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地震后重建启示录

2008-06-03 16:54:13    作者:褚朝新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重建后的丽江古城,还是保留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1996年2月,地震摧毁了丽江103万余间房屋。

  刚刚过去的周末,丽江市建设局长年继伟没有休息,他在赶写一份材料。

  1996年,丽江发生7级地震,年继伟参与了震后重建的指挥工作。如今,他想把当年的得与失,写下来,送到四川灾区去。

  “尸体要埋在水源下游”,“猫狗容易感染和传播病原微生物”……那场灾难,在卫生、防疫、民政等部门也都留下了痕迹。他们希望,丽江曾经历的一切,能给四川灾区不同的帮助。

  5月24日,周六,云南丽江古城,游人如织。

  丽江市建设局办公室里,局长年继伟和助手正紧张地写一份材料。

  年继伟写的,是丽江1996年遭7级地震后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思考。

  1996年2月3日晚7时14分,丽江及邻近地区遭遇了7级地震,死亡309人,重伤4070人;受灾人口100多万,特重灾人口36万,房屋倒损103万多间,无家可归者32万多人。

  年继伟正在赶写的材料,汇聚的是丽江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写完后,将被紧急送往四川。

  “除了捐款款物,这,也算是我们对四川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吧。”修改着材料,年继伟一根接一根抽着烟。

  资金分配很关键

  虽然当时没提“以人为本”,但回头看,当年就是按这个意思做的,年继伟说

  24日下午4时30分,年继伟还在办公室修改着有关丽江灾后重建的材料。

  “写第一稿的同志,当年没参加灾后重建工作,写的只有三分之一能用。”年继伟说。

  他认为,这份材料不是“汇报”,而应该是有针对性地介绍灾后重建的得失。

  1996年丽江地震后,时任丽江市建委副主任的年继伟,被任命为灾后重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云南和四川少数民族很多,旅游产业活跃,部分偏远山区很落后,所以两地灾后重建面临的问题,很多都是类似的。

  出于这些考虑,年继伟认为,把丽江的经验得失提供给四川,应该“具有相当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年继伟介绍,当年云南省政府确定的重建规划方案,特别强调了要优先考虑民房、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

  “虽然当时还没有提'以人为本',但现在回头看,当年灾后重建就是按这个意思做的。”年继伟说。

  年继伟觉得,灾后重建中相当关键的问题,是资金的分配。

  “重建资金实行定额补助,按项目下达,包干使用,一次包死,超支不补,由单位自己想办法筹集。灾情重的多补,灾情轻的少补。”重建方案中还提出,国内外捐款,都统一纳入恢复重建计划资金总盘子,严格按捐赠者的意愿安排。

  重建中建材先行

  年继伟认为,如不及时考虑建材问题,灾后房屋重建将可能受影响

  “恢复重建,建材先行。”年继伟记得,当年重建时,丽江提了这样的口号。

  “地震发生2个多月后,真正的灾后重建才开始。”年继伟认为,准备阶段十分重要。

  在重建的准备阶段,年继伟最操心的,是建筑材料的紧缺问题。

  当时的丽江,大型水泥厂只有几家,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生产能力也远无法满足重建的需要,而且当时那些企业在地震中受损严重。

  丽江原本就交通不便,灾后道路更是“雪上加霜”,建材的运输十分不畅。

  这种情况下,丽江开始恢复原有的建材生产企业,“不仅要恢复,而且扩大规模,增强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
  “光已有的这些企业,还不够,还新建了一批建材生产企业。在救灾应急资金中,我们专门抽出了部分资金,扶持这些企业尽快恢复和开始生产。”年继伟建议,四川也应考虑加快建材企业的生产。

  在大力恢复原有的建材企业的基础上,云南省还决定优先安排新建了两三个砖瓦厂。当年,丽江还新建了两个建材批发市场。

  按计划,丽江的重建要三年,实际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

  年继伟认为,四川灾区如不及时考虑建材企业的恢复生产问题,灾后重建期间大量房屋的修建、修缮工作,将可能受到影响。

  调控建材市场价格

  虽然事先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涨价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除了建材的紧缺问题,建材的价格,也会影响重建工作。

  年继伟说,当年尽管事先已考虑到建材可能会紧俏,他和同事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涨价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年继伟记得,在重建的准备阶段,建材涨价迹象并不明显,但随着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价格问题就日益突出了。

  “不需要老百姓举报,我们就能感受到价格上涨的明显动向。”年继伟说。

  重建指挥部要求物价局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和制裁哄抬价格的商贩和企业。

  1996年4月,在受灾严重的丽江县,时任县委书记、现任丽江市委书记的和自兴,要求成立“建材生产领导小组”,颁布限价令。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对建材企业的扶持政策。

  在抑制物价的同时,丽江也大力引入附近地区的建材。

  “当时交通不便,附近的大理、攀枝花算是邻近地方,开始运送建材到丽江。”随着相关部门的“打击”,以及外地建材的进入,建材市场的价格回落了。

  但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些商贩将一些劣质的建材注入市场,以次充好。

  “我们又迅速会同物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进行检查。”年继伟说,加大建材市场的监管,此时变得十分重要。

  事隔十二年,回想起当年的灾后重建,年继伟认为,开放的心态非常重要,“那个年代,地方保护还比较突出,很多本地的工程施工单位希望尽可能多地揽工程”。

  年继伟的经验是,外地建材的进入,能一定程度缓解建材紧张的问题,而让外地的施工单位与本地竞争,更能保证施工质量,并降低成本。

  民房重建百姓参加

  回头看,年继伟觉得,丽江重建中还是留了遗憾

  受损房屋材料的再利用,在年继伟看来,也非常重要。

  在民房重建和修复中,这些材料的再利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建材紧缺的问题,另外也能节省成本。

  根据1996年的《丽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方案》,地震中,倒损民房103万多间,丽江县有4个乡镇的民房倒塌率达到70%,无家可归者32万多人。

  年继伟回忆,当时重建民房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原地修复,一种是异地重建。

  当时,对于原地修复的民房,根据受灾情况和经济条件,给2000元到5000元的补助,而对于异地重建的重灾户,每户给2.5万元的补助。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