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吴钢访谈

2008-06-05 16:55:35    作者:李有为     来源:城市建筑》杂志     浏览次数:

李有为: 建筑与景观共生于土地,您认为这两者应共同遵守的土地伦理是什么?
吴 钢: 我们提出过 “三位一体”的设计观,也就是城市、建筑、景观是说完整统一的。我认为这也是设计最原始的出发点,设计应尽最大可能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尽量少破坏原生的自然环境,使景观具有城市性,不仅满足视觉效果,更要把人的活动与场所创造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没有明确的边界。我们所做的项目中,亚运新新俱乐部及亚运新新会所设计均反映出这个最根本的观点。
  亚运新新俱乐部原本是一栋老房子,外面有一片竹林、几棵树。设计在原有自然环境中间穿插一个玻璃长廊,既可充当景观元素,也可以成为建筑元素。当人在长廊里面行走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空间交错感。设计并没有简单地区分景观或建筑,而是把整个房子和周围景观看作一个完整的环境。在这个空间中,前院和前厅的所有元素都是平行的,无法明确区分室内或是室外,景观与建筑是完全一致的。建筑外部空间,如荷花池等等,与室内的空间也是一一对应的,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地面上铺设的木地板使室内外延续联通。
  从环境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希望设计破坏更多的自然,而是希望与自然更加融洽。亚运新新会所项目保留了基地中原有树木,并没有去修建房子,而是修建了多个像亭子一样的房间,并通过钢结构使房子悬浮在地面上,与地面呈点式的接触,使得树木犹如从房子中生长出来一样。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做”景观,但在建成以后看到确实是非常的漂亮。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我们尤为关注的就是把第一自然作为最重要的元素来保留或保存。

李有为:当今,建筑与景观设计所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吴 钢:在目前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前提下,首先就是要尽力保护原有的自然,或者说是保护第一自然,使得第一自然不被破坏。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才可去创作、去进行一些梳理的工作。我认为设计中有两个最重要的观点:第一就是尊重自然;第二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活动。此外设计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城市,我们毕竟生活在城市中,城市会面临特定的问题,而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在城市中去创造自然,如何使人们的生活更多地与自然相融合。

李有为: 在您的实践中是怎样应对生态与可持续问题的?
吴 钢: 维思平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不设计”通常叫做“回归自然”。当然,我们的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观点,而是更关注如何将所做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建立在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或者第三自然的基础上。如果第一自然是原始的,第二自然就是出于生存需要所创造的(比如田地农耕),而景观设计师能够参与的则是第三自然的创造。在第三自然创作中的观点是源于最初的想法??如何用最少的设计、最少的接触使得景观能够符合人的要求、符合具体生活的要求。我们追求“无”的境界,希望能够做到“没有”。这需要极大的自制力和对设计本质的思考。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目前所做的杭州西溪湿地。这是一个独立的景观项目,中间还包括一个艺术家村。它将通过周边一期和二期工程恢复了其湿地状态,并基于介入最少、破坏最小的观点,保留了原有房屋,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栽种花草。

李有为:您如何看待景观与景观设计?
吴 钢:实际上在盘古开天辟地时是没有景观这个概念的,整个地球就是一个景观。所以,从根源上来说我认为景观是不需要设计的,或者说并没有景观设计的需求。当景观开始被设计时,就说明这个世界有问题了。这是一个比较核心的观点。

李有为: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建筑与景观的遗产问题?
吴 钢:自古中国崇尚“天人合一”的观点,或者说是追求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并不希望创造出一个自然的对立面。在西方,无论是凡尔赛宫还是意大利式的园林,都可以看到很强的人工痕迹,更多地是表达了人和自然相对抗,或者说想战胜自然的愿望。而中国景观,或者说古代传统景观的观点是模仿自然,使得人的创造能够与自然相通、相融合,甚至是趋于一致。这种理念面对古代的大环境是可行的,因为它并不涉及现代大规模人群在一起活动所需的自然环境和谐的问题,或者说产生城市问题。而今天的景观设计需要解决一些新的城市问题。我们的核心概念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与哲学、生态、城市、人口密度等问题有关。我们的所有知识以及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对现代城市、现代生存环境的理解。我们并没有简单地从景观设计观点入手,而是从最根本的现代社会的人类生存现状以及问题着手去进行设计,从而产生新的设计观点。这些观点实际是与中国人最基本的观点一致的。

李有为:您认为当前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键词有哪些?
吴 钢:我建议设计师都去读一读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去真正感知一下人类生活的本质,因为设计永远是为人、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林语堂先生的话不仅对建筑适用,对景观也同样适用。他认为大自然永远是美的,但是人类面对的这个环境通常并不美,这实际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应该如何去创造自然。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