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访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如何保护灾区“非遗”

2008-07-07 18:58:54    作者:李舫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四川、甘肃、陕西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区,不仅造成三省和重庆市等文化系统生命财产遭受重大灾难,也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震后,文化部紧急调拨款项,先后派出抗震救灾工作组和灾后文化设施重建规划组,对灾区安置过渡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建特别是羌族、藏族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考察、指导和规划。就此,记者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汶川地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的情况。

  周和平:据统计,四川、甘肃、陕西、云南、重庆5个受灾省(市)文化设施共倒塌341个,出现危房592处,受损需维修的设施1043个,设施损毁导致经济损失14.8亿元,设备等毁坏导致经济损失782万元。

  地震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包括39项国家级项目、141项省级项目、256项市级项目、553项县级项目。四川省共有11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伤亡,其中遇难12人,受伤105人,全省上万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被毁,上千份珍贵音像资料被破坏,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11个民俗博物馆、412个传习所严重受损,绵竹年画传习所全部毁灭。陕西省共有汉调桄桄、凤翔泥塑等22项国家级和省级名录项目受损,涉及数百件珍贵实物;甘肃省共有11项国家级名录项目、33项省级名录项目及403项县区级名录项目受损,涉及65136件珍贵实物和5000份珍贵资料。

  这次地震使文化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震情最严重的北川、汶川、茂县三个县是羌族聚居区,地震使羌族灾区大部分城镇乡村建筑倒塌,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四川省羌族地区的碉楼、吊脚楼垮塌损毁,汶川的萝卜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理县的姚坪羌寨、北川的小寨子沟等羌族风格独特的羌寨受到破坏。其他羌族民居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甘肃省文县的12个山寨以及藏族支系白马人聚居区独具民族风情的古宅、碉楼全部受损,95%以上成为危楼,30%已坍塌。

  记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震后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哪些具体抢救和保护措施?

  周和平: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仍高度重视地震灾区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文化部迅速组成调研组,深入灾区调研,听取有关省市文化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文化部已制定了《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为灾区各级人民政府研究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同时,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会同有关省市文化厅局加紧制定《灾区文化设施重建规划》和《汶川地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纲要》,包括《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6月25日文化部召开全国文化系统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对文化系统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文化系统对口支援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方式,对灾区文化部门和支援省(市)文化厅(局)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灾情发生后,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各级文化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加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如组织向受灾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募捐活动,为重灾区的代表性传承人送去急需的生活用品和救灾物资。为及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灾情的统计和评估工作,四川省还形成灾情评估报告,组织专家编制了灾后重建规划纲要。有的省还形成了灾后重建工作思路,确定了未来三到五年恢复重建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记者:据了解,文化部正对灾区文化重建,以及灾区安置过渡期的文化工作,进行相关安排和部署。文化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抢救和保护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和平:根据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为加强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我们将抓紧制定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进一步摸清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损失情况,抓紧抢救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对受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传习所等,进行重建和维修。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文化部将加大力度,对有关省市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予以重点支持。今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和资金安排上,重点支持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此外,还将组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专家组赴灾区指导工作,为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