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趋势与感悟(组图)
三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感悟: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历史上城市园林的辉煌:中国园林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非常优秀的代表作品。盛世园林大约有过唐宋和康雍乾两次大的辉煌。这些历史成就足以使我们的民族为之自豪。但是要看到,中国的第三次城市园林的辉煌,正在赐予我们这一代园林人。这次历史机遇所展示的使命,大大超过了前人那些非常有局限的皇家御苑、宅院、寺庙、陵园,而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在谱写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整个城市服务的现代园林的新篇章。
二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园林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数量都是空前的。一代风景园林师成长起来。设计领域和思路大大拓宽,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园林景观是一个具备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装点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既体现创作哲理,又要突出设计者所追求的个性。这要求设计者应有较全面的修养,即要高足点、大视野、全方位的把握。任何单纯或极端地追逐其中一种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创作思维在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现实面前也在裂变之中。生态的、传统的、后现代的以及批判把城市推向过于雕凿的思想,在规划设计平台上,显现了平等的对话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然而,不管发生了什么,园林的主体还是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即“人化自然”。设计者有责任以清新的环境给人以“良丹”,来治疗由混凝土和机动车伴生的现代城市病。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这和爱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差不多。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图画,这些是永恒的。世俗化潮流化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
面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现实情况,笔者有几点零碎思絮,愿提出供大家商榷:
提倡“解题”的思维和方法论。“意在笔先”是创作之首。要宏观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题的办法和手段。总之,是实施一条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
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适度的文化品位,体现对人的关怀和找到独特的创新视角,也许这些就是园林设计与时俱进的新思维。过分的非哲理化、让人看不懂,过分的程式化,又落入俗套。专家、领导(或业主)、群众之间存在着一条夹缝,走出这条夹缝,前面才是一片蓝天。
克服浮躁和盲目,反对商业炒作和文化炒作,摒弃故弄玄虚、玩弄概念、“深沉”,避免不加消化的照抄照搬,禁忌重演本文所列举的各种设计误区。提倡简约、朴素,反对过分雕凿和粉饰,不一定所有景区都设命题。
方案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味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捻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善待、慎待园林建筑。建筑构筑物、雕塑等硬件往往是公园绿地的要素(当然有时不尽然)。不可否认建筑等在公园绿地中有时处于主景、点景和主题地位。公园的观赏聚焦是景。要十分重视园林建筑构筑物的形象、体量和尺度,以及由此传达的思想文化形态。成功的园林建筑设计难度往往超过大型建筑设计。过于猎奇、张扬和寻求华众取宠等低层次的建筑审美均不可取。有深度、有品位、独特的形象来自文化与生活的启迪、积累和提炼。
重视原有绿地的减法设计。突出园林中的大树景观,已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对植物(有时也包括过繁的建构筑物)的删减,以保证佳丽的植被景观和植株的形态美、个体美,也是提高绿地的艺术质量和植物群落科学合理的必要手段。
加强园林学科的理论建设。搭建规划设计理论争鸣的平台,提倡各种学术观点的公平对话,建立理论队伍,用更高的理论水平来支撑和指导专业。重振我国在世界风景园林学科的风采和地位。
节约型城市园林呼之欲出。鉴于目前古树、老树大量进城和过份使用昂贵材料用于园林建设的奢豪风,应大力提倡以花钱少且以绿化为主要手段的节约型园林。面对水资源的匮乏,新建园林要有水意识。用于城市景观的水面、水量要根据城市用水的大环境予以确定。鼓励并提倡集水园林。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包括风景园林师在内各行各业的共同责任。风景园林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修养,迎接新的挑战。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