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访“世界木兰中心”发起人曾庆文教授

2009-07-16 18:28:45    作者:郭泽莉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植物界大熊猫”应更高效保护和应用

??访“世界木兰中心”发起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庆文教授

  5月5日成立的“世界木兰中心”在广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已运作一段时间,作为全球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机构,该中心将如何运营?将开展哪些科研工作?对于国际木兰科植物研究具有怎样的意义?带着诸多疑问,近日记者采访了该中心发起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研究员、广东省植物学会木兰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庆文教授。

  记者:作为“世界木兰中心”核心成员、国内知名木兰科植物研究专家,请介绍一下成立“世界木兰中心”的初衷?

  曾庆文: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比较原始和古老的类群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重要性,同时也是濒危植物占有比例最高的科之一,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世界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育中心,以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下《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中目标8的执行以及CBD中获取与利益共享要求。

  木兰科植物全世界共有16属300余种,其中中国产有11属160余种,占全科的属总数的69%,种总数的53%,因此中国名副其实是“木兰王国”。但由于历代的战乱、自身繁殖能力的衰退和其他人为的破坏,木兰科不少种类已趋濒危。因此,保护木兰科种质资源,抢救其珍稀濒危种类,大力进行开发利用和多学科研究具有非常迫切和重要的意义。

  记者:成立该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

  曾庆文:建立“世界木兰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以华南植物园现有的木兰园为依托,在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及?际木兰协会(MSI)的协助下,开展全世界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研究,通过与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植物园、农场、苗圃进行种苗交换,开展引种栽培试验和迁地保育研究,收集保存世界木兰科的所有种质资源,使其成为对国际开放,服务?际的世界木兰科活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及国际木兰科研究基地,从而更好地保护全球的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与此同时,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和?际木兰协会也将推荐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人士或有丰富经验的木兰业余爱好者到华南植物园开展合作研究,开办不定期的研讨会,以及培训人才和交流经验。

  由于木兰科是世界上受威胁程度最高的类群之一,因此,“世界木兰中心”的成立将大大推动我国乃至全世界木兰科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加强我国及全世界植物园在木兰科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科研合作,也必将继续保持我国在世界木兰科植物研究和保护方面的领先水平。“世界木兰中心”战略目标的实施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木兰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加快木兰科种质资源在园林绿化中的开发利用,实现“推广应用就是最好的保护”,而且将极大地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下《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中目标8的执行,即全面实施受威胁及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及恢复计划,这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和非常积极的影响。

  记者:为何在华南植物园设置该机构?

  曾庆文: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院士、华南植物所前所长陈焕镛就已倡导并开始着手收集木兰科植物。从1981年开始,华南植物园就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国木兰科植物及其珍稀濒危种类的引种繁殖研究》项目,科研人员对全国14个省区的木兰科植物进行系统调查、采集和引种,并在植物园建立了面积达12公顷的木兰科植物种质基因库??“木兰园”,共迁地保存木兰科植物11属、160多种及60多个栽培品种,其中有100多种已能开花,近1/3已能结果。我们的科研人员掌握了木兰科植物的引种繁殖、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迁地保存的技术与方法,同时在选育园艺新品种和开展木兰科植物快速繁殖的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记者:中心将如何运作?

  曾庆文:华南植物园将在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及?际木兰协会的协助下,共同出资、共同管理“世界木兰中心”,实现三方共建,共享全球木兰科种质资源保护成果。目前,中心还不是一个行政实体,它预示着华南植物园在木兰科植物分类学、种质保存、形态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园林植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将要对全世界的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研究,因此我们的科研人员可谓身担重任啊!

  记者: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心的成立对于国内科研机构、苗木生产企业,以及园林设计、施工公司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曾庆文:中心将对其他园林科研机构在重要园林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对于苗木生产企业而言,将为其带来越来越多的种质资源以及更多的发展机遇;园林设计和施工企业也将因此获得更多的植物材料种类用于绿化工程建设,营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