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改造“片儿林”增加土壤肥力增设休闲设施

2007-08-23 08:00:00    作者:王海燕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北京市5000公顷林地接受健康诊疗

  给密不透风的林子“开天窗”,为土壤增加肥力,用枯死的树木做成长凳长椅供游人休憩……八达岭林场西沟段近800公顷林地在近两年内接受了一次系统的健康调理,森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5月,这片林地作为景区向游人开放。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这种被称为“森林健康经营”的模式,目前已在全市5000公顷林地上推广。

  近年来,北京市森林资源总量增长迅速,到2006年底,北京市的林木绿化率达到51%,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0%。“虽然绿起来了,但林地的质量却普遍不高。”市园林绿化局项目办负责人王小平介绍说,调查表明,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工林处于功能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主要弊病是人工纯林过多,抵御病虫害能力差,火险等级高,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对森林的生活需求。

  针对这种状况,从2004年起,北京市与美国合作,在八达岭林场、十三陵林场、西山林场、密云和门头沟等地建起了总面积5000公顷的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区;通过多种手段措施,为森林“调养”。

  “调养的第一步是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八达岭林场示范项目负责人姚永刚介绍说,该示范区的800公顷林地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为达到迅速见绿的效果,栽植密度极大,每公顷达到3000株。近两年来,由于生存竞争激烈,大部分树木都营养不良。此次通过“疏伐”,长势不佳的树被砍掉,密度降到每公顷1400株左右,“这样每棵树可以争取到更多的阳光、肥料和生长空间。”

  通过“疏伐”,原本密不透风的树林被打开一个个小“天窗”。利用这些林间空地,林场工作人员补种了黑榆、丁香、臭椿、白蜡等阔叶树种,从而促使针叶纯林向结构更为合理的针阔混交林转变。

  同时,针对土壤营养不良的状况,工作人员进行了堆肥措施。所谓堆肥,即把中幼林产生的枯枝落叶进行粉碎,加入生物酶、添加剂和牛粪等有机肥料,混合均匀后放在堆肥坑内,腐熟后用作造林的基肥或底肥。“通过堆肥,可以加速土壤养分循环,促进林木生长。”姚永刚说。此外,在水源相对丰富、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地区,林场还修建了4处动物、鸟类和昆虫饮水点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改善林业生态系统的同时,八达岭林场还就地取材,在示范区内增设了大量的游憩设施。例如,用小石子铺成进山路;用枯死的树木制成长椅长凳和垃圾箱、道路指示牌等。

  预计到2009年,北京市的森林健康经营的试点项目将基本完成。届时,森林健康经营的模式将在全市近百万公顷林地上推广。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