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相地选址简述

2008-06-03 23:59:57         来源:园林学习网     浏览次数:

  相地选址即园林基地的选择,这是中国传统园林创作极为重要的第一步。“相”有察看、分析和选择之意。相地即是对园林基地环境所作的综合调查、分析以及最后的抉择。一般来说,艺术作品都需要周围某些环境因素的烘托,油画需要一个雕刻精美的画框,国画可用不同颜色的绩子装裱,雕塑也有衬布和台座。有了这些陪衬,作品就会显得更美。然而,这一类艺术品和它们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松散的和灵活的,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随意地改变它们。园林是从大的自然环境中用艺术手法划分出来的,它只能依赖环境,借助环境,而不能人为地改变环境。因此,如何积极利用园林的固定特性,妥善处理好它同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美是园林创作的关键。我国古代造园历史悠久,人们似乎很早就看到了园林艺术的这一特性。据已故园林建筑家童离的研究,虽然我国园林艺术结构复杂,景色多变,但是它最基本的构园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主要特性,却很形象地包含在繁写的汉字“囿”中,这也是我国文字形、意合一特性的一种表现。先从外边看,“口”表示一个特定的范围,这表明建造园林必须要有一块特定的土地。再看里面的内容,“土’,字高高耸立在上面,可以看成园林中的假山或高岗,同时“土”字可解释为立在地上的木构架,也可以看成是园中和山结合得很好的建筑亭榭。而山石建筑俯临的小“口”则是清池一乱,代表着园林中的水体。水和山石建筑紧紧相连,表明了山水、建筑之间的相依关系。再下面的“狄”字的形状很像枝梗交错的树木,是造园的另一要素植物花木。在妥帖安排好山水、花木、建筑的基础上,外面再围闭起来,这时的“口”又可解释为围墙、栏栅等园林和外界的分隔。由“圃”,我们可以知道园林是以山水、建筑、植物为主要构园要素来创造风景的一门艺术。首先,它有一忱江固定的基地,固定的山水地形结构,同时它又处在周围环境的包围之中,一方面要借鉴环境的美,一方面又要用某种手段将创造的山水欣赏空间同外界的大环境分隔开来。这固定性和环境烘托是园林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处于江南山水中的徽州园林,便是应用古典园林相地理论的最佳实例。古代徽州(即今安徽款县、屯溪一带)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山、齐云山等名山,蜿蜒于境内,又有清澈明丽的新安江流过委造园环境条件极为优越。.徽州园林真正做到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园林的结构布局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借景于远山近水、竹树萧森的自然风光,使园林景色与远处的山水林泉、近处的田野村舍溶化在一起,现出一种自然雅朴的风格。例如,歇县境内唐模檀干园,北面有黄山余脉作屏障,周围有檀干溪相绕,园坐落在村东头。小园布局充分利用了南北两个山岭。北边耸立着青翠欲滴、姿态入画的黄山余峰,南边是古木参天、横卧若屏的平顶山,一远一近,遥相呼应,成为小园最好的借景。(园内没有堆假山,因地制宜地引来檀干溪水,适当开挖低地,形成三塘相连、断续延绵的小西湖。据记载,从园门入,经过响松亭、环中亭、花香洞里天等亭榭建筑,沿溪行可达湖边,向北沿湖堤过玉带桥,就到了镜亭。镜亭是巧借园外山色的重笔,亭如画舫,静泊在水面上,亭外是一个石砌平台。依亭远望,可见两岸青山如拱如围。登上平台,又可见园外的原野小岗。俯身探水,可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和峰峦林木的倒影占从实借到影借,将四周环境之美一收无余。檀干园还通过清溪流水与唐模村的农舍村落紧紧联系在一起。缘溪进村,夹水为两条石板路,路随溪转。沿路筑有小屋,屋前每每建有跨街敞廊,廊中有坐凳栏杆,可供行人休息。小溪上每隔数十步,便有石板桥联系两岸。这清溪、小路和石板桥自然地将园和村庄连在一起,更加强了园林与周围环境的唇齿相依关系。

  在园林艺术史上,有不少造园家对园林相地有较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能因地制宜地处理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使园林创造的艺术美与周围环境美交相辉映。其中,研究最深刻的是明代园林理论家计成。在《园冶》 一书中,他根据自己的游历和造园经验,将园林外部环境归结为六类: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和江湖地,并分别论述了它们在风景创作和满足游居功能等方面的优缺点。这种分类法是很有科学依据的,要是从环境美的类型特征上来探讨这六种基地,可将它们归并成三大类。第一是山水风景环境,包括山林地和江湖地;第二是一般庄地和郊外地;最后包括城市人工环境,包括城市地和傍宅地。

编辑:xuan88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