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再往亲民方向走一点

2008-08-04 19:01:59    作者:李兆汝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苏州市社区调研专题侧记

  “长久以来我们的规划师都以为自己很理性,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技术为城市未来画出最美的蓝图。但是现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规划师怎么面对各种利益冲突的加剧?怎么面对社区和社区规划?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和社区的民众建立起信任和沟通机制?”

  7月1日,江苏省苏州市,艳阳高照。南方的酷热颇有些蒸人。

  上午9:30,在准备好第二天社区会议的PPT(演示文稿)之后,吴思群和他的同事杨利平一起,按照与街道办事处约好的时间,到石鼓街道党员服务中心,查看并布置彩香一村社区会议的现场。

  而此时,刚在小区出入口做完空间行为调查的李大伟和杜澍刚刚回来,满头满脸的大汗。

  黄鹭新正在准备他第二天的讲话稿,如何转化专业的语言,让一个哪怕是没有文化的普通居民也能听懂,并且理解,显然颇费心思。下午1:30开始,他约好了三个社区居民的访谈。

  作为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的一个子课题,苏州市社区调研专题无论从方法还是理念上,都别具一格,打破了传统规划方法的常规。

  2、12、300……不仅仅是规划师的事儿

  城市设计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作为一个重要的个案研究,苏州市彩香一村被“选中”了??以主任黄鹭新为首,研究助理吴思群以及杜澍、杨利平、李大伟等为主力,来自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国际研究室的几位规划师,着手调查其现有社区服务和公共空间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匹配度,探索公众参与城市设计的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苏州市社区调研专题》工作共分为两个阶段:社区普勘;阶段和个案调研阶段。社区普勘,采取实地观察、半结构访谈、文献综述等方面。个案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空间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观察、参与法等调研方法,对彩香一村社区内部公共空间进行居民活动调查,对社区内服务设施进行摸底,对社区居民进行深度访谈等。

  7月2日、5日,先后两次召开社区会议,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引导市民参与到设计方案的过程中。

  经居委会推荐,选择了12位社区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他们分别代表生活在这个小区里的不同人群:彩香一村的老村民、老市民、外来务工者和新苏州人,

  发放300份问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家庭基本信息、交通及出行方式、生活方式、社区归属感等。

  另外,他们还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情况;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对小区开敞空间的利用以及居民的空间行为进行了认真调查。“城市设计以前大都依靠专业的规划师和设计师来独立完成。不过这次,我们希望改变一下做法,特别是其中涉及到城市居住社区的部分,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社区组织、商家和居民的广泛参与,发挥各个阶层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寻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改善社区面貌和生活品质的方法。我们尤其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因为他们才是城市社区的真正主人,才是社区环境和设施的最终使用者。”黄鹭新说。

  搭起互动平台:让我们共同努力

  7月2日,第一次社区会议,定在上午9:00开始。但刚过8点,就有不少结束晨练的老人直接赶到了会场。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越来越热闹,来的大都是老人。很快,事先准备好的座位便被坐满了。

  黄鹭新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城市设计”:“打个比方:我们看城市或者它的居住社区的面貌和形象好不好,跟我们看人一样,并不仅仅看他五官是不是端正,身材是不是匀称,穿戴是不是整齐;更要看他面色是不是红润,身体是不是强健,气质是不是优雅。所以说,一个人也许可以依靠涂脂抹粉、穿衣戴帽甚至做整容手术来改善外在的面貌和形象,可是他却无法依靠这些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内在的健康和活力问题。只有身体各个细胞以及组织器官的功能发育和新陈代谢良好,一个人才能健康,他的气色也才会好。”“城市也一样,城市设计不仅要从硬件上对空间形象、环境面貌和服务设施进行改造,也要从软件上对城市和社区的‘细胞’以及‘组织器官’的能力进行改善,只有内外兼修、良性互动,才能建设出既美丽又健康的城市和社区(简单来说,就是在我刚才所说的‘形象漂亮、环境整洁和生活便利’上,再加上一个‘治理完善’,当然我们千万不能把‘治理’简单地理解为‘城管来了,小贩跑了’这样的治理)。至于怎样才能完善治理,我们希望从今天起通过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寻找答案。”“共同努力来寻找答案”,这是在整个社区专题调研过程中黄鹭新一直在特别强调的观点,他希望这个理念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他认为,每个社区居民、每个家庭、每个商家、每个社区组织以及每个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就是城市社区的“细胞”和“组织器官”。能力的改善,最重要的就是同时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也就是认识到城市和社区环境的改善是关系到社区个人乃至集体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愿意为此而培养自己学习、参与、沟通和协调社区事务的能力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此,他反复强调这个观点,在与居民的共同讨论中,他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思考。

  7月2日的社区会议上,规划师们用PPT文件的方式,向与会的居民们介绍了他们所了解到的彩香一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同时,以现场讨论、小纸条征集等方式,广泛听取了居民们的意见。

  对于收集上来的意见,他们进行了归纳、整理、分类,并逐条研究解决方案,提出可能的策略、步骤和技术手段,以及参与和实施的主体。与居民们在提出意见时通常所说的“那是政府的事儿”不同,几乎每一个问题,社区、业主、居民都是参与和实施主体之一。

  7月5日,上午9:00,石鼓街道党员活动中心,第二次社区会议。当规划师们将他们所归纳整理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可能的解决策略、参与和实施主体一一展示给大家时,给与会的居民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原来,我们自身就可以为社区改善而有所作为,不能仅仅将希望寄托于“政府”。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两次参加社区会议的江阿姨、吴大爷。他们觉得:“这两次会议很好,很有意思”,“感觉我们居民的地位提高了”。

  最大的贡献:可能是方法上的

  “一般来说,总体城市设计的内容涉及到城市各个地区(包括城市居住社区)的空间形象、环境面貌和服务设施水平。但是这一次,我们想尝试在内容上也能有所创新。”黄鹭新说。“长久以来我们的规划师都以为自己很理性,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技术为城市未来画出最美的蓝图。但是现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规划师怎么面对各种利益冲突的加剧?怎么面对社区和社区规划?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和社区的民众建立起信任和沟通机制?”

  黄鹭新认为,此次苏州社区专题调研,“最大的贡献可能是方法上的。”在专题组成员的讨论会上,他再三强调:“大家要多关注过程,不要太功利地去关注将来的结果一定会是什么样。在这个项目中,尤其要关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目的之一,是培养社区的一种能力,包括它学习自治交流沟通的能力,帮助他们培养能力,同时也增强我们自己的能力。”

  过程可能比结果更重要。传统规划方法有所忽略的参与主体与实施机制,在这次专题调研中受到了空前重视。(吴思群、杨利平对本文也有贡献)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