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下乡种花 培育成功的凤梨种进中南海(图)
曹嵘(左三)在基地里观察花卉的生长情况。
中新浙江网8月24日电通讯员陈胜伟本报记者苗丽娜
“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幢房”,这曾是许多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选择。而在5年前,在城市长大、大学毕业的他却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选择到嘉善县最偏远的一个农村里去种花。
5年后,他已经成为嘉善县最大花卉公司的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他引进开发的花卉还被种进了中南海。
他的名字叫曹嵘,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谈起大学,曹嵘笑了:“我现在是彻彻底底的一个农民,忙碌在花丛中,看见自己培育的花朵开放了,很有成就感。”曹嵘说:“大学生在农村,只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这里就是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
8月24日,曹嵘和他的同事们正努力建设“十大名花园”,他们相信花园会成为嘉善的一大亮点。
大学毕业做出惊人决定
2002年,曹嵘大学毕业,全班28名同学都留在了城市工作,而班长曹嵘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准备到嘉善的一家小型花卉企业??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去上班。公司基地在嘉善非常偏远的农村,他将在那里从事花卉培育工作。
“你从小不在农村长大,没吃过苦,那里的生活你不适应的,还是实际点吧!”同学一听说曹嵘要到乡下去种花,纷纷劝他放弃。
“别的孩子千方百计到城里工作,你却要到农村当农民,你是不是有病?”曹嵘的父母也坚决反对。
但是,只有曹嵘知道,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作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学生,曹嵘特别重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他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苗木栽培前景将是十分乐观的。
后来,父母实在拗不过曹嵘的执著,同意让他到乡下去试试看。临行前,父母一再叮嘱:“实在受不了,就回来。”
背包就是自己的办公室
曹嵘所在花卉基地位于嘉善县大云镇,是离嘉善县最远的乡镇。由于没有公交车,每次从基地到县城,曹嵘都要先骑7里路的自行车,然后再向朋友借摩托车进城。由于道路不好,一到雨天路就十分泥泞,不要说骑自行车,连走路都困难。
除了这些,“种花”的情况也不是曹嵘所想象的那样。“当时,我干的活就是拔草、浇水、搭苗圃。当时公司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我为了随时记录一些数据,只好把要用的一些资料、本子、钢笔都装在随身的包里,当时,背包就是我的办公室。”
现实与曹嵘的理想相差如此之大,更何况公司给他发的工资只有每月600元,而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工资最少是自己的两倍。
就这样干了将近一个月,曹嵘开始有点动摇了。这时,公司的老总找到了曹嵘:“在你之前,也有很多大学生曾经到公司来工作,但大部分都吃不了苦,走了。所以,你如果想走,公司也会放人。”
从来不服输的曹嵘听了老总的这一番话,和老总怄起了气:“其他大学生不行,我不会不行。”于是,曹嵘成了公司坚持下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花什么时候开得听他的
慢慢地,曹嵘成了公司里的骨干,真正成了“护花使者”。为了让顾客一年四季都能购买到需要的鲜花,而且让花能够长时间开放,公司准备由曹嵘组成科研攻关组,对花期调控进行深入研究。
接到任务后,曹嵘不仅在基地里对各种花卉的基因以及周围的水、气候、土壤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实验,还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向有经验的老农民请教。
经过3年时间的艰辛探索和研究,曹嵘和同事最终攻克了这一难关,先后针对反季节花卉栽培、花期开放时间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均取得了成功。同事们戏称:“花什么时候开,开多长时间,曹嵘说了算。”
曹嵘进入公司后的两年时间里,还先后解决了花卉所需水质的处理、花卉品质提升、国外花卉引进栽培等方面的数十个技术问题。2004年,25岁的曹嵘被公司提拔为副总经理,分管技术开发。此后,他被多次授予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凤梨种进中南海
曹嵘自豪地说:“目前我们公司的花卉产品已经占据嘉善县花卉市场80%的份额,周边不少地区百姓种的花都来自我们基地。”
2005年,他们培育的凤梨,种进了中南海,成为国家级会议重要的装饰花卉。
而对于向花农免费传授相关技术,曹嵘向来是十分“慷慨”。根据周边花农的种植现实状况,曹嵘经常带领他的团队,有针对性地为当地的一些花卉生产专业户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他也经常到农户家里串门,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农户分享。
同时,曹嵘带领的科技开发团队中,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10多名了。这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曹嵘的指导下,为了培育出更加美丽的鲜花,为当地花农提供更优良的花苗,为了自己的理想共同努力着。
摘自 中国苗木热线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