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安庆菱湖风景区市民公园设计

2008-11-13 17:46:51         来源:中国景观     浏览次数:

  具体地块改造方面由于小菱湖原有的水体形状以及水岸的处理比较简单、单薄,没有体现“皖山、皖水”的灵动性。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运用了挖淤清湖的手法进行土方的改造,遵守“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基本保持原有水系的走势,局部进行岸线改造,部分区域为了营造特定的景观效果进行堆土叠山。

  参考湿地的生态原理,将市民公园规划用地外围的滩涂地改造成一片湖中的洲岛,轴网形的小岛可以有效地吸纳河沙,产生新的富含有机质及泥沙的沉淀物,一部分用于日常养护成为小岛周围植物的肥料;一部分参与了岛屿的可持续发展,使凝固的小岛成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这些小岛成为整个菱湖风景区内生物活动链中的一环;使自然植物在这片区域活跃生长,共同完成水土循环,涵养水土。同时运用生态学理论,对整体水系进行有序的整治和协调,在以美化景观为目标前提下,妥善地处理好水土循环及岛屿可持续发展,做到了与生态景观建设目标的结合。

  水上森林生态洲岛布置原则

  根据岸线形态,把岸带向水中延伸形成洲岛。考察湖水的涌动,沿线性水流两侧堆岛。

  最高水位时,岸线退后,洲岛被淹没,水与岸线成线性关系;常水位时,一些小岛浮出水面,水面后退,水与岸成点线关系;汛期控制水位,岸与岛连成半岛,水与岸互相渗透交融一体;枯水期形成更多的岛与半岛,水退岸进,不使水与岸远离。

  通过下一步的工程深化,真正形成片片绿洲,水天交融,天人合一的生态型城市绿岛公园区景观特色。

  功能分区及相应点

  根据市民公园的性质及任务书的要求,将全园在功能上区分为市民广场活动区、戏曲文化活动区、自然生态活动区。公共停车服务区域四个大的功能区。绿化规划原则

  创造“水与绿”交融的景观特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绿化依据。为改变现有单一景观,加大树木的植栽和培育力度,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在绿化布局上,讲求以风景旅游区边界带状背景林与咸片的植被景观为基础,以小片的种植为点缀。注重在水岸与大片草地的边界,以植被形成的界面的季相、色相、树形及轮廓线的变化有致,形成湖区特色种植景观。

  发展乡土种植、特有树种、观赏植物、提高景区规划效果、价值和特色。适当辟生态农业区,形成特色田园风光区,使经济与观赏相结合。

  保护风景旅游区内现有的古树名木。

  公园本着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方针,在调整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加其它相关的植物品种和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发挥公园最大的绿化效应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增加一些具有优良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创造出原生态的休息游览的环境,体现别样的山林野趣。

  历史人文景区景点规划方面根据设计理念的主旨,同时参考当地的历史文脉及安庆的历史沿革,将市民公园划分为两大文化景区:A.市民广场景区,及B.“清流载韵”景区。

  其中A景区的景点主要有:“清韵神明”、“水墨流香”广场、“揽胜观月”、“曲水流觞”、“知渔湾”。B景区的景点主要有:“十洲云水”、“芙蓉秋水”、“菖蒲花蹊”、“观雀台”、“鹞落坪”、“生生不息”、“水清荷香”以及“杨柳岸、桃源行”。

  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

  作为安庆历史文化的缩影,菱湖风景区文化艺术中心是集展览、研究、会议、休闲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中心,既是弘扬皖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安庆市重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安庆市一个新的人文景观。建筑场所区一面紧邻城市道路,一面临大湖,所以它也是当地人傍晚乘凉、周末聚会、假曰举办舞会、观看戏曲表演的的场所。

  选址布局上通过对总的市民公园的规划分析,及全面的设计研讨,设计最终将文化艺术中心选定在公园的东北角,与市府路市政景区形成对景,与黄梅艺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形成一个组团,最大程度上避免与黄梅艺术中心和培训中心的冲击,相对偏离湖心路,减少视觉干扰与不和谐可能。同时与培训中心、黄梅等高点及程长赓雕塑形成一条戏曲文化轴道;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湖区优美环境景观,形成环抱自然美景的布局特点;而且内外交通便利,既是公园的中心也不会影响公园内部的参观游览功能。

  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为8800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为19500平方米(含地下室3400平方米)局部塔式展厅最高6层,框架结构,大开间布局。

  建筑设计理念上发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以无求、忘我的纯静心态作为建筑设计的态度,融入自然的环境。

  菱湖风景区文化艺术中心是菱湖风景区最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设计运用了传统的九宫格式布局手法,以及生长空间的表现形式。通过将不同高度的平台和庭院融合在一起,揭示出内部街道般的复合空间。我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暗示出安庆历史传统城市的组织机构,使之真正成为当地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所倡导的设计理念为:

  1.运用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的可能性,结合地方本土的建筑传统和基地特定的自然环境,关注的是建筑的基本品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秩序、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材料和光影等等,并反映时代精神。

  2.地上、地下的结合,将文化中心与观演广场综合考虑,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土地价值,有利于博览空间利用、商业的开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3.内部使用功能精心细化,形成地上,地下,展示区,会议区,商业区,库房区,办公区,绿化中庭,屋顶绿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理布局,方便功能使用,创造现代展示建筑高效,理性,而又趣味盎然,有利静思休憩的最佳环境空间。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