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天调 天人共荣
中国的宇宙观、文化总纲和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城市建设的理念应是“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城市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的社会观是“以人为本”,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人对自然俯首称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风景园林而言体现在“景物因人成胜概”,园林城市也是因人成胜概。
城市的定性定位的目标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名目要符合科学性。全国有180多座城市提出要建成现代国际性大城市,上海把围绕中心城市的城镇建成异国风光,桂林要把世界名桥都建在桂林,北京什刹海要建成巴黎的左岸,还有提出要建森林城市。林学家认为“森林是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其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的总体。”森林、海洋、湿地是世界三大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不可人造的。人能造林,但不能造森林。城市土地利用造极,我国城市绿地率约在30%%上下,怎么可能将城市土地化为森林呢。人类通过村镇发展为城市,人与自然协调不是城市回到森林,而是建设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但要有合宜的绿地率,而且要合理分布,由相对集中和分散的小绿地、绿带构成绿网,是人工创建的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组成。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概括中国园林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园林城市是物质和精神建设高度地结合,生态科学和文化艺术的高度结合,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环境条件。城市和建筑创作之源都是环境,中国园林讲究“景因境出”。没有旧金山湾的海湾环境何来旧金山大桥,勉强缩小尺度造出来哪里像旧金山大桥。中国许多城市得天独厚的山水弥足珍贵,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密切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具有地方风格的山水园林城市。
人与自然协调还要落实到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城市。城市建设并不要百废俱兴,因为约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土地面积是绿地,而绿地要依托现状。我国60%%以上的城市是山地,治理山水是重要的环保工作,中国历代视治水为“国家大事”。山水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是绿化建设的主要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幸的是,我国炸毁山林的现象十分普遍。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破坏风景名胜区的山木实际上是对自然犯罪。即使采石也要综合考虑,浙江绍兴东湖、广东西樵山,采石后可留下一个风景名胜区。有的造建筑就破坏山,而中国传统善于造山居,总结了“因山构室,其趣恒佳”的道理。
人类的科学知识靠世代相传来积累,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我国每年闹水灾,一地遭灾,全国揪心。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治水的都江堰达到“水旱由人”的实效。要水流顺必须为水提供纳水、流水的水道。洪水泛滥是要有足够的滞洪区容纳洪流。水道必须保证足够的过水断面积。自然的水土流失可减少而不可能消灭,泥沙沉积是自然的一种规律。所谓“沧海桑田”也是基于从量变到质变,但通过人工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治理的。治理的要点就是“深掏滩,低作堰”。“深”要落实到符合科学的水底高程,将淤积的泥沙掏走以维持足够保持水流正常运行的过水断面积。并不是越深越好,视地质构造而定,这样就有条件造低的堤堰了,堤只是第二层次的防范。近年出现的低流量高水位的水灾反映是河床淤积、过水断面减小所致,一般却并不掏底甚至巴不得水沉积为陆地。武汉市沿江大道岸边长期积淀,兴建了面积广大的沿江公园,沿江大道变为远江大道。殊不知江流过水断面大幅度缩小。于是堤坝往上加高,形成滨水城市不见水的局面。这种高堤在环境景观方面很难或说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重庆在石砌江岸上种树曾经引起争论。究竟岸上种树是保护还是破坏石砌驳岸,于是进行科学试验。两年多后打开观察,一层根网紧紧地将岸包住,岸树护岸被科学实践所证明。海、江、湖除了少量必要的整形人工驳岸以外,都要尽可能保护原真性的自然水岸的面貌。有的滨海、滨江城市滨水地面几乎被建筑占满,或将很长的自然水岸线炸礁石、填滩涂改成花岗石岸壁直墙,有甚者城市做得如水上的大船,造成滨水环境、景观皆遭损。是以红线与蓝线相衔还是绿线与蓝线相衔呢?无论从科学或艺术的角度看都是后者。
植物种植的科学性主要反映在因地制宜。地皆有宜与不宜。不但要看到地宜的优势,也要看到不宜的劣势。要普遍地减少水的人工循环,保护水的自然循环。减少不透水的铺地、增加土地面积的透水地面积的透水地面积比。林木要以人工辅助形成腐叶层。确保渗水和保水,真正实现落叶归根,以宜人居住为标准。三江源的地区要大量发展水源防护林和外迁居民。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干旱甚至在气候限制因素方面超过寒冷。要开辟水面和尽可能增加叶面积系数,通过改善小气候来改善空气湿度。华南不宜的气候因素是高温高湿,主要是庇荫降温结合通风。江南一带夏热冬冷且一般无取暖,既要夏荫又要冬晒,居住区不宜过多种植常绿阔叶树,而落叶乔木可以满足夏荫冬晒的要求。植物种植是依托地面而生的。要谋求植物多样化,首先要通过竖向设计塑造多样植物生态习性各自要求的地形环境,然后才可能使多样植物持续发展。我们先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再享受植物为人创造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优美的景观。因地制宜地种植陆生、湿生、沼生、水生、气生、岩生和荫生的多样植物。中国传统的专类园反映“物以环境类聚”的科学原理,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地发展。
我国总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风景园林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凸显地方风格的风景园林,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是学习他们如何根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创造城市和风景园林的特色,重点在科技方面,但不能依靠外国专家为我们创造中国的特色。西方着重理性,我们文理交融。西方园林从建筑师或园艺师来,我国风景园林从文学、绘画来。中国园林的理念和追求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的主要设计理法是借景,巧于因借地宜而达到构园得体。但提出这些理论的宗师??明代计成在《园治》里还着重指出:“古式何裁,时宜得致”。中国传统是丰富的,但不够用的。继往开来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就在此。
编辑:xua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