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话遮阳:遮阳措施计划至关重要

2008-07-18 17:07:55    作者:未知     来源:筑能网     浏览次数:

  南方炎热的夏天,人们总想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凉快一些,当您从火热的大马路上走进林荫大道,顿时一片清凉,或在有顶盖的亭子里,在树叶茂盛的大树下,此时吹来些风,给人以凉爽愉快。在这种荫影的环境中因为没有直晒的阳光,也减少了地面的辐射热,给人以舒适,因此建筑设计中减少太阳的辐射热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居住建筑中玻璃窗越做越大,也没有采取遮阳隔热措施,使室内温度越来越高。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建筑开窗面积较适宜,大部分窗可开启,通风良好,考虑百叶窗或窗上挑檐遮阳又有较好的穿堂风,当时厦门人靠电风扇就可度过夏天,当然这是低标准条件下的环境,人们相应的承受能力也较强。

  厦门地处亚热带气候,在北回归线25度以南,其特点是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环境造成影响是关键的因素,东西墙、窗及屋顶受到太阳直晒及辐射热的影响较大,墙体吸收辐射热传向室内,电磁波将热传给气体,使室温升高,形成身体不适,建筑设计中存在如何创造室内良好舒适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1.布局上一梯多户的平面,户数多,穿堂风很难组织好,风进入户内受后面住宅的影响,气流不畅,尤其房子进深很大时更难处理。当然这样布局公摊少,比较经济,但对一梯两户的平面来看,比较容易组织穿堂风,也有许多设计没有布置好窗户,使其气流不畅。

  2.为了外形需要窗越做越大,如凸窗、落地窗等,如有好的景观,扩大室内空间等因素是有可取的一面,但许多设计楼房看不见山,也看不到海就不太合适了。窗大对采光有利,但空调耗能大,要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

  3.以前中山路、鼓浪屿等建筑有木百叶窗,窗口上有窗眉,鼓浪屿上许多建筑还设外廊防止阳光直晒,而现在不但没有这些措施而把窗紧贴外墙面安装,玻璃也没有处理,环境远不如旧建筑的凉快。

  4.厦门近年常规外墙做法,采用190多孔砖,东西墙直接受阳光照射墙体很热,使室内温度提高,晚间墙体又向外放热,因此东西墙房间室温比其他房间要热。

  要创造室内良好的环境,建筑采取节能措施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既能达到节约能源,又提高居住的舒适度,用不多的投资,取得长期的省钱又舒适环境有以下几项建议:

  (1).组织好室内气流加强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天数是最有效的改善环境措施。在总体规划时应尽量选好朝向和风向,在平面布局中,要组织好穿堂风,使客厅、卧室均有较好的穿堂风,防止进排风气流混杂、短路或死角。窗应进风窗大,出风口窗少,加强热压作用,有利通风,还应注意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时外面热气流入室内,使室内温度增高,家具墙体吸热后晚间放热,使环境恶化。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有利自然通风,尤其当室外风速在1.5M/秒时,通风效果很好。窗户的开窗面积不少于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较为合适,由于通风良好,室内温度适宜,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这是一举两得的节能好办法。目前空调大多采用分体式即没有新鲜空气补充,因此空气混浊,二氧化碳含量大,室内空气质量差,因此应采用户式中央空调,用1.5次/时换气次数,保证室内有一定量的新风。

  (2)窗的遮阳措施是节能的关键。一般来说外窗是围护结构各部分中热工性能最差的,目前常用的采用遮阳板或百叶窗等传统办法为最有效,也有在窗外挂百叶窗帘,将阳光挡在窗玻璃外,风把热量吹走,使热不传到室内,这对厦门地区的客厅利用阳台来做很有利,人们白天活动在客厅里,不让阳光直接照到客厅,尤其是东西向的客厅,十分实用,又经济,效果又好,不用时将百叶窗帘升到顶,不怕台风吹打,现在也有在玻璃上做文章,如利用Low-E中空玻璃,或选择隔热系数与透光合适的隔热玻璃贴膜,减少热辐射对室内的影响,这些措施不仅对节能有好处,就是在不用空调时,对室内环境改善舒适度十分有利。

  (3).太阳和地球间的传热是辐射传热,在厦门地区建筑物外墙的热工性能采用降低太阳的直接在墙上的辐射热和其他的防辐射热措施。只要在墙外有遮挡住折中辐射热就可以,因为其热的传播方式不同,不像北方要靠墙体本身的传热系数来控制。当外墙上爬满植物、爬藤时就是一种防止热辐射的好方法。再一种办法就是做通风墙,就是在承重墙外挂一层板或其他遮阳花格等又防直射又有通风,也是一种好办法。目前干挂花岗岩外墙,可利用中间的空隙空气层,上、下开通风口形成空气对流,通风降热。巴黎新凯旋门的外墙就是干挂花岗岩,石板间留缝形成很好的通风隔热层,在夏热冬暖地区主要是防止热辐射为主的外墙节能措施,而不是靠增加墙厚降低传热系数来达到的。

编辑:xuan88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