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生态与人文城市的必由之路?景观城市主义

2008-06-20 00:36:43         来源:园林在线     浏览次数:
  6月12日,在第六届现代景观规划与营建学术论坛上,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员院长俞孔坚给设计师们带了一场题为“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讲座,强调了景观城市主义是生态与人文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俞教授提出,景观是一个过程,不是单纯的一个景,但是很多景观设计师忽略了这一点,往往为了追求“异域风情”大造景观“特色”,于是就出现了城市景观“有城无市、有生无气、有房无居、有水无灵”的问题,这也是当代中国城市的通病,有必要引起设计师们的重视和反思。

  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靠景观都市主义,景观都市主义的途径就是“反规划”。俞教授认为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不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反规划”就是规划和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它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用它来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他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是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关键。“反规划”途径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来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的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以及城市的形态问题,从而构建一个生态、宜居、舒适的人文城市。

  在1个多小时的简短演讲中,掌声不断,设计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演讲结束,就相关问题作了互动交流。

  注:景观城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是指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当代城市建筑的基本结构;景观是生态、经济和社会过程,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形;景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坚持走设计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由他主持设计的节约型城市绿地景观已有四项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奖,两项获得的建设部人居环境范例奖。“节约”与“野草”成为贯穿其作品始终的主线。中山岐江公园利用旧厂房、旧机器和当地野草,成为节约型城市景观设计的国际典范;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用土生土长的水稻,营造了一块丰产而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绿地,成为都市农业的国际教案;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则“与洪水为友”,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重建河滩湿地,并集约化利用河滩湿地,作为滞洪、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市民生态休闲的综合功能区;秦皇岛汤河公园保留河流廊道原有地形和野草,仅仅通过一条“绿林中的红飘带”,使一片原本荒野、脏乱的城郊结合部变得生机勃勃,妙趣横生。被列入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