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园
“中国花园”是上海与达尼丁城市友好交流的产物,从1994年开始,两座城市结为“姐妹城市”。一个多世纪以前,华人开始移民新西兰,现在,中国华裔构成了整个新西兰人口第四大组成部分。几年以前,一些老华人提议在达尼丁市修建一座中国古典园林,最初,华人组织通过募集资金筹备园林项目,后来,新西兰政府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协助新西兰华人达成心愿。
整个“中国花园”将耗资650万新币(约合3000多万人民币),占地
中国制造的所有木制构件和假山等材料,预计在5月底开始装运。目前,“中国花园”工程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但在此之前,由于建筑方式和文化差异,两国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经历了不断交流沟通和磨合的过程。
不挖地基、不打桩,直接把承重的柱子放在石鼓墩上,而石鼓墩就放在地面上,这样的建筑牢固吗?地震来了不会坍塌吗?
站在中国亭台楼阁前,新西兰工程师满肚子疑惑。在苏州厂房里,记者看到一座展示的小亭,四根木柱立在四个石鼓墩上,花岗岩的石鼓墩摆放在厂房水泥地面上,木柱与石鼓墩、石鼓墩与地面之间没有任何粘合材料。潘正权告诉记者,中国传统建筑都是这样“生摆”在地面上的,地面可以是泥地、石板、青砖,不需要地基。事实证明,很多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在经历了地震等灾难后,还是很坚固。
新西兰工程师显然更相信现代建筑的防护理论,对于中国古建筑中的这种“离奇”做法,实在无法信服。为了打消新西兰工程师的顾虑,曹永康特地为他们解释中国古建筑的防震原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每个构件之间用榫卯连接,榫卯不是完全固定的,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变形。在地震到来时,活动的榫卯有助于化解振动对建筑的破坏。”曹永康还找到很多资料,证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坚固程度。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中国建筑运用的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6月,约50名中国建筑工人将赴达尼丁市完成“中国花园”的拼装、安装等工程,潘正权说,施工中可能还要遇到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引起工作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工程师还要不断地与当地工程师沟通和交流。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