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专访胡洁--生态廊道兴起不可忽视专业环节

2009-04-02 18:41:42    作者:李颖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访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所长胡洁

  北京奥运森林公园生态廊道让公众认识了“生态廊道”这种绿化形式。前不久,天津市园林建设总公司提出,年内将建立10条生态廊道以优化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近一时期,很多城市都在酝酿实施生态廊道工程。此类工程升温之际,需要注意哪些设计施工要点?记者采访了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胡洁。

  记者:生态廊道是否包含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哪些功能?

  胡洁:国内很多生态廊道建设多与道路、桥梁联系紧密,目前多在西部地区实施。比如著名的青藏铁路和新疆高速公路,主要是考虑到当地鹿、藏羚羊等大型动物的迁移行为。青藏铁路选择修建局部高架路段,为动物迁移提供空间。奥运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则是在北京五环路上跨路修建,既将南北两园有效连接,也保证了整个森林公园动植物的迁移和传播。还有一些生态廊道干脆将道路下沉,路上盖板覆土修建绿地,建设方法不尽相同。

  那些在市政道路下方兴建动物迁移通道的做法是否有效,目前还有待考察。从一些例子看,目前的观测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因为很难了解动物是否喜欢穿越这些洞,它们也并不知道路的另一侧同样是安全绿地。比较理想的还是类似生态廊道这种开放性模式。国外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很多是采取奥运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的做法。

  记者:生态廊道是否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胡洁:生态廊道的兴起证明了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值得肯定。但上述例子虽然有示范性,但特殊性更明显。如果在城市大规模修建,会有一定困难。著名的美国波士顿大型项目“TheBigDig”(大开挖工程)就极具典型性。波士顿从1991年开始,耗时15年,耗资146亿美元,把1959年在滨海地区建成的13公里长高架中央干道彻底拆除,将过境交通引入地下隧道,恢复地面步行系统。项目中很多部分都承担着生态廊道的作用,但整个工程造价比最初的预算多了几十倍,成为波士顿十几年来巨大的经济包袱,是当地最大、也最有争议的项目。

  目前大部分成功的生态廊道项目都依靠大量资金投入,因此投资决策一定要慎重。如此大笔的投资,目的是什么?事先要充分地进行专家论证。不能像波士顿大开挖工程那样,修建一开始就疲于应付随之而来的市政管线改造、靠海兴建存在的地质问题等大麻烦。奥运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在开工建设前,邀请了国内外各方面专家进行数次论证,在综合意见后才确定实施方案。

  记者:结合奥运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工程,请谈谈实施生态廊道工程需要与哪些领域的专家协作?

  胡洁:生态廊道要在五环路兴建几个支柱,施工涉及地下供水和其他管道设施,我们就找来市政设施专家商讨对策;桥体结构咨询桥梁专家;桥面景观则与植物专家合作。

  施工中包含很多技术问题,比如北京冬季的冻土现象对生态廊道植物种植来说是一大考验,50到80厘米厚的冻土层,植物根系扎下去基本不受影响,但是桥面上的土层两侧容易出现冻土。在土层1至3米厚的桥上,如何保证植物根系成活是重要问题。最后经过相关专家指导,铺设了厚度为20至30厘米的泡沫保温层,解决了问题。

  记者:生态廊道植物配置应注意哪些要点?

  胡洁:基本原则是与周围景致及种植模式融为一体。如奥运生态廊道中,沿廊道边缘种植低矮、小规格灌木及地被植物;为防止刮风时植物被吹到路上,乔木选择油松、槐树等抗风能力强的植物,同时避免深根系植物品种;大树集中种植在廊道中间;主要乔木种植在桥柱支撑点附近,以保证多年后植物生长的进一步需要,可继续增加种植土壤。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