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

2007-08-28 08:00:00         来源:《园林》杂志     浏览次数:

一说到园林中的植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杭州城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风,苏州光福的香雪海,北京香山的红叶,这些著名的植物景观已经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无论在古城还是新城,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一样,植物文化经过了时代变迁的历程,过去它仅反映人们对植物的了解和交流的渴望,而现在更多地反映人们对植物应用发展方向的不懈探索,及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把握和延续上。

??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1. 市花市树的应用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得出的,并且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上海市的市花是白玉兰,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广州的木棉,素有"英雄树"之美名,象征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还有杭州的桂花,扬州的琼花,昆明的山茶,泉州的刺桐都是具有悠久栽培历史、深刻文化内涵的植物。因此,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对少年儿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而且也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 乡土植物的应用:

??如果说市花市树是有限的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么地域性很强的乡土植物可以为植物配置提供广阔的文化资源。在丰富的植物品种中,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如椰子树就是典型南国风光的代表,而在北方城市白杨树则永远默默地代言它的无畏精神。在广州、珠海、深圳、惠州等南方城市,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予了城市颇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如各类大花乔木、棕榈科植物、彩叶植物、攀援植物、宿根花卉地被等,这些生长良好、品种丰富的植物为城市多样化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上,不仅能看出一个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而乡土植物就是能够反映本地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

??3. 古树名木的保护

??凡是在本市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稀树种、国内外列级保护的;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在风景园林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因为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贵的资源,它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财富。

??另外,具有明显科技价值、科普意义的植物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大众科技水平和文明修养,间接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榕树的独木成林、猪笼草的食虫原因及捕虫机制、薜荔与榕小蜂的共生关系、银杏的"白果"不是"果实"等,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这些植物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生动的认知对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在现代设计中的沿用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声色俱佳。如苏州拙政园中部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 (见图),亭内匾额上云:"山花野鸟之间",俯瞰林木葱郁,浓荫蔽日,灌木花草丛生其间,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有文征明撰书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极其有力地渲染烘托出这一意境;再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溢清"、"冷香亭"等景观,则是以植物的香味通过人的嗅觉借景抒情、表情达意。这些不期而然地反映古代园主心境的植物,在如今的古典园林中又化为某种意境而深深感染着游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值得延续和继承。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精粹,为当今的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的是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而植物文化最终呈现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

??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存在,充实了城市的内在美,让城市文脉得到了延续,而在这些因素之中,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作者:车生泉 郑丽蓉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