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人性的空间

2007-10-30 08:00:00         来源:网易园林     浏览次数:
 
 
前言
 
  “做设计一定要用感觉”,这句话使我从误区中走出来,感悟到设计的真谛。这里所说的“感觉”具体指西蒙兹的体验设计法,它是从使用者出发,即从设计者主导转变为使用者主导的设计方法。真正的设计来自一种体验,即设计乃为人而作,其目的是使人感觉方便、舒适与愉快,并鼓舞人的心灵和灵魂。这才是对设计真正的认识。
 
  景观规划设计要实现人性化的空间不仅要适合人类的生活尺度,满足人类的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的体验;还需要满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更深层广泛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景观规划师不只是处理区域、空间和材料,不仅针对本能和感觉,更要满足人类的情感和渴望。饱含感情的规划可以使人的灵魂提升到一个理想境界,应给人带来乐趣和灵感。这样的设计才是人性化的设计。
 
  以下结合安康园小区景观设计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人性化设计的一些想法。
 
一、了解居住者的需求(认识人的需要)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对于居住者的充分了解是很必要的。只有了解使用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只有当设计师所得到的体验正是居住者所需要的,一个成功的设计才会诞生。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分为不同层次。见下表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括对社会地位、交往、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时间、地点、场所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
 
  在设计之前,我们得先调查了解居住者的需求。安康园小区的居住者是公安民警及他们的家人。公安民警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数量比例虽大,但在小区中时间很少,活动也以必要性活动为主,对居住环境的使用率很低;而他们的家人中退休老人和学龄前儿童虽然比例小,但在小区中的时间最长,是室外环境最主要的使用者。设计中要考虑不同时段各类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的空间满足不同人及不同活动的需要。
[分页-landscape]
1. 儿童活动区: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方式,对儿童活动区进行了分割。
 
  (1)童趣乐园:它是学龄前儿童的活动场地,是一个下沉式广场,属于一个半封闭空间,软软的沙地与趣味性的铺地以及一些游乐设施都是儿童所喜欢的。在场地边的树荫下设置的座椅是为照顾小孩的成人所设计的,这样在成人休息的同时儿童的活动也在成人有效的视线范围内。
 
  (2)植物迷宫:儿童对植物和一些自然元素与生俱来有一种亲近感。“因为具有交互式特性,植物提供了有趣、开放的环境,能够促进探索和发现、表演和想象??把植物作为游戏和学习的一种基本资源。”因此设计了一组组绿篱分隔开的小径构成的植物迷宫作为学龄儿童的活动场地。
 
2. 老人活动区:老人活动区被设置在了一个环境清幽的地方,遮荫的廊架、树下的石桌椅都是老人们的休闲之处。考虑到一些老人的文艺爱好,还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小型的演艺广场。
  对于民警而言,一个让人轻松、有归属感的环境无疑是最重要的。安康园的北入口通过一面景墙来进行视线的收敛,景墙后面是一个圆形广场,广场边的跌水一直延伸至中心水池,池边有中心广场,以高大的乔木围绕,这一序列的景观形成一种特质的景观形象,给人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小区中的环境小品及设施在布置和设计时都考虑了人的一些行为心理要求和符合人体尺寸要求。
 
  居住景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就看它多大程度的满足了居民户外环境活动的多种需求。鉴于此小区入口处设置西南广场,早晨老人们在此晨练、早操,下午,下班的民警可在此打上几场篮球或学龄儿童在此溜旱冰和踢足球直至傍晚。而周遍植物则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不仅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也避免了对住户的干扰。
 
二、不同环境空间的塑造(关注人的行为心理)
 
  在尊重人的设计中,行为又是一个关键要素。景观是行为的容器,只有能够满足行为需要的景观才是真正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景观。只有空壳而没有行为的景观只是一个空荡荡的博物馆,终究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居民居住行为视不同主体、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不同的环境空间给予支持。
 
  考虑民警们下班后在小区的居住行为主要为散步、交流、健身、休息等。为满足住户交流之需,在小区不同的位置设有在25米的尺度范围之内大小不一的广场和场地,(25米之内的尺度范围是景观空间感适宜的尺度,在这个尺度之内,人们感觉比较亲切,可以交流,可以辨别对方的表情、声音)并对各种不同需求的交流空间的边界也进行了界定,有开放性的空间,半开放空间及私密空间。
 
  对于民警来说,康体休闲就是小区必不可少的内容,小区入口处的西南广场就是为民警进行篮球赛而设计的,在入户道路的边上,还为居民布置了一些简易的室外健身器材,可作为居民就近健身场所。除此之外,小区中还设计了供居民跑步健身的健康跑步道,它被融入了小区的景观之中。
 
  休息对于民警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设计中建筑间的空间,除必要繁荣通道外,都以植物绿化为主,为人们的休息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分页-landscape]
三、反思人性化设计(对人的需求的深层次认识)
 
  前面我们提到的居住者的需求只涉及人的一些基本行为需求、生活习惯,而真正人性化的设计,应满足居住者的更深层次广泛的需求,能给居住者带来乐趣和灵感。
 
  在安康园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忽略了这方面的考虑,把满足居住者的需求看的过于简单。首先,在儿童活动区的设计,只考虑了儿童游玩的需要,而忽略了学龄儿童还处于体力和心理的发育初期。在这期间,儿童受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游戏也是学习,是进入社会群体和得到认同的过程。多样化的行为活动的环境空间是最适合儿童身体、认知和必要的社交活动的发展。在体验和活动的基础上学习的方式对儿童更有效。
 
  其次,在对民警及家人的需求的体验中,却忽略了民警与家人的交流空间,家长与孩子共同玩耍,有助于加深与孩子的感情,在儿童活动区的设计时还应考虑适宜成人参与活动的场所。在设计中,让老人感受家人的关怀也应考虑家人的聚会空间。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紧张等心理因素,融入自然所得来的快乐日渐淡漠。而我们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如能有意识发掘,恢复人们的感官感受,重新唤醒人亲近自然的本性,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意识到自己与大自然的交流,正是景观设计品质的提升。
 
四、结语
 
  对设计师而言,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居住环境,一个更加安全、有效、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一个能满足人的体验和感觉的人性化的空间。这才是我们做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中心目标所在。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