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发展 成都灾后重建的生态之路

2008-06-06 16:50:02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浏览次数:
  万顷碧绿展雄姿,青山秀水竞风流!拥有650万亩林地的成都,森林覆盖率达到36.15%。青山环抱、林水相依,整个全域成都充满着绿的气息、绿的生机、绿的希望!

  汶川大地震之后,城市的“伤口”让我们心碎。如何让成都用好“绿色牌”,走上灾后重建的生态发展之路,却成为我市林业和园林主管部门孜孜不倦的思考。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向生态要效益,让产业反哺生态,一条林产共兴的“绿色出路”跃然眼前!

  以科技为先导,帮助林农增加收入;支持重点龙头企业,确保林产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景观保护,促使森林旅游上档升级……向650万亩林地要“效益”,我市奏响了永载史册的绿色乐章!目标既定,灾后重建的生态之路,我市蓄势待发!乘着这股“绿色春风”,我市林业产业全面“提速”,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鼓励生态恢复   种树政府给补贴

  市财政局、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出台《成都市工业原料林和速生林绿化以奖代补办法》

  从今年起,“工业原料林和速生林绿化工程”被列入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7项重点工作;与此同时,新建15万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被列入了2008年民生工程。笔者昨日从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获悉,为确保灾后重建和试验区重点工作全面完成,日前,市财政局与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共同制定并下发了《成都市工业原料林和速生林绿化以奖代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各区(市)县按照《办法》要求,对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申报。

  以奖代补  政策倾斜东部山丘生态建设

  “谁造林,谁受奖。”《办法》规定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当地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符合以奖代补建设标准的中外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在“以奖代补”的范围之内。而政策将特别向东部龙泉山脉为重点倾斜,以促进其山丘植被恢复。

  据了解,项目业主要在公告后一个月内,向当地区(市)县林业园林部门报送《成都市市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标准文本》。各区(市)县林业园林部门初审汇总后,统一报市林业和园林局审核,经审核同意后下达年度实施计划。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申报制,而申报项目应满足哪些条件呢?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申报林业专项资金,要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或发展前景;申报业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与申报规模相适应的投资能力;对林区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具有科技含量较高的林业产品或林业应用技术推广价值;具有明显的生态功能。

  每年11月  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拨付

  “不是随便种树,政府都会给予专项补贴的!”按照《办法》规定,每年的种树补贴将在验收合格后才会正式拨付。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每年9月底前,由各区(市)县林业园林部门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自查,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林业和园林局、市财政局。之后,每年10月底,市林业和园林局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委托专业验收机构进行核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在每年的11月底前,按照验收的实际,由市林业和园林局、市财政局联合发文,下达以奖代补资金并逐级兑付到各项目业主。

  据了解,市林业和园林局每年年底制作《申报指南》,将年度林业专项资金的用途、使用对象、使用环节、补助指标、分配因素和方法以及其他要求通过发文或在媒体上发布等形式予以公告。“如果符合这些条件,你就可以申请林业专项资金的补助!”负责人说。

  补贴标准  按种植类型和亩数确定

  据了解,对于“以奖代补”的标准和内容《办法》中也有明确规定。补贴的内容包括新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新建速生树种生态防护林工程,慈竹复壮技术推广、新建干果基地等在内的10大方面。而根据种植的品种不同,补贴标准也有所不同,每亩补贴从50-80元不等,与此同时对于在种植的规模上,也有所限制。

  《办法》中明确,新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限1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50元。慈竹复壮技术推广,限50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50元。而如果是新建竹基地,限1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80元。新建木本药材基地,限5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40元。新建干果基地,限5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80元。

  成都市工业原料林和速生林绿化2008年建设项目和奖励标准

  1、新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限1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50元。

  2、新建速生树种生态防护林工程,限连线成片大苗造林,按项目报批,每株以奖代补3元。

  3、慈竹复壮技术推广,限50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50元。

  4、新建竹基地,限1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80元。

  5、新建木本药材基地,限5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40元。

  6、新建干果基地,限5亩以上的块状,每亩以奖代补80元。

  7、林木良种产业化引种试验,每种以奖代补5万元。

  8、林竹专业合作社示范村建设,每个以奖代补1万元。

  9、速生林产业保护点建设,每个以奖代补5万元。

  10、东部丘区实施工程造林、复合开发、“四旁”绿化建设,按项目报批。

  2010年  我市林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成都市林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正式出炉

  “到2010年,全市新增各类工业原料林、经济生态兼用林基地和龙泉山脉干旱地区植被340平方公里,林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笔者昨日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获悉,日前,《成都市林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炉,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龙头,以新技术为支撑,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5亿元,第二产业180亿元,第三产业65亿元。

  》》》林业产业基地

  核心提示:

  ?建成50万亩工业原料基地

  ?全市笋用竹年产量17万吨以上

  ?新建以核桃、枣、花椒为主的干果基地5万亩

  依据《纲要》,我市将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加快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其中将重点锁定工业原料林、材用竹、笋用竹、“三木”药材和干果基地等五大类基地。而具体来说,在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上,我市将依托人造板企业和科研单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在我市二、三圈层区(市)县,大力发展以桉树无性系为主的、优良速生乡土树种相结合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到2010年,建成50万亩工业原料基地。

  “到2010年,建成40万亩材用竹基地,年产竹材50万吨以上。”在材用竹产业基地建设中,未来三年我市将依托造纸和竹压板龙头企业,新建5万亩慈竹为主的材用竹基地,对现有的27万亩低产慈竹林进行更新复壮,使单位面积年产量提高0.5-1.0吨/亩。而在发展笋用竹基地建设中,我市将依托食用笋加工企业,新建方竹、雷竹等优质笋用竹5万亩;对现有的12万亩笋用竹实施集约化管理,到2010年,全市笋用竹年产量17万吨以上。

  对于推进“三木”药材基地建设,我市将依托制药企业,通过建立三木药材专业合作社,在我市山区市县新建三木药材(厚朴、杜仲、黄柏)基地5万亩。对现有的28.1万亩“三木药材”基地实施集约化管理,到2010年,全市每年采集2万亩。另外,3年中,我市还将建立干果类专业合作社,在我市山丘区新建以核桃、枣、花椒为主的干果基地5万亩,大力发展我市的干果基地。

  》》》创新现代林业体制机制

  核心提示:

  ?发展新型林业集体经济组织60个

  ?建立各类专业协会10个

  依据《纲要》,我市要以创新现代林业体制机制为重点,不断增强林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这首先就要推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并力争到2010年,发展新型林业集体经济组织60个。据了解,我市将结合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方式,发展壮大林区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与龙头企业、业主等组建经营性实体;依托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新增土地全部留作集体成片统一经营,大力发展对外合作经营,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组建股份公司。

  同时,注入新活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投资机制。据了解,从2007年起,市级财政安排每年不低于1500万元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840万元退耕还林市级配套资金扶持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成果巩固。

  “到2010年,我市要建立各类专业协会10个。”《纲要》要求,为了增强林业产业中介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我市要建立市级林产业协会和县级专业协会,重点建立工业原料林、竹业、三木药材、花卉等协会,加强农户之间、企业之间、农户与企业之间在原料生产、产品销售、信息沟通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协调,为生产者提供从原料、生产到销售、消费等的全过程服务。

  》》》林权改革发展林业旅游

  核心提示:

  ?完善4个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

  ?2010年实现林地流转和规模经营25万亩

  ?实施森林管护面积427600公顷

  正在我市全面铺开的林权改革,到2010年,实现林地流转和规模经营25万亩以上。届时,将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推进林地和林业资源向规模经营。

  而利用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我市将大力发展林业旅游和生态服务。《纲要》中确定,我市将结合龙门山脉生态旅游开发,发展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景、水景、天象景观、动植物资源为特色,融自然风光游赏、生态环境保护、科普考察、猎奇探险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到2010年,完善4个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重点续建和开发一批景观特色突出、区位优势好、品位高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区。

  “到2010年,实施森林管护面积427600公顷,森林生态价值显著提高。”未来三年,我市将努力提高森林生态价值。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完善森林管护体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森林管护新模式,把天保工程建设从主要是停伐减产调整转变到加强森林科学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来,把主要依靠工程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调整转变到加快后续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来,把天保工程区的发展从主要依靠国家投资驱动调整转变到主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上来。

  》》》林产加工业和流通业

  核心提示:

  ?全市人造板产能达150万立方米,产值达50亿元

  ?到2010年,实现木竹藤质家具产值100亿元

  ?建成5个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木竹制品交易市场

  《纲要》明确,未来三年,我市要以重点加工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林产加工业和流通业。首先在人造板制造业上,要依托成都地区的人造板加工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先进的大型龙头企业,吸引、扶持培育技术设备先进、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木质大中型龙头企业,发展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中高密度纤维板企业,改造、扩大现有人造板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引导和促进小企业的联合与重组,培植人造板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市人造板产能达150万立方米,产值达50亿元。

  在大力发展木竹藤质家具产业上,《纲要》要求要配合全市工业向集中发展区发展规划,以市场配置资源和产业政策为导向,鼓励引导分散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形成企业集群集约发展,推进林产品加工向片区集中。到2010年,实现木竹藤质家具产值100亿元。同时,我市还将依托竹笋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纸浆、竹压板、建筑模板、高强度柱型材及竹类食品。到2010年,竹浆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竹板生产能力50万立方米,鲜笋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产值过20亿元。

  与此同时,在林产流通上,我市将重拳出击林产品流通交易市场。《纲要》规定,未来三年,我市要对全市木材、活立木及其他林产品零售、批发市场及原料综合市场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发展。积极促进林产品原材料市场和面向全国以批发为主的家具大卖场的建设,提高以零售为主的家具零售市场的服务水平和档次。通过进场提供“木材运输证”、“植物检疫证”办证服务、执法规范林产品流通交易秩序、协助解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问题。到2010年,建成5个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木竹制品交易市场。为促进林权有序流转,规范森林资源转让行为,林业生产要素市场6至8个。

  一方面建,一方面也要淘汰,《纲要》中明确规定,三年内我市要清理淘汰“小乱低散”企业。采取政策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对全市64家人造板企业和169家原木、锯材加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提高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向“限制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木制包装品的生产;限制新建单线规模在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单线规模在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等项目说“不”。

  》》》现代林业科技支撑

  核心提示:

  ?每年全培训林农3万人以上

  ?建立市级林业和园林科技示范园14个

  ?引进产业化植物新品种3-5个

  林业产业发展,也要打出“科技牌”!《纲要》中明确,我市要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现代林业的科技支撑,而首先要加强城乡一体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好彭州、崇州、都江堰、大邑、邛崃、金堂等科技兴林示范县建设;同时强化基层林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和林农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年培训林农3万人以上。依据《纲要》到2010年,建立市级林业和园林科技示范园14个;完善14个县级科技推广站建设,健全85个片区林业工作站。

  “到2010年,引进产业化植物新品种3-5个。”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也成为《纲要》中的一个着力点。我市要利用在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转化体系;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广泛吸引各类人才投身林业产业开发。围绕林产业基地建设,重点研发优良造林树种的无性系快繁技术;推广高强度竹型材等加工生产工艺;开展优良植物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

  》》》重点生态工程

  核心提示:

  ?新增林地产业基地20万亩

  ?新增林地生态产业兼用林10万亩

  ?实施大熊猫野外放养驯化基地,总面积2000亩

  《纲要》中规定,未来三年,通过巩固退耕还林、实施东部生态屏障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为载体,来提高全市林地的综合价值。据了解,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巩固,我市要大力发展后续产业,继续抓好已完成的30348.9公顷退耕还林和33614.8公顷荒山造林的管理,改造成效较差的退耕地,发展退耕还林替代产业。对于正在实施的东部生态屏障建设,我市将在未来三年以造林业主为依托,采取工程造林手段,结合林下种养殖,实施东部丘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以农村“四旁”绿化为载体,充分利用农民房前屋后,发展以速生丰产林木为主的快速绿化,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建设。2010年新增林地产业基地20万亩。

  “2010年新增林地生态产业兼用林10万亩。”在城市,要结合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兼用林。《纲要》中明确,我市将借助成都绕城高速500米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和其他城市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以雷竹为主的“木本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实现城市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在提高林地综合利用价值上,未来三年,我市还将通过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陆生野生动物驯养与繁育。《纲要》中写到,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社区能力建设,使95%以上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到2010年,实施大熊猫野外放养驯化基地,总面积2000亩。建立金丝猴、小熊猫野外观赏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业产值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配套建设373个农村“绿色家园”。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林业产业带动,加快林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大力推进山丘区农民集中居住区或中心村绿化配套建设,促进林农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的根本改善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