区的内部规模经济是随着接待规模的扩大,单位接待成本下降,直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如果边际收入不变,景区的收益将会上升,如果边际收入由于规模扩大而不得不下降,很有可能导致收益下降。
就长期来看,旅游景区也不应一味增加其接待能力。特定旅游目的地的客源数量是一定的,一旦低于景区总接待能力,市场就会有激烈竞争状态出现。这时景区内部规模的扩张,很可能出现规模效益递减或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旅游景区的规模经济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全年总需求,更取决于这种总需求的时间分布状态。淡旺季对于我国旅游景区收入和收益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由于景区产品具有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同时也不能进行空间转移,景区产品的价值实现只能限定于特定的旅游目的地之中。旅游目的地所需的景区接待能力与来这个地区的旅游人数和平均停留天数成正比,与需求的时间季节波动系数成反比,在全年接待总量一定时,旅游的时间波动系数越大,需要的景区接待能力就越大。
在总需求为一定时,需求的时间分布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景区规模影响是决定性的。当总需求增加时,如果这种需求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布,单个景区不会、也无法通过增加规模来追求规模效益。
受景区生产刚性约束和旅游需求时间分布非均衡性决定,单个旅游景区在一个特定目的地内,是难以实现短期和长期规模经济的。当一个企业不能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点上形成规模经济,那么,它必然通过一种企业组织的形式,在不同的空间点上形成规模以追求规模经济。
旅游景区企业通过多点经营,一方面使经营空间范围扩大,目标市场范围扩大,从而形成规模经济的市场条件;另一方面,在多点经营的条件下,旅游景区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管理模式和物资供应,实现资源统一调配,降低经营成本,来实现规模经济利益。因此,旅游景区多点经营方式不仅反映了旅游需求的经济要求,也是规模经济在旅游景区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国内目前的投资机制和地域条块划分,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主要有二个:通过资本意志联结和通过专业的景区管理公司实现规模经济目标。
旅游景区的进入退出壁垒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状态既与市场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和景区产品差异化相联系,也与市场容量的大小相联系。在市场容量为一定的条件下,市场进入壁垒越高、市场集中度越高,景区产品差异程度越小,市场竞争程度就越高。
市场进入壁垒是决定景区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内景区的市场进入壁垒主要是资本所形成的,政策和制度对景区的市场进入不会产生更大的市场壁垒。就总体来看,景区业的市场进入壁垒是较低的。由于景区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资本的先期投入量较大,后期经营和运行成本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高,加之景区资产专业性较强,景区的市场退出壁垒较高。进入壁垒低和退出壁垒高是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特点。
对不同的景区市场来说,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景区企业由于类型、等级和规模的不同,景区功能上的差异性存在,使不同景区的先期投入量有较大的差异,市场进入壁垒大小是不同的。对于那些等级高的景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和设施使得这些景区的先期资本投入量以及后期运行成本较大,这类景区市场形成的市场壁垒较高,相反,对于那些等级较低的景区市场壁垒较低。
在缺乏政策和技术壁垒的条件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行为的多元化,导致景区进入壁垒弱化,景区的市场进是比较容易,形成景区的过度进入;同时,因为景区退出壁垒高,便得景区产业中过度进入的生产要素较长期地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形成资源的闲置。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