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水景观设计??以泰安市为例(图)

2008-09-05 22:56:33    作者:李先军     来源:《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浏览次数:
3.2.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1:过于追求气派
  一方面表现为规模上的过于扩大和对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很多广场中水景是作为一种市政建设的成就来体现的,一味追求壮观的场面而无视资源的浪费,如大型的喷泉需要耗费大量的动力资源和水资源。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追求形式和风格,我国目前很多醒目的水景是建立在“风格”的基础上的。事实上外来符号的泛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显示了自身文化的贫乏。
  图13中的景观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广场里面的一个形象,在这样不大的喷泉里边,很硬质的界面,又很硬质的雕塑,里边很多铜管、铝管、钢管,如果不是节假日的时候,没有水的时候,就会看到上述景观,这是非常尴尬的。这就是一种过于追求形式、追求气派所形成的景观。
  解决对策对策1:我们在设计广场水景时,除了要考虑其壮观的一面外,更应该考虑其为人所用的一面,即要考虑人们行为、使用需求的一面,毕竟我们的设计应该是方便公众使用的。
  对策2:我们应该屏气“长官意志”观念的影响,景观设计师设计的水景应该是属于市民的水景,而不是仅仅属于某些长官炫耀的景观。
  


图11:人不能接近的“水景”


  问题2:水景表现的单一
  虽然我国这两年水景设计丰富了不少,但广场的水景还主要停留在观赏的程度上,大部分是喷泉,表现形式也不够丰富,没有挖掘出水的众多特性。蕴涵内容和意义的水景较少,水景还缺乏特色和感染力(图11)。如在泰安市政广场、岱岳区广场的水景基本全是喷泉景观,而且大部分时间喷泉处于待喷状态。
  解决对策:在广场中水景设计时,应注意规则式和自然式景观的结合,因为水景的存在形式可以是喷泉、水池,也可以是跌水、瀑布等景观。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溪流、池湖、港湾、半岛、河埠……有着不同的景观,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场所中,应该设计不同形态的水景,来满足场地的需要,满足当地市民的需求。
  问题3:对人的忽视
  水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让人随处感受到水的特性、自然的气息。我国目前的水景还缺乏亲和力,大部分水景不是以市民的需求作为首要考虑要素,尽管这两年有一定的改善,但水景设计中对人的要素考虑还是远远不够。建成的水景可看的多,可接近、可玩耍的少,不能满足人的多种需求。结合水景的休息设施和观赏空间设计也经常被忽视。
  解决对策:在设计水景时,一定要从市民的行为、心理、需求等方面考虑,即要重视人的存在,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观念,水池不是景观的主题,喷泉也不可能成为主题,只有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主题时,这个设计才可能成功,那些抛弃人的景观注定会是失败的。
  3.3龙泽湖公园、东湖公园水景设计的分析
  3.3.1 公园现状分析

  龙泽湖公园紧邻泰安市市政广场,周圈大部分被高级住宅小区包围,水景由人工挖湖而成,规则驳岸曲折有秩,柳树成荫,成为附近市民游览赏景的好去处。东湖公园位于泰安市五马市场西面,周围同样有许多新开发的居住小区,其中水景设计尤其精彩。大小不一的水体、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驳岸、丰富的植物配置形成了独特宜人的水体景观,成为泰安市使用率较高的公园之一。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3.3.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1:龙泽湖公园的水景驳岸为垂直式硬质样式,显得有些单调。
  问题2:后期水的养护补给问题


后期给养不足

  
解决对策
  对策1:对驳岸的处理:以开挖水渠及缓坡的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改善种植条件,同时在设计驳岸时尽量避免单调垂直式硬质样式。
  对策2:水边植物配置: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即使在小环境,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如果我们能有意识选择一些具有环保价值的生物,则会对生态环境更有利。


有植物穿插的生态驳岸设计

  对策3:在设计水景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尤其是在设计大水体时一定要考虑后期水的补充问题及养护问题。
  4、结语
  虽然这些都是以泰安市的一些水景观案例来分析的,但是,在我们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很多的城市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我们盲目为了满足人“亲水”的本性,而大兴水景,大量的城市河道被水泥包裹成一种单调的“人工景观”,自然水的特性全被人们给遗忘了。
  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更合理的营造水景已经称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因此,对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营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们每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我们的园林设计师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寻找更多解决现状矛盾的方法,正如约翰•O•西蒙兹先生所言:“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1]”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M],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先军,男,1982年,景观中国网内容主编。曾在国内核心、重要期刊和报社发表论文、评论四十余篇,同时,分别有论文入选《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年第二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等,一件设计作品获“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优秀奖。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