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气质

2008-01-18 08:00:00         来源:中国文化网     浏览次数:

 

 

 
 
 


   


   


  

  中国古代园林,有一类属于官吏、富商、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信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盛斯,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

  诗人白居易在洛阳精心地经营了自己的小宅园。这座宅园占地仅17亩,其中住宅占1/3,水面占1/5,竹林占1/9。水池中筑有三岛,岛上有小亭,池中种白莲、菱和菖蒲,池岸曲折,环池小径穿行于竹林间,四周建小楼、亭台、游廊,供主人读书、饮酒、赏月和听泉用。园中还堆筑有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十天尘石、青石与百笋。小小宅园,经营了十多年,足见主人用心之精。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园也有数百座。明清两朝在北京,凡王府和富有的官宅中多附有园林。但全国而言,私家园林最发达的还是集中在南方地区。

  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的诸方面条件。建造山水园林需要山和水,尤其是水,山无天然山还可用土和石堆筑,但无天然水源,虽挖地三丈也不成池沼。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植物花卉品种多。园林推出,除土以外,不可缺石,而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就出湖石,湖石采自江湖水涯,经过常年水流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表面纹理纵横,形态多玲珑剔透,历来为堆山之上品用料,也宜罗列庭前成可欣赏之景观。

  造园需花费大量钱财。江浙乃古代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苏杭一代自两汉以来即盛产丝绸。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得以繁荣,经济的发达给造园提供了物质条件。18世纪中叶,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遍游名山名园,江南掀起造园热潮。扬州盐商为了求得乾隆的御宠,凭借自身的雄厚财力,在扬州建了庞大的瘦西湖园林区,自城北天宁寺至平山堂,两岸楼台亭馆连绵不断,形成一条水上园林带。

  园林是一种文化建设,还需具备人文条件。江南自古文风盛行,南宋时盛行文人画与山水诗,随着宋朝廷的南迁临安(今杭州),大批官吏、富商拥至苏杭,造园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士,江南中举进京为仕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告老返回故里后多购置田地,建造园林。尤其在清朝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官僚商贾纷纷南逃,在江浙一带购地建造宅园,偷安一方。这批文人懂书画好风雅,不但精心经营自己的宅?,还亲自参与设计,这个时期在造园的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一个高峰,使江南一带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区。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都是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林,但是它们又各有自身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皇家园林,尤其是大型皇家园林兼有朝政、生活、游乐的多种功能,实际上是一座封建帝王的离宫,而私家园林则有待客、生活、读书、游乐的要求。从规模上看,皇家园林占地大,有数千亩之广,多选择在京城之郊或其他空旷之地,而私家园林多与住宅结合在一起,占地不大,多者几十亩,十多亩,小者仅几亩之地。再以园林风格看,皇家园林追求宏伟的大气魄,建筑金碧辉煌,讲究园林的整体构图与开扩的景观,而私家园林则追求平和、宁静的气氛,建筑不求华丽,环境色彩讲究清淡雅致,力求创造一种与嚣哗的城市隔绝的世外桃源境界。

  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白居易曾经这样描绘他的宅园:“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怎样在自家的小院家池中,在卧房阶下就能营造出如同沧浪峡水子陵滩的环境气氛?在这些文人住宅和园林里,住房要隐蔽,读书处求宁静,待客厅堂需方便,而游乐区域又讲求自然山水之趣,那么怎样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不大范围里去安置这些建筑而能使它们各得其所呢?我们从苏州、扬州等地的一些著名私家园林实例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经验。

  第一是在布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首先表现在建筑的布局不用传统的宫室、寺庙四合院中轴对称的规整形式,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布置,按功能的需要,穿插安置不同形式的厅堂、楼阁、亭榭、画舫。其次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多用曲折多弯的小路而切忌用径直的大道相联,道路有路天的石径、小道,也有避雨遮日的廊子。廊子形式多样,有的沿墙而建,有的呈折线形,有的随山势地形之高低而成爬山廊或跌落廊,有的驾凌水面而成水面廊。沿着这些曲折弯曲的道路或廊,造园者巧妙的创造出具有不同景观的景点,它们或者是一栋亭、榭,或者是古木一棵,翠竹一丛,堆石一处,只要布局适宜,安置得体,皆可成景,使游人一路走来,步移景易,可观赏到不同景致,在有限的范围里,扩大了空间,延长了观赏的时间与内容。

  苏州留园是一座较大的私家园林,建于清朝,它的主要入口正处于两旁其他建筑的夹缝之中,宽仅8米,而从大门至园区长达40米。造园者在这狭长的地段里安排了由曲廊相连而组成的三个空间。进门有一个小天井,经过曲廊进入有花木布置的第二个空间,再经过小廊到达第三空间,这里有古木一株,枝叶苍劲。连接小廊的是一座小厅屋,厅墙上开空格窗,窗外才是留园的主体。在这里,应用厅、廊、墙组成不同的空间,以这些空间的转合、明暗与大小的变化,再加古木景点的布置,使这一夹缝中的狭长入口变得妙趣横生。

  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自然山水自由它们本身的生态形象,现在要把它们再现于私家园林的环境中,不能按比例缩小尺寸而是采取经过概括、提炼对自然形象进行再创造。这就要求造园者对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观察与研究、总结,提炼出它们在造型上的规律,按园林的需要将它们典型的再现,这样才能以小见大,得自然之神韵。

  如堆山,无论用土用石,切忌二峰并列或列如笔架的呆板形式,应该像天然山脉一样,有主有从,有高有低。山的大小与走势依园林景观的要求而定,园内景观以开阔为主或者以幽深为主,则堆山之多少与高低都会不同。如果以土为主的堆山,则可在山上广植花木,使山体郁郁葱葱,并可在山的上下散置少量石块,如同石自土中露出。或以堆山石为主,则在石间培以积土,种植少量花树,使其具有自然生气。若用石太多,虽属乖巧灵石,也会失去自然之意。在私家园林中,往往喜欢在堂前屋后,廊下墙角立置单一或成组的石头而自成一景,这种石头犹如独立雕刻之品,十分注重本身的造型,或挺拔峭立,或浑厚滋润,或玲珑剔透,有的还在石旁、石下配置花草,组成形色俱佳的观赏景物。

  再如造水之法,私家园林当然不可能有北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那样宽大的水面,在这些小园中只能靠人工挖地造池。这类水池形状切忌方正,以曲折自然为好,因为天然湖水绝无规整之形状。在比较大的水两上宜用石桥将水面分隔为大小不等的郡分,以免单调。为了使死水变活,往往将池中一角变为细弯水流,折入山石间或亭榭等建筑的基座之下,仿佛池水从这里流出,水有源而无头。为了使水增加情趣,往往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但此类植物不可满布,即使是美丽的莲荷,也应疏落有致,远处宜用荷莲,岸边桥头种植睡莲宜于近观。

  水池岸边做法亦关要紧,不宜满用整齐石块砌造,最好以土为主,土石间用,石块疏稀布置,高低错落,人立高处可观赏水景,下低处可接触池水、嬉水作乐。水池不分大小,只要掌握天然水面形态之要领,处理得当,可以小中见大,不显呆板局促,处理不好,则池虽大也失自然之趣。

  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私家小园没有皇家园林那样广阔的环境,没有宏伟的建筑群组,只有曲折有致的空间,只有近在眼前的各种建筑和山水植物,所以要做到经看、经游,除了在布局、在模仿自然山水上下功夫之外,还十分讲究园中建筑、山水和植物的细部处理。私家园林中建筑类型不少,有待客的厅、堂,有读书、作画的楼轩,有临水的榭船,还有大量的亭、廊。以亭而言,有方亭、长方亭、圆亭、五角、六角、梅花、十字、扇面、套方、套圆等等不同形式,分别被安置在园中合宜的地位。

  房屋与院墙上的门有长方门、圆洞门、八角门、梅花门、如意形和各种瓶形之门。墙上的窗除普通形状以外,还有花窗、漏窗、空窗,而窗上的花纹,仅在苏州一地的园林里即可找出上百种不同的式样。这些门窗的边框多用灰砖拼砌,打磨的十分工整,并且在边沿上多附有不同的线脚。窗上的花格条纹,不论是用木料或灰砖制作,做工也都十分细致。园林的室外地面有的还是应用碎砖零瓦铺造,但还是利用这些砖、瓦、卵石不同的形状巧颜色拼砌出各种花纹图案,显得自然而美观。

  园林中的植物也很讲究不同树种与花卉的配置,以求得四季常青和色彩上的变化。桃红柳绿喜迎春,红枫临深秋,冬雪压松柏。古树、竹从、芭蕉都注意树干、树冠的形态,经人工精心修裁以保持其自身姿态之完美,以求得与周围建筑山石、水池之配置与协调。花卉除地栽外,还喜用四季不同的盆花点置室内外。厅、堂内满室深色木家具,点缀秋菊数盆,即刻满堂生辉。春雨过后的室外地面,砖石缝中生出丝丝青草、即显勃勃生机。花草树木在私家园林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园林的合理规划,对经典的精心设置,对自然山水的刻意模仿,对建筑、山石、植物的细致处理,造园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构成了一个人工的山水园林的环境。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