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绿化的生态效应需提倡

2008-07-28 18:15:34    作者:陈宝林 郭俊峰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

市区气温比市郊高2-3摄氏度 城市为何经常发高烧

  在同样阳光下,市区内气温要比市郊高出两三摄氏度。闷热的天气里,人们纷纷去郊外避暑??

  三伏天,酷暑难当。

  从上周起,哈尔滨市出现了连续多日的30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走在马路上,热浪袭人,一些路面上柏油融化变软了,就像生出了“热痱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郊要清凉许多,许多市民都逃离城区来到这里乘凉休闲。一位市民说:这样的天气城里就像一个大闷罐,出来透透气真好!

  近日,哈尔滨市民酷热难耐。

  城里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热,怎样才能变得凉快一些?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街路无缝铺装捂的!

  不久前,哈尔滨市区内兆麟街、南通大街等几条主要街道两旁重新铺装了步道板。与以往采用的砖块结构不同的是,这些人行道都是由大面积的水泥整体浇筑的。这种水泥步道板看起来非常坚固、厚重,但有市民反映说,这些天一走到这里,就感觉路面温度特别高,烤得人头晕目眩。

  25日中午,记者来到兆麟街。看到两侧人行道完全被一块灰白色的无缝水泥板所覆盖,一直到下个街口。走在上面,隔着鞋底仍能明显感到地面的热度。

  记者又到一些由地砖铺成的人行道上体验,被炙烤的感觉顿时减少了许多。特别是在香坊区公滨路尚志公园旁,一些甬道上的地砖做了镂空处理,空隙处栽着绿草,带给人一种清凉。

  除了人行道,一些无缝铺装的广场、空地上也热得出奇。在开发区一家大型广场上,空旷平整的整体水泥地面犹如一面灰白的大镜子,明晃晃地反射着正午强烈的阳光,广场边的草木被烤得蔫头耷脑,毫无生气。

  省政协委员冯洪滨认为,不论是道路还是广场、空地,城市的地表铺装,都要考虑到其生态功能。实现城区绿化、硬化,并非简单的用钢筋水泥等材料进行覆盖,应该特意留一些缝隙,以便透气透水。否则,只为了追求表面上整齐划一,就把地表捂死盖严,雨天的降水渗不到土壤中去,热天土壤中的水汽也蒸发不出来,不利于自然散热降温,破坏了良性生态循环,而且还容易增大城市排水压力,造成城市内涝。

  冯洪滨建议,城市地表铺装应舍弃传统的覆盖方式,采用新型的透气砖,防滑和渗水性能俱佳,表面粗糙防滑,气孔多而粗大,在雨天里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减少路面积水,更有助于降温调节气候。“如果哈尔滨一半的面积用了这种会呼吸的砖,暑天室外的灼热感就会有所减轻。”

  哈尔滨市透气砖的应用少之又少。

  城区绿阴稀疏晒的!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走在大街上的人们眼中在急切地寻找着一片片绿阴,希望借以阻挡阳光暴晒。然而,光秃秃的路面常常让他们失望了。

  专家指出,哈尔滨城区绿化情况不如人意,也是“热岛效应”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目前哈尔滨城市绿化总量不足。截至2007年末,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总面积达10289公顷,城市绿地总面积9066公顷,绿化覆盖率30.62%。2002年末,哈尔滨市曾出台的《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要在5年内建成国家园林城。然而,8年过去了,各项绿化指标距相关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城在林中,道在绿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设想,仍是一个停在纸上的蓝图。

  另一方面,哈尔滨栽植的绿化品种欠合理。近年来,哈尔滨市每年都引进上百万株树木和花草,几乎取代了原有的杨、榆、松等传统树种。而在这些外来草木中,灌木居多,高大乔木少,看起来挺洋气,却存在“树冠小、枝干纤细、抗病能力差”等不足和缺陷。近日,在开发区长江路两侧,耗巨资栽种的一些灌木树种正在大面积患病死亡。即便有的树木得以幸存,纤小的树冠也不能给人们带来多少绿阴。

  “大树底下好乘凉”。记者在市区采访时发现,凡是树阴繁密的地方,也是凉爽之处。尚志公园内生长着成片的老榆树,走在林间,顿感凉风徐徐,神清气爽。绿阴下的地表温度只有20摄氏度左右,比不远处的街道地表气温低了一半。而在南岗区博物馆转盘道附近,虽然也修了许多绿地和花坛,但在阳光直接照射下,附近仍热浪滚滚。

  资深园林专家任步钧认为,省城绿化脚步正在逐年加快,但绿化方向却走入误区,“有绿缺阴”、“有绿无阴”已成为城市绿化的“富贵病”,不少地方“增绿”却不“添阴”。绿化和美化相比,绿化永远是第一位的,人们不只期盼绿色,更期盼头顶上有实实在在的绿阴,为城市撑起一把遮阳伞,让身在其中的市民更舒适。

  哈尔滨市高级农艺师杨德丰也建议,城市绿化体系应以乔木为骨架。草坪作为一种绿地类型,它的生态功能是最弱的,如果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大面积种草,形成单一植被,既不符合生物多样性规律,又违背城市生态绿化功能。哈尔滨市森林植物园、斯大林公园、东北林业大学林场等高大乔木分布密集的区域夏季温度明显低于附近地区,空气质量也是城市中最好的,验证了高大乔木在城市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哈尔滨市植物园附近的温度以及空气质量远远好于其他城区。

  开发见缝插楼挤的!

  哈尔滨市民邱先生家在一片高层住宅里,十几座高楼挤在一起,前后间距都不到二十米。“桑拿天”里,邱先生最近罪可是没少遭:“楼和楼之间挨得太近了,不透风,一动就是一身汗!”

  像这样的楼群,近两年在哈尔滨市越来越多。一是高,动辄三十多层;二是密,从远处看黑乎乎的一片。在开发区会展中心长江路一侧,有五家大型楼盘挤在一起,有的两楼间距才十米,仅留下一条路的宽度。走在小区里,人有一种压抑感。一位开发商说,这里位于开发区黄金地段,房价相当高,开发单位当然要充分利用土地,多盖一栋是一栋,能建多高就建多高。至于是否合乎规划标准,绿地面积、前后间距是否合理,就是次要考虑的因素了。

  图为高楼林立,难见绿意。

  见缝插楼现象,在哈尔滨市区松花江沿岸一线表现得更为突出。过去短短几年时间里,哈尔滨沿江景观带就有十余个高档楼盘建成或正在建设当中。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一些人对住宅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松花江畔成了一片“开发热土”。有实力的开发商,纷纷抢占绝好位置,有的原规划中的绿地、广场也未能幸免。从道里公路大桥,延伸至道外老江桥,面向滔滔大江,一座座漂亮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观江豪邸”、“亲水大宅”、“水畔人家”等充满诱惑力的字眼充斥在广告之中,售价也让普通百姓望尘莫及,据说有的楼盘已经超过2万元/平方米,仍然十分抢手。

  高档楼群盘踞沿江景观带,引发百姓的非议。住在哈尔滨市北环路的张丰年说:“我家住在六楼,以前能看到江面风景,夏天在阳台还能吹到凉爽的江风,现在江边一下建起了这么多的高楼,就像立了一堵厚墙,把我们这些普通人家憋在里面!”

  专家建议,哈尔滨毗邻大江,江上吹来的风能有效驱散聚集在城中的热浪,给城区降温消暑;现在全被高档楼盘挡住,就失去了这一调节功能。而且,沿江风景线理应属于全体市民,现在仅被一部分人享用,有失公平。前不久,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就对媒体表态,保证把一线江景留给市民,不能使其成为富豪们的私人物品。

  那么,哈尔滨市的有关部门是不是也该引起重视,刹一刹江边滥建高楼之风呢?

  相关链接

  南京:会“呼吸”的人行道

  2007年5月29日,南京第一条透水混凝土市政道路在幕府西路建成。300米长人行道,全部用“会呼吸”的透水性彩色混凝土铺成。即便下暴雨,雨水也能迅速透过混凝土渗透到大树根部。

  道路建设方介绍,今后这条路无论下多大的雨,路面都不会有积水。晴天时土壤中的水汽又能“跑”上来,就像是给城市人行道等安装了呼吸器,水泥路面的炙烤将不复存在,而且能减轻暴雨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的负担,还吸收车辆噪音。

  武汉:空中绿化降温消暑

  今年,武汉市房产局在全市推广屋顶绿化工程。获悉这一消息,有10多家专业公司涉足这一行业。

  入夏以来,已有普通住宅开始做屋顶绿化。有关专家指出,武汉今年持续高温天气,给屋顶绿化进入家庭很好的契机。市房产局有关负责人说,屋顶绿化能为房屋降低温度3℃~5℃。

  城市热岛效应

  指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气候现象。不仅会带来酷热的天气,还给居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大量的烟、尘等微粒在城市风速较小时产生了一个朦胧的“混浊岛”,致使近地层空气的污染物难以发挥。在“热岛”中心长期居住的居民,肠道和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也容易加剧呼吸系统疾病。

  东北网7月28日讯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