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设计制作

2008-07-12 01:39:49         来源:     浏览次数:

  随着城市绿化特别是许多高档房地产小区的建立,小区内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亭台楼阁,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的宜人环境越来越受人推崇。而假山的设计与施工看似简单,实际它涉及到建筑学、地理学、生态学、风水学、土木工程、美学、园林植物学、尤其是绘画和文学理论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加之假山制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停建状态,假山的设计与施工形成了一个长期的人才断档。而全国各地突然兴起的假山园林之风,使得假山建筑行业人才奇缺,各地的假山作品良莠不齐,精品少,平庸者甚多,甚至有不少劣作,不循规矩,不讲章法,就是一堆石头的盲目堆砌,不但毫无美感可言,而且有些是危岩凶险之作。因此,普及假山制作的基本知识十分必要。笔者集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以及收集大量前辈经验介绍,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假山制作的历史

  假山修筑是园林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供天子诸侯游憩消遣的园林建筑,其中包括假山。秦汉时囿的面积发展到几百里。

  帝王为追求长生不老,便在御苑中仿东海神岛,营造太液池,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等仙山,此后“一池三山”成了后代帝王御苑的滥觞,同时也开创了中国造园史上堆叠假山的先河。西汉富人袁广汉和梁孝王刘武都在园林中堆土叠石为山;北魏张伦所造的景阳山更是以“重岩复岭嵌接相属、深洞丘壑逶逦连接”的假山名闻遐迩;到了唐代,园林从单纯的模仿自然环境发展到在较小的环境内体现山水的特点。假山制作日臻成熟,大诗人王维在《山水诀》中有"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岭,有穴者岫,峭壁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迫者川,二山夹道名曰壑。”详细地阐述了假山的构造。而宋徽宗赵佶的艮岳,则以帝王之力,营造了以模仿天下名山的大型假山景观,堪称是中国园林假山的典范之作。假山修建达到鼎盛时期,这就是北宋时的“花石纲”。至明、清,在园林中叠石为山相沿成风,现存著名的如避暑山庄的金山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的狮子林、扬州的个园等。园林假山的营建自然离不开专业的匠师,在我国的造园史上,曾出现过一大批造园叠山的大师,尤其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乾、嘉之交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更是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周秉忠、周廷策、张南垣、张然、陆俊卿、陈似云、许晋安、陆叠山、张国泰、戈裕良等造园叠山大师就是这群星中最耀眼的几颗,上海豫园的大黄石假山、苏州环秀山庄的太湖石假山、苏州惠荫园水假山等实物,以及文震亨的《长物志》、明代已有专业的园林师,最著名的是计成,他集中国传统园林之精华,写成了著名的园林专著《园冶》,其中对假山的制作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至今仍在发挥指导作用。李渔的《闲情偶记》等造园学和起居环境装饰美化的专著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清代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建成,将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推向了顶峰,它的挖湖堆山及整体布局,堪称世界园林一绝。到了明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开始在一些大学开设园林课程,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出版了一些力著,如1926年叶广度的《中国庭园概观》,童玉民的《造庭园艺》,1934年范肖岩的《园林计划》,陈植的《造园学概论》。奠定了现代园林学的基础。

  二、假山在园林中的作用

  1、景观作用:几乎好的园林都离不开假山,它源于自然,经人的精心体验,精心制作,又高于自然,它是一副浓缩的山水画,使人在喧嚣的城市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美轮美奂的假山是中国园林的另一半。这些假山,或峰、或岸、或丘或穴,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园区起到统领作用。假山使植物、水与建筑群巧妙结合,是自然与人工的中介。假山能够将有机的生命律动传递给后者的冷漠,从而达到彼此相互的平衡。石具有坚贞不变的品质,历来是意志坚毅的代名词。它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能够为生存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带来灵根慧性,产生回归自然的特质。每一块石头就是一首诗,每一块石头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好事的李笠翁认为假山“能将城市变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而“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便可因之画水题山”,显示千顷万壑的神奇。并谓“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2、障蔽作用:叶圣陶散文里有一段对假山的描述“据说假山在花园中起障蔽的作用。如果全园的景物一目了然,东边望得到西边,南边望得到北边,那就太不曲折,太没有深致了。有假山障蔽着,峰回路转,又是一番景象,这才引人入胜。这个话当然可以承认,而且有一些具体的例子证明这个作用的价值。顾家的怡园,靠西一带假山把全园的景物遮掩了,你走到假山的西边去,回廊和旱船显得异常幽静,假山下的一弯水好像是从远处的泉源通过来的(其实就是荷花池中的水),引起你的遐想。还有,拙政园的进园处类似从前衙署中的二门,如果门内留着空旷处所,从园中望出来就非常难看。当初设计的人为弥补这个缺陷,在门内堆了一座假山,使你身在园中简直看不见那一道门。可见假山的障蔽作用确有它的价值”

  3、风水作用:假山是中国园林的另一半。这些假山,或峰、或岸、或丘或穴,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园区起到统领作用。假山使植物、水与建筑群巧妙结合,是自然与人工的中介。假山能够将有机的生命律动传递给后者的冷漠,从而达到彼此相互的平衡。石具有坚贞不变的品质,历来是意志坚毅的代名词。它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能够为生存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带来灵根慧性,产生回归自然的特质。每一块石头就是一首诗,每一块石头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在乡野村居,石头是就地取材,建屋搭桥铺路的好材料;在都市里,它更成为许多标志性建筑的最佳材料。经常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更有以藏石,品石为赏心乐事。米元章呼石为兄,见奇石惊而下拜,憨态可掬。在《闲情偶记》一书中,好事的李笠翁认为假山“能将城市变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而“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便可因之画水题山”,显示千顷万壑的神奇。并谓“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另外,有些单位或个人的大门直朝来路,或朝丁字路口,此为路煞,主凶,犯牢狱,在进门处建一假山,既作屏风用,还能化解煞气。假山在建筑风水上起到“山”的作用。金锁玉关风水中称之为砂,符合风水学上的“山主人丁水主财”,同时可给园区带来贵气。假山有挡风挡煞变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但并非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设置假山。一般来说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北方、东方、东南、西南四方,此四方为过路阴阳喜见砂方;另一个就是在玄空星盘上山星生旺之方,这些方位须根据园区的具体方向再做确定,一般须参照两种原则慎重考虑,大小方位和形状皆有一定的讲究并须注意实现全区的均好性。

  三、假山的组合

  假山组合单元中,主要有绝壁及峰、峦、谷、涧、洞、路(蹬道)、桥、平台、瀑布等,其组合方法大抵是临池一面建有绝壁,绝壁下设路(有的则以位置较低的石桥或石矶作陪衬),再转入谷中,由蹬道盘旋而上,经谷上架空的桥(石梁)至山顶。山顶上或设平台,或建小亭,以便休憩、远望。一般峰、峦的数量和位置,都是根据假山的形体、大小来决定的;而石洞只不过一二,常隐藏于山脚或山谷之中;少数在山上再设瀑布,经小涧而流至山下。但园中假山并不一定都具备这些单元,有的只是部分,如明代假山的主体,多半用土堆成,只是假山临水处的东麓或西麓建一小石洞。如苏州艺圃在山的西麓,南京瞻园在山的东麓。这种办法既可节省石料、人工,又可在山上栽植树木,以形成葱郁苍翠的山林之气,其景与真山无异。至于清末的假山,则形体多半低而平,在横的方向上,很少有高深的谷、涧以及较大的峰峦组合,仅在纵的方面,以若干蹬道构成大体近于水平状的层次。

  四、假山的设计

  1、执行“三远”原则:叠石掇山,虽石无定形,但山有定法,所谓法者,就是指山的脉络气势,这与绘画中的画理是一样的。大凡成功的叠山家无不以天然山水为蓝本,再参以画理之所示,外师造化,中发心源,才营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假山作品。在园林中堆叠假山,由于受占地面积和空间的限制,在假山的总体布局和造型设计上常常借鉴绘画中的“三远”原理,以在咫尺之内,表现千里之致。所谓的“三远”是由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高远:根据透视原理,采用仰视的手法,而创作的峭壁千仞、雄伟险峻的山体景观。如苏州耦园的东园黄石假山,用悬崖高峰与临池深渊,构成为典型的高远山水的组景关系;在布局上,采用西高东低,西部临池处叠成悬崖峭壁,并用低水位、小池面的水体作衬托,以达到在小空间中,有如置身高山深渊前的意境联想;再加上采用浑厚苍老的竖置黄石,仿效石英砂质岩的竖向节理,运用中国画中的斧劈皴法进行堆叠,显得挺拔刚坚,并富有自然风化的美感意趣。

  深远:表现山势连绵,或两山并峙、犬牙交错的山体景观,具有层次丰富、景色幽深的特点。如果说高远注重的是立面设计,那么深远要表现的则为平面设计中的纵向推进。在自然界中,诸如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等,所形成的深山峡谷地貌,给人以深远险峻之美。园林假山中所设计的谷、峡、深涧等就是对这类自然景观的摹写。

  平远:根据透视原理来表现平冈山岳、错落蜿蜒的山体景观。深远山水所注重的是山景的纵深和层次,而平远山水追求的是逶迤连绵,起伏多变的低山丘陵效果,给人以千里江山不尽、万顷碧波荡漾之感,具有清逸、秀丽、舒朗的特点。正如张涟所主张的“群峰造天,不如平冈小坂,陵阜陂,缀之以石。”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北与之隔水相望的主景假山(即两座以土石结合的岛山),正是这一假山造型的典型之作;其摹仿的是沉积砂岩(黄石)的自然露头岩石的层状结构,突出于水面,构成了平远山水的意境。

  上述所讲的“三远”,在园林假山设计中,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从一定的视线角度去考虑的,它注重的是视距与被观赏物(假山)之间的体量和比例关系。有时同一座假山,如果从不同的视距和视线角度去观赏,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2、因地制宜原则:对假山建造的形态大小、石材质地颜色的选择,都要和周边的地形地貌、房屋建筑相协调,因为"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实际上表示一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存在。在被土层、砂砾、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覆盖物除去,则"山骨"尽出。因此,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例如说,规划要求是个荒漠园,就不宜用湖石,因为那里水不多,很难找到喀斯特现象。

  3、尊崇风水的原则:假山在建筑风水上起到“山”的作用。金锁玉关风水中称之为砂,符合风水学上的“山主人丁水主财”,同时可给园区带来贵气。假山有挡风挡煞变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但并非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设置假山。一般来说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北方、东方、东南、西南四方,此四方为过路阴阳喜见砂方;另一个就是在玄空星盘上山星生旺之方,这些方位须根据园区的具体方向再做确定,一般须参照两种原则慎重考虑,大小方位和形状皆有一定的讲究并,须注意区域内的完整与协调。

  风水学上都是以易学为基础,一个世界平面都分八方,所以一个区域也一样,。西边为〈损〉卦。尽量不要选建在这个位置。假山如果建在吉利方位,他的吉祥可以发扬光大,建在风水有缺损的地方可以弥补风水上的不足,如前方一片开阔则为空,不利藏风聚气,可在前方建一圆头假山,傍一半月形水池。当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大门朝向,用罗盘锁定七星临八卦的具体方位,才能定夺。不要在大门前修建那种险峻尖兀的假山,这是人工建造的形煞,而假山的瀑布则是典型的流泪水,反而为新增的恶煞。所以建假山一定要慎重,造得不好为新增的恶煞;造得好则为挡煞,可以化害为利

  五、假山的类型

  所谓的假山就是指由人工堆叠起来的山体,究其用料不外乎是土、石二物,所以假山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土山。就是不用一石而全用堆土的假山。现在一说假山,好象是专指叠石为山了,其实假山本来就是从土山开始,逐步发展到叠石的。李渔在其《闲情偶记》中说:“用以土代石之法,既减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其法莫妙于此。”土山利于植物生长,能形成自然山林的景象,极富野趣,所以在现代城市绿化中有较多的应用。但因江南多雨,易受冲刷,故而多用草坪或地被植物等护坡。在古典园林中,现存的土山则大多限于整个山体的一部分,而非全山,如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的西北隅。

  (2)石山。是本文阐述的重点,石山是指全部用石堆叠而成的假山。因它用石极多,所以其体量一般都比较小,李渔所说的“小山用石,大山用土”就是个道理。小山用石,可以充分发挥叠石的技巧,使它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况且在小面积范围内,聚土为山势必难成山势,所以庭院中缀景,大多用石,或当庭而立,或依墙而筑,也有兼作登楼的蹬道的,如苏州留园明瑟楼的云梯假山等。

  (3)土石山。这是最常见的园林假山形式,土石相间,草木相依,便富自然生机。尤其是大型假山,如果全用山石堆叠,容易显得琐碎,加上草木不生,即使堆得嵯岈屈曲,终觉有骨无肉,所以李渔说:“掇高广之山,全用碎石,则如百衲僧衣,求一无缝处而不得,此其所以不耐观也。”(《闲情偶记》)如果把土与石结合在一起,使山脉石根隐于土中,泯然无迹,而且还便于植树,树石浑然一体,山林之趣顿出。土石相间的假山主要有以石为主的带(戴)土石山和以土为主的带(戴)石土山。

  (4)带土石山。又称石包土,此类假山先以叠石为山的骨架,然而再覆土,土上再植树种草。其结构:一类是于主要观赏面堆叠石壁洞壑,山顶和山后覆土,如苏州艺圃和怡园的假山;另一类是四周及山顶全部用石,或用石较多,只留树木的种植穴,而在主要观赏面无洞,形成整个的石包土格局,如苏州留园中部的池北假山。

  (5)带石土山。又称土包石,此类假山以堆土为主,只在山脚或山的局部适当用石,以固定土壤,并形成优美的山体轮廓,如沧浪亭的中部假山,山脚叠以黄石,蹬道盘纡其中。其因土多石少,可形成林木蔚然而深秀的山林景象。

  六、假山的选材

  "假山"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山石材料,仅仅是在人工砌叠时,以水泥作胶结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础而已;还有一种是水泥混合砂浆、钢丝网或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称"塑石"、"塑山"。

  经常使用的天然石材有这么几种:

  1、湖石石灰岩。也叫太湖石,色以青黑、白、灰为主,产江、浙一带山麓水旁。质地细腻,易为水和二氧化碳溶蚀,表面产生很多皱纹涡洞,宛若天然抽象图案一般。

  2、黄石:细砂岩。色灰、白、浅黄不一,产江苏常州一带。材质较硬,因风化冲刷所造成崩落沿节理面分解,形成许多不规则多面体,石面轮廓分明,锋芒毕露。

  3、英石:石灰岩。色呈青灰、黑灰等,常夹有白色方解石条纹,产广东英德一带。因山水溶融风化,表面涡洞互套、褶皱繁密。

  4、斧劈石:沉积岩。有浅灰、深灰、黑、土黄等色。产江苏常州一带。具竖线条的丝状、条状、片状纹理,又称剑石,外型挺拔有力,但易风化剥落。

  5、石笋石:竹叶状灰岩。色淡灰绿、土红,带有眼窠状凹陷,产浙、赣常山、玉山一带。形状越长越好看,往往三面已风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迹。

  6、千层石沉积岩。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变化自然多姿,产江、浙、皖一带。沉积岩中有多种类型、色彩。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

  8、峭壁石:明计成在《园冶》中"峭壁山者,*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墙、宾馆大厅布置,成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辉的山水画。

  9、散点石:以黄石、湖石、英石、千层石、斧劈石、石笋石、花岗石等,三三二二、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10、驳岸石:常用黄石、湖石、千层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高低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

  11、山石瀑布: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放黄石、湖石、花岗石、千层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做法。

  七、修建假山应注意的问题

  1.“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实际上表示一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存在。在被土层、砂砾、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覆盖物除去,则"山骨"尽出。因此,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例如说,规划要求是个荒漠园,就不宜用湖石,因为那里水不多,很难找到喀斯特现象。

  2.在同一位地域,希望不要多种类的山石混用。除了上面讲的道理以外,在堆叠时,不易做到质、色、纹、面、体、姿的协调一致。

  3.山石的堆叠造型,有传统的"山石张"十大手法:安、接、跨、悬、斗、卡、连、垂、剑、拼。从现在所施工的几处假山看,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朴实无华。尤其是采用千层石、花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石观赏。整体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

  4.设计和施工者,胸中要有波澜壮阔、万里江山,才能塑造那崇山峻岭、危岩奇峰、层峦险壑、细流飞瀑。宋?蔡京在《宣和画谱》中说"岳镇川灵,海函地负,至于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咫尺之间,其非胸中自有丘壑而能见之形容者,未必能如此。

  5.假山的基础。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做可靠的基础。过去常用直径12~15厘米木桩,按20~30厘米间距梅花点打夯至持力层,上覆厚实石板为基础。现在只要土质硬实,无流砂、淤泥、杂质松土,一般用砼板较省时省工,达到8吨/平方米以上即可。驳岸石为节约投资,在水下、泥下10~20厘米,一般用毛石砌筑。剑石为减少入土长度和安全起见,四周必须以砼包裹固定。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过去堆土造山已有数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实上,捣筑一层钢砼作基础。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则要较费心思防止因沉降而产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冲刷,逐渐变形失真,产生危险。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叠中第一主要点。

  6.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设计,不失为一种良策,一种革新。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在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CRC材料特别要注意玻璃纤维的质量,造价如以800元/平方米计,和真材也相差无几。7.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纹理、轮廓、造型,质地又纯净,朴实无华,但是属于无生命的建材一类。因此山石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过渡,一种中间体。"无园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点点缀、提示、寄托、补充。切勿滥施,导致造价昂升,

  八、假山的施工

  1、“拉底”。所谓的拉底,就是在假山基础上叠置最底层的自然假山石的术语,其正如《园冶?掇山》所说的:“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文而加。”选用顽夯的大块山石拉底,具有坚实耐压、永久不坏的作用,同时因为这层山石大部分在地面以下,小部分露出地表,而假山的空间变化却都立足于这一层,所以古代叠山匠师们把拉底看作是叠山之本。

  A、“拉底”的方式

  假山拉底的方式有满拉底和周边拉底两种。

  a满拉底是在山脚线的范围内用山石满铺一层。这种拉底的做法适宜规模较小、山底面积也较小的假山,或在北方冬季有冻胀破坏地方的假山。

  b周边拉底是先用山石在假山山脚沿线砌成一圈垫底石,再用乱石碎砖或泥土将石圈内全部填起来,压实后即成为垫底的假山底层。这一方式适合基底面积较大的大型假山。

  B、拉底的要点是:

  a是统筹向背,即根据设计要求,统筹确定假山的主次关系,安排假山的组合单元,

  b确定底石的位置和发展体势。是曲折错落,即假山底脚的轮廓线一定要打破直砌僵硬的概念。

  c是断续相间,即假山底石所构成的外观,不是连绵不断的,选石上要根据大小石材成不规则的相间关系安置,以为假山中层的“一脉既毕,余脉又起”的自然变化作准备。

  d是紧连互咬,虽然外观上有断续变化,但结构上却必须一块紧咬一块,具有整体性。

  e是垫平安稳,以便于继续施工.。

  C、山脚线的处理

  a、露脚:即在地面上直接做起山底边线的垫脚石圈,使整个假山就象是放在地上似的。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山石用量和用工量,但假山的山脚效果会梢差一些。

  b、埋脚:是将山底周边垫底山石埋入土下约20厘米,可使整座假山看上去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似的。在石边土中栽植花草后,假山与地面的结合就更加紧密、更加自然。

  E、“拉底”的技术要求

  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山石来做山底,不得用风化过度的松散的山石。其次,拉底的山石底部一定要垫平垫稳,保证不能摇动,以便于向上砌筑山体。第三,拉底的石与石之间要紧连互咬。第四,山石之间要不规则地断续相间,有断有连。第五,拉底的边缘部分,要错落变化,使山脚弯曲时有不同的半径,凹进时有不同的凹深和凹陷宽度,要避免山脚的平直和浑圆形状。

  2、“折、搭、转、换”的技巧手法。

  “偏侧错安”即在叠置山石时,力求破除对称形体,避免四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出现,讲究运用“折、搭、转、换”的技巧手法。所谓的折,是指山形在局部块体上的变化,由一个方位折向另一个方位上去;搭是指假山块体的搭接,在按层状结构的叠置中,必须有搭接处才会有过渡关系;转即假山块体在空间方位上的变化,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上去;换则是假山块体由一种节理层状,换为另一种形式,如水平的层状节理换为竖向的层状节理。所以只有偏安得致,才能使假山的山体错综成美。

  仄立避“闸”假山石的叠置可立、可卧,也可似蹲状。但仄立的两块山石则不宜象闸门一样,否则很难和一般叠置的山石相协调。不过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在自然界就有仄立如闸的山石,如在作为余脉的卧石处理时,可少许运用,但必须处理得很巧妙。

  3、“等分平衡”法:假山叠砌到中层时,因重心升高,山石之间的平衡问题就表现出来了。《园冶》中所说的“等分平衡法”,就是处理假山平衡的要领。所谓的等分“等分平衡法”是指在掇山叠石时,应注意假山体量的平衡,以免畸轻畸重,发生倾斜。

  4、崖壁的堆叠和起洞:崖壁的堆叠和起洞是假山中层的主要形式。在叠置崖壁时,如作悬挑,其挑石应逐步分层挑出,过渡要自然,并能满足正、侧、仰、俯等多视角观赏的要求,上面压石的重量应为挑石重量的一倍以上,以确保稳定,正如《园冶》所云:“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这里的“后坚能悬”就是指作悬崖时因层层向外挑出,重心前移,因此必须要用数倍于前沉的重力来稳压内侧,把前移的重心再拉回到假山的重心线上来。

  5、假山洞,《园冶》说:“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著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凑收顶,加条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说明古代假山山洞的一般结构都是梁柱式的。假山山洞的洞壁是山洞的支架,它由柱和墙两部分组成,在平面上,柱是点,墙是线,而洞就是面。古代不少梁柱式的假山洞采用花岗岩条石为梁,或间有“铁扁担”加固,这种方法即便用石加以装饰,但洞顶和洞壁之间还是很难融为一体,缺乏自然。另一种则采用“叠涩”的方法,用山石向山洞内侧逐渐挑伸,至洞顶再用自然山石为梁压盖,这种方法也称为“挑梁式”,其两端的搭接部分,每端应在15厘米以上。还有一种就是清代乾嘉年间戈裕良所创造的券拱式的假山洞顶结构,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近时有戈裕良者,常州人……。尝论狮子林石洞皆界以条石,不算名手,余诘之曰:‘不用条石,易于倾颓奈何?’戈曰:‘只将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环桥法,可以千年不坏。要如真山一般,然而方称能事。’余始服其言。”由于这种券拱式结构的承重是逐渐沿券成环拱挤压传递,所以不会出现如梁柱式石梁的压裂、压断的危险,而且能顶壁一气,整体感强。同时可在其中心部位夹挂悬石,以产生钟乳石垂挂的效果。其施工时,中间应搭建支撑架。

  6、假山的收顶(也称结顶)是假山最上层轮廓和峰石的布局,由于山顶是显示山势和神韵的主要部分,也是决定整座假山重心和造型的主要部分,所以至关重要,它被认为是整座假山的魂。收顶一般分为峰、峦和平顶三种类型,尖曰峰,圆曰峦,山头平坦则曰顶。总之收顶要掌握山体的总体效果,与假山的山势、走向、体量、纹理等相协调,处理要有变化,收头要完整。假山的具体做法如图所示:

  九、园林水景设计

  明袁中郎谓:"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千里,细则为罗谷,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坤,立则为岳玉;矫而为龙,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

  (一)下面以水体存在的四种形态来划分水体的景观。

  水体因压力而向上喷,形成各种各样的喷泉、涌泉、喷雾……总称"喷水"。

  水体因重力而下跌,高程突变,形成各种各样的瀑布、水帘……总称"跌水"。

  (二)水体因重力而流动,形成各种各样溪流,旋涡……总称"流水"。

  (三)水面自然,不受重力及压力影响,称"池水"。

  自然界不流动的水体,并不是静止的。它因风吹而漪?、波涛,因降雨而得到补充,因蒸发、渗透而减少、枯干,因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的参与而污染、净化,无时不在进行生态的循环。

  下面就笔者在设计中偶有心得之处,抛砖引玉:

  喷水的类型

  人工造就的喷水,有七种景观类型。

  (1)水池喷水:这是最常见的形式。设计水池,安装喷头、灯光、设备。停喷时,是一个静水池。

  (2)旱池喷水:喷头等隐于地下,适用于让人参与的地方,如广场、游乐场。停喷时是场中一块微凹地坪,缺点是水质易污染。上海人民广场和最近落成的普陀长寿路绿地"水钢琴",是典型例子。

  (3)浅池喷水:喷头于山石、盆栽之间,可以把喷水的全范围做成一个浅水盆,也可以仅在射流落点之处设几个水钵。美国迪斯尼乐园有座间歇喷泉,由A定时喷一串水珠至B,再由B喷一串水珠至C,如此不断循环跳跃下去周而复始。何尝不是喷泉的一种形式。

  (4)舞台喷水:影剧院、跳舞厅、游乐场等场所,有时作为舞台前景、背景,有时作为表演场所和活动内容。这里小型的设施,水池往往是活动的。最著名的是美国电影《出水芙蓉》,改变了"水"和"火"不相容的观念。

  (5)盆景喷水:家庭、公共场所的摆设,大小不一,往往成套出售。此种以水为主要景观的设施,不限于"喷"的水姿,而易于吸取高科技成果,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景观,很有启发意义。

  (6)自然喷水:喷头置于自然水体之中。如济南大明湖、南京莫愁湖及瑞士日内瓦湖中的百米喷泉。

  (7)水幕影像:上海城隍庙的水幕电影,由喷水组成10余米宽、20余米长的扇形水幕,与夜晚天际连成一片,电影放映时,人物驰聘万里,来去无影。

  当然,除了这7种类型景观,还有不少奇闻趣观。香港有一酒店过年时在大堂的"灵石喷泉"中,注入红葡萄酒500升,任由宾客享用,以此为名开了一个聚会。而阿拉伯国家有座喷泉,水染成红色。喷射时红光血影,很具体地表达了当今时代的思潮。

  十、建怎样的喷水池

  要看环境和条件而定,决不是越大越高档愈好。建造喷水的条件一定要与使用的条件相结合考虑。要尽量考虑向生态方向发展如空调冷却水的利用、水帘幕降温、渔塘增氧、兼作消防水池、喷雾增加空气湿度和负离子,以及作为水系循环水源等。科学研究证明,水滴分裂有带电现象,水滴由加有高压电的喷嘴中以雾状喷出,可吸附微小烟尘乃至有害气体,会大大提高除尘效率。带电水雾硝烟的技术及装置、向雷云喷射高速水流消除雷害的技术,正在积极研究中。真是"喷流飞电来,奇观有奇用"。

  要与其他景观设施结合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喷水等水景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要园林、建筑、结构、雕塑、自控、电气、给排水、机械等方面专业参加,才能做到臻善臻美。

  二是水景是园林绿化景观中的一部分内容,要有雕塑、花坛、亭廊、花架、坐椅、地坪铺装、儿童游戏场、露天舞池等内容的参加配合,才能成景,并做到规模不至过大,而效果淋漓尽致,喷射时好看,停止时也好看。

  要有新意,不落旧巢日本的喷水,有由声音、风向、光线来控制开启的,还有座"急流勇进",一股股激浪冲向艘艘木舟,激起千堆雪。不详细看,还以为是老渔翁在奋勇前进呢。美国有座喷泉,上喷的水正对着下泻的瀑,水花在空中爆炸,蔚为壮观。我国也有不少成功例子。例如虹桥宾馆的喷泉,意在架起一座水虹桥。复兴公园喷泉顶着水球,上下翻动,可惜现在没有了。大连老虎滩和香港公园的水蘑菇,也很有趣。天津最近建成喷水"时空隧道"。还有不少地方设计了水拱廊、水台阶、水钢琴、水时钟……

  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喷泉例如,适于参与、有管理条件的地方采用旱地喷水;而只适于观赏的要采用水池喷泉;园林环境下可考虑采用自然式浅池喷水。

  同样一个喷泉,控制的变化程度有很大不同。人工控制、定时开关、程控变化、音乐喷泉,加上灯光变幻,有无过滤设备,都要有一个适合的定位。道路中间车水马龙、繁华喧杂的交通枢纽、人流广场,这些地方采用什么喷泉?我想粗壮的、简洁的,看整体造型的水姿就够了。不必让人停留太久时间,不能影响交通,更不要追求高档、新潮,不要建音乐喷泉。音乐喷泉只适于室内,或是安静、休闲的广场。不要以造价来炫耀成就,走到披金戴银的路上。

  十一、各种喷水款式的选择

  现在的喷泉设计,多从造型考虑,喜欢那个样子就选那种喷头。此大谬。实际上现有各种喷头的使用条件是有很多不同的:

  (A)声音:有的喷头的水噪音很大,如充气喷头;而有的是有造型而无声,很安静的,如喇叭喷头。

  (B)风力的干扰:有的喷头受外界风力影响很大,如半圆型喷头,此类喷头形成的水膜很薄,强风下几乎不能成型;有的则没什么影响,如树水状喷头。

  (C)水质的影响:有的喷头受水质的影响很大,水质不佳,动辄堵塞,如蒲公英喷头,堵塞局部,破坏整体造型。但有的影响很小,如涌泉。

  (D)高度和压力:各种喷头都有其合理、高效的喷射高度。例如,要喷得高,可用中空喷头,比用直流喷头好,因为环形水流的中部空气稀薄,四周空气裹紧水柱使之不易分散。而儿童游戏场为安全起见,要选用低压喷头。

  (E)水姿的动态:多数喷头是安装后或调整后按固定方向喷射的,如直流喷头。还有一些喷头是动态的,如摇摆和旋转喷头,在机械和水力的作用下,喷射时喷头是移动的经过特殊设计,有的喷头还按预定的轨迹前进。同一种喷头,由于设计的不同,可喷射出各种高度此起彼伏。无级边速可使喷射轨迹呈曲线形状,甚至时断时续,射流呈现出点、滴、串的水姿,如间歇喷头。多数喷头是安装在水面之上的,但是鼓泡(泡沫)喷头是安装在水面之下的,因水面的波动,喷射的水姿会呈现起伏动荡的变化。使用此类喷头,还要注意水池会有较大的波浪出现。

  (F)射流和水色:多数喷头喷射时水色是透明无色的。鼓泡(泡沫)喷头、充气喷头由于空气和水混合,射流是不透明白色的。而雾状喷头要在阳光照射下才会产生瑰丽的彩虹。水盆景、摆设一类水景,往往把水染色,使之在灯光下,更显烂漫辉煌。

  还有一个技术要求,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主要喷射水姿。例如,室内广场风小、灰少、娴静,可停留,就可选择前述半球型、牵牛花、喇叭花喷头为主要造型,射流纤细些,变化多一些也无关系,而室外开阔处就不宜。喷水池日后的效果与此息息相关,而注意者甚少。

  十二、亭子设计

  园亭这里的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

  1、园亭的位置选择

  建亭地位,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内向外好看,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2、园亭的设计构思

  园亭虽小巧却必须深思才能出类拔萃。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其次,是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

 

编辑:xuan88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