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圆明园”再起争论 专家:维持现状最好
八月六日,“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在上海公展。作品参考全盛时期的圆明园“实景”,以1:150的比例制作,整座作品长18米,宽14米,外包面积250平方米、净面积154平方米。据介绍,整件作品用去了紫檀木、红酸枝、绿檀、黄杨木等珍贵木材近60吨,寿山、昌化、青田等名石近5吨。这在世界红木雕刻史上是极罕见的。该艺术作品是上海著名雕刻家阚三喜率团队,从海内外现存史料中搜集了大量圆明园的参考资料,经历近十年创作完成的。
由上海工艺雕刻家阚三喜历时近10年领衔制作成功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全国巡回展上海首展昨天落下帷幕,但因此引起人们对是否恢复重建《圆明园》的争论,却仍在持续。
赞成者:体现民族精神
不少观众在欣赏了精美绝伦的“微缩圆明园”后,表达了希望看到圆明园再现旧日辉煌的心愿。在北京工作的上海人苗先生专程赶来参观。他认为,恢复重建圆明园的意义非同寻常,它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建筑上的成就,更是体现一种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他说,在北京甚至海外,有一大批“圆明园”粉丝,强烈呼吁要求恢复重建圆明园。他们正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募集60个亿人民币的资金,为恢复圆明园筹款。这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和他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上海摄影家协会的张丽花等人,她认为雕刻家化十年功夫创作《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以1比150的比例复原历史原貌,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感动中国”的创举,令人鼓舞和钦佩。
反对者:保存历史真相
国内的文物专家大多不赞成重建圆明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存历史真相。但是,前苏联在反抗德国入侵的时候许多古代的宫殿被毁,可是战后苏联政府根据历史画卷、照片按照原样进行了重建。美国白宫也曾被英国人焚毁,后来也进行了修复。重建圆明园可以振奋国民精神,开拓未来,而不是一味沉湎于历史的悲哀。
反对者:国家并非很富
但观众中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上海某公司总经理沈福东,是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爱好者。他认为,要不要恢复重建圆明园,值得商榷。他个人认为似乎没这个必要。理由是,我们的国家毕竟还不是富得冒油的国家,恢复重建圆明园的资金投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有这笔钱还不如花在其他更需要建设的地方去。退一步来说,即使真的要恢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无论从工艺、材料等方面来说,都是难以复制的。他建议,不仿可以考虑建一个圆明园纪念馆,收藏陈列包括这件“缩微版圆明园”以及其他与圆明园有关的文献资料。观众陈伟元等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现在的圆明园遗址也许更具警醒和激励作用。
张恩萌:维持现状最好
北京圆明园遗址管理处处长张恩萌,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对阚三喜创作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是前无古人的绝世佳作。至于要不要恢复重建圆明园,他认为,维持现状尊重历史是最理想的办法,因为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即使再造一个圆明园,也是一个新的圆明园,它和历史上的圆明园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这是用现代的手法来复制过去的历史,其历史的价值就会打折扣。据说,某地打算用200个亿元在当地再建一个圆明园,这实在是令人看不懂。如果说北京恢复重建圆明园还情有可原的话,在北京之外再造一个圆明园,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有人把它称作是“中国式的荒唐”。这话尽管有点刺耳,但确实是点中了要害。5000亩土地不是个小数目,千万不能乱点鸳鸯谱闹出笑话。
本次活动的策展人丁建平说,举办这个展览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公众对盛时圆明园的风采有一个较为真切的感受,并借此弘扬中华传统优秀艺术,呼吁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意并非要呼吁恢复重建圆明园。
摘自 园林在线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