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献策:强化建筑防震规范设计和施工迫在眉睫

2008-06-02 17:15:21         来源:建筑时报     浏览次数:

  □赵巍岩(上海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师,一心想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给所有的人,人们强调建筑的视觉感染力,强调值得体验与品位的所谓高尚的环境,但现在,建筑成了使人灭亡的一个个“帮凶”。“911”、汶川,建筑没能成为生命的庇护所,反而禁锢了人求生的可能。

  我们总是过于相信科学的力量,在自然的力量面前,这点儿脆弱的人类文明不堪一击。在征服自然的幻想之下,在经济目的的喧嚣之下,人类的自信力极度膨胀,建筑也在支持这种虚弱的想象,在许多地方,建筑还在继续不顾一切地试图成为视觉奇观。

  周围的设计师们都已经为灾区捐款,一些朋友们已经相约,灾后继续捐资去建设希望小学。没人希望这所小学能成为什么哲学的图解,但大家都希望,这所小学在灾害中仍旧可以为生命提供保障。

  □康续瀚(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

  一句话说得比较贴切:地震本身没什么杀伤力,但是建筑物倒塌却会造成很多人员伤亡。

  作为建筑师我能想到的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建筑物防震抗震的强制性规范以及设计和施工;加强职业建筑师解决经济、实用、美观、安全等基本问题的基本素质;选用对地震区适合的结构形式;对灾后重建理性思考合理规划;积极参与到灾后设计工作(义务、志愿);加强对学生关于建筑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的训练和意识;组织设计师联合设计,为宅区重建献计献策。
   
  □刘晓平(上海建筑设计院)

  这次地震使中小学校舍成为灾难最重的场所,令人十分痛心。对此,我们建议国家提高中小学结构安全标准和预算标准,包括民间捐赠的希望小学。我和团队同事也已经开始进行抗震型中小学的设计方案研究,希望为灾后重建提供有用的技术。我的策略主要是减少教学楼层数,比选后采用最轻的围护结构材料,基础与主体框架结构之间设置抗震垫消除地震力,采用轻型屋面结构(如夹芯保温塑面板)等。同时,震灾突发事件让我们更深刻地反思当前中国城镇建设的一些毛病。我将结合多年的思考与抗震现实需要,写一份报告对灾后重建城镇的规划和发展如何体现安全防灾,经济高效,环境可持续,科学管理等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在近期适当时候,我们计划到灾区作些调研……

  □凌克戈(华东建筑设计院)

  从地震的状况看,按照应该具有的建筑质量建造的房屋并没有情况严重的倒塌,因此追查不合格建筑物的责任方势在必行,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全国应就此对建筑物质量进行排查,防范于未然。

  大量倒塌的农民住房实际上大量是自己建造,当然满足不了抗震需求,问题是我们喊了那么久的口号,就如外汇储备达到空前高度以致带来金融风险,我们就不可以解决一下农民住房的质量问题吗?居者有其屋,此屋还应该是安全的房屋,国家应该汲取教训,关注农民的住宅安全问题。我们建筑师、结构师更应该行动起来,研究有没有更经济的安全房屋的建造方式,如能这样,善莫大焉。
   
  □周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

  曾几何时,很多建筑师一度对建筑防灾(抗震、防火、逃生等)的相关规范不够重视,甚至还带有抵触情绪。这次四川地震给我们上了现实的一课,让我们意识到其实灾难随时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建筑师们对哪怕一个踏步一个栏杆设计上的认真投入,都可能挽回很多人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建筑师在建筑防灾上的重视和研究是很不够的,这点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地加强学习。
   
  □荣朝晖(江阴市建筑设计院)

  生命在自然面前是如此的脆弱!这一刻情愿相信佛教的解释。灵魂是不灭的!此生只是生命长河中灿烂的一小段。逝去的同胞们还会在某个时间,以某种方式回到我们的生边。生者的我们,只有做好自己,做强国家,以更好的状态来迎接生命的轮回。作为建筑师,发挥专业特长为四川还是可以做事的,比如搞次集体的免费设计和重建的研讨。
   
  □郭屹民(上海集筑建筑设计公司)

  我们可以本次地震因倒塌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将建筑物依据使用进行分类。可以看出,学校和多层居民住宅以及工厂成为重中之重。学校和多层住宅楼,甚至还包括一些政府机关办公楼等,虽然在使用分类上有所不同,但其在建筑空间构成模式以及结构支撑体系上几乎雷同:建筑空间构成模式以6层以下单元式空间通过纵向走道联系,楼梯一般位于走道靠近两侧端部布置;结构支撑体系只要以横纵墙体系支撑为主。就伤亡严重性来说,同样采用墙体承重的单层民宅要好于多层房屋,房屋的楼层数同伤亡严重程度成正比。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