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城市地标”背后的城市文化

2008-09-27 17:30:29    作者:江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
  最近,我刚从北京回上海,对于北京的鸟巢、水立方和“巨蛋”形国家大剧院等新城市地标建筑感到非常震撼,我觉得这反映了上海北京的文化差异,北京从来都是一个象征着权威的中心概念,所以,她非常讲究某些标志性的东西。相比之下,上海给人的感觉是平民文化,或者是小资文化也好,更关注的是一个群体。她的标志并非某座建筑,而是某个地段,某群建筑的集合。昔日的法租界就是老上海城市空间的一个典型。除了老上海的氛围,一些新发展出的城市地段也值得作为城市地标推荐给人们去看。黄浦江两岸是必看的,浦东的是陆家嘴金融区,俨然是上海新的名片,尽管人们从专业规划的角度来评价它的话有各种意见,但作为城市地标区域仍然非常震撼。

  其实,城市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明显会有一段停滞,突然又高速发展,这些并不是城市规划部门造成的,看看我们的近现代史,你可以找到原因。在欧美国家,我能很清楚地感到城市的发展是延续的,尽管他们历史不一定有中国悠久,但随处都能找到几百年、几十年的老建筑。我曾在伦敦生活多年,伦敦城市建筑的新老结合非常好,令我印象深刻的新地标建筑是Swiss Re Building,这座建筑的子弹外形建筑是对周围风速研究的结果,而外罩螺旋形上升的玻璃幕墙也代表着后面的空中花园,尽管在建造之前它备受争议,但我认为它体现了形式与功能,技术与美学的巧妙结合。伦敦的新老建筑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性:都是对当时生产力的颂扬及人们精神状态的反映。伦敦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所建造的极为豪华的建筑,显示了当时“日不落”帝国的实力,在英国发展迅猛的“高科技派” 从某方面来讲也是对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赞颂。Richard Rogers设计的Lloyds大厦是高技派的著名象征,很多管道以及结构都暴露在外,全是玻璃和钢材质的建筑外皮。整栋建筑插在拥挤的伦敦金融区中央,与周围全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你深深体会到社会在进步。又由于两者都展示了各自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准,审美情趣,我并不觉得他们相互排斥,反而在互相衬托着展现金融区的尊贵。纽约的摩天大楼也是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帝国大厦的超级建造速度放到今天的中国也是极其惊人的,它的建造完全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相当。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设计上海老城区的改建,把不合理的空间和角落整理得舒舒服服,插入一些极具时代感的新建筑来增加老城区的活力和竞争力。尽管相比建立一个新区,这样做会非常昂贵,但我估计在未来面临有限土地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去考虑如何让老城区焕发活力的问题。每次听闻一个新的经济开发区的兴建,我都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建筑师又有活干了,忧的是担心城市发展太快,环境破坏加剧,万顷良田的消失,千篇一律的新区,新老城区的断裂。希望我们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加遵从经济发展的规律,少点急功近利,更加人性化。

  作者简介:
  江春 ,英国著名设计公司RMJM上海分公司董事及设计总监,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香港注册建筑师。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