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滨谊:发现寻常山水居住意
作为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华人唯一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刘滨谊在景观设计领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计风格,刘滨谊教授认为山水资源已然有限,所以居住山水就应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价值的最大化。
“山水本身就是'硬道理'”
毫无疑问,景观规划设计在当今的房产开发项目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与整个社会的进步、房产市场的成熟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密不可分。特别是在自然山水资源稀缺的城市,如何利用山水、亲近山水,从而实现高级人居理想,已经成为现下居住“终极化”的一个重点命题。前期规划设计中以景观设计为导向,是刘滨谊一直强调的观点。“它应当是先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甚至应当是先于前期策划的。”刘教授更加强调:“面对大自然赐予的山水资源,圈园造屋采取兼容、平衡,抑或抗衡,都不要紧,那是后期风格问题,关键是更要将尊重姿态放在首位,且要自始至终。”
刘教授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水墨中,描绘山水人家一般都先将山水境界泼然纸上,最后才用院落屋舍、袅袅炊烟来为人居意境点彩灌神。
在由刘滨谊主持的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总体规划当中,就充分体现了景观规划先行的优势。让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它原始的气韵,并通过规划,让原生和人工产生和谐的有机过渡。
“自然资源本身是'硬道理',不能生硬修改它,而要让其产生主动的过渡。”刘教授说道:“人们都想靠近山水,便主观地在山水间大兴土木,这种看似主动的开发却将整个环境系统陷入了被动,尤其是现在,已经不是三两间茅屋瓦房,都是些'气势汹汹'的阔宅大院,而且大多'成群结队'。所以,在我们享受山水前,要通过整体规划,尽量让自然环境主动向人居过渡,让我们的房子新生于山水间,让我们的居住想法有道理。”质量的提升带动了区域整体品质的提升,地价也随之大幅上扬,这就是景观优先带来利益最大化的最好实例。
“从生活方式上找答案”
近年来,房产概念层出不穷,“景观主题”、“山水大宅”,迅速成为当下时髦的词眼,但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力。刘滨谊认为,房产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眼球,必须要放眼于全球化的大背景,更多的从宏观角度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产品。具体落实到景观设计领域,刘滨谊指出,就是现代景观规划三元论的核心思想。
首先,生态环境是一直要强调的重点。生态,也就是自然化的状态,这也是三元论的核心所在。简单说,生态关注的是时间维度上的生老病死和起承转合,不可将它作为一个固化和僵化的事物去对待。刘滨谊说:“实践证明,传统的生态技术相对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的生态化有更多的比较优势。仍然以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规划为例,基地现状30多公顷的水面,规划后成为100多公顷的湖面和差不多同样面积的生态湿地,这一方面固然从景观视觉形象的角度有所考量,同时也通过地形变化、绿地的结合形成自我循环的综合节能工程体系。”
其次,景观视觉形象的塑造,这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这是长期以来景观设计师都异常关注的热点,也属于易于被大众所理解的范畴,也正因为此,产生了很多的误区,以至于一提到景观,很多人想到的即是否好看,是否有良好的视觉景观形象,片面性非常明显。
最后,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这是从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的角度,对景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的形势下,其实就要求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作出深入的探讨。
刘滨谊在刚刚结束一个名为“新江南”的别墅项目规划。设计中,如何将“新”和“江南”的理念充分融合,成为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江南的韵味作为一个有了多年南方景观设计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并不难构造,可以通过植被、地形和水系来逐一刻画。而如何表达出新意,刘滨谊认为,只能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上找到答案。“将业主所欣赏的,有代表性,有符号特征的世界性的文化和艺术加载其中,比如从欧洲现代艺术三杰的身上寻找灵感,将画家毕加索、雕塑家米罗和建筑师高迪的艺术特征应用到我们的景观设计上,表达我们现在的生活,这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刘滨谊自信地说。
“山水没有标准”
当然,刘滨谊也提到了当今房产和景观设计界面临的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缺少多样化的房产组成模式。刘教授解释道:“以住宅房产为例,自房产开发蓬勃发展以来,高端楼盘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缺少社会急需的平民化楼盘,产品类型的单一造成了人们没有足够的可选择余地。这和国外情况正好相反,国外的住宅基本都是品质均匀、有保障的大众住区,其中会有一两个精品加以点缀,而在中国,大众化楼盘的缺乏,使得高端楼盘成为沙漠中的奇葩,没有根基,难有存活的土壤。”刘教授同时认为,在位于居住顶端的山水大宅中,同样也存在单一化问题,而且非常突出,开发者往往停留在山水的形上,而没能体会其意境。自然资源不仅具有不可复制性,更具有独特性,天下没有一样的山水。
既然要实现顶级居住理想,就应该做到山水有别、居住各异,决不能将所谓的国际建筑设计“放之四海而皆准”。
另一个问题其实还是存在于景观设计师本身。“景观规划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刘滨谊接着说:“这和建筑设计完全不同,建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可以拷贝的。景观受制于特定的环境、生态条件和气候,同时也对应于不同的文化,因此景观都应该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自然和人工之间的润笔。但在中国,可能是受到持续高涨的市场发展的影响,恰恰相反,雷同的多,差异性小,景观就失去它本应具有的个性化特质了,对建筑,仿佛可以购买的地毯;对山水自然,又像是缺乏生气的舞台造景。”
在谈到未来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时,刘滨谊缓缓道来:“我一直推崇美国人彼得?沃克(PeterWalker)的极简理念。这里的极简,并非是简单至无,同时也对应的是节能、节约造价和节约时间等等概念,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人的生活导向的变化。”
编辑:xua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