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米歇尔·特瑞普:从心灵去设计

2009-12-01 18:53:44    作者:连晓静 王瑞冰     来源:《建筑周刊》     浏览次数: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  Michael Trieb: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波恩市(SRL)城市与区域规划协会成员;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创始人,总裁

   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Trieb教授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城市保护规划和城市控制事业的经验,表示现代建筑首先应与历史相结合,在保护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与中国多元化、开放式的建筑风格相结合等等他个人的观点。强调的是城市规划意识,并呼吁大家努力从灵魂、心灵出发进行设计。

  记者:您多次来到中国,对中国的印象如何?您这次的中国行,是如何安排的?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大概从十年前到中国开展工作,十年间差不多来中国二、三十次了。

  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中国就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当时跟一个年轻的设计师到广州市中心,感觉不像在中国,而是像美国的纽约、曼哈顿等这样的大城市,到处都是高楼林立,有很浓重的都市气息。我就问当时的建筑师向导:“我们是不是来了美国呀”。中国现在就像美国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有很多机遇和可能性在发生着。在中国飞速发展的阶段里,可能以前我们欧洲需要用10?15年时间去建设的过程,现在中国只需要5?7年就建设完成。

  实际上,这次的行程主要是由我们集团的北京分部来安排的,到国内的各个高校做巡回演讲,我们刚刚结束了在北京清华济大学的演讲,11月3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下一站杭州的浙江大学。同时,这次来也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这是我非常欣慰的。

  这次巡回演讲主要是围绕着我们在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城市建设的工作实践经验展开,具体内容会更多涉及城市形象、公共参与、公共空间,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建设。

  记者:请您谈一下,德国的城市规划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与中国的设计流程是否有些差别,或者你们会更注重哪些方面?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大致上过程跟中国差不多,但在欧洲这个过程会持续得更长一点,工作会更细化,难度会更大一些。欧洲和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欧洲的许多城市比中国的尺度要小很多,所以在中国动辄就是几十平方公里的项目,而在欧洲会分割成很小很小的区块去做,在细节上会要求得更多一些。而中国的项目业主或甲方手中所拥有的决定权也比欧洲的要大,要更多的满足业主或甲方的设计要求。

  记者:您认为欧洲未来城市规划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或有一个什么样的潮流,项目的饱和度情况如何?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这个问题很好。城市规划工作是一直有的,工作是在不断进行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欧洲进入了重建的巨大工作当中,也随后迎来了经济奇迹阶段,就像中国现在发展得特别快,欧洲也有过这个阶段。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之后,我们发觉在这些新的所谓重建、经济复苏之后的大规模建设当中,甚至比二战那个阶段更多地毁坏了我们古老的城市文明。在人们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德国开始了一轮城市保护和更新并重的规划建设过程。

  现在在德国,人们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改善和建设,在一些城市公共空间,比如像街道、广场等,我们加大了建设和改善的力度。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有一些城市面临着人口迁移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已经建了三、四十年的当年的新城,现在人们已经不愿意在那些城市里居住了,而是搬到其他的城市或大城市去住,所以会有更多新城规划的项目。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城市规划?有什么建议和我们分享一下?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我想不单单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 中国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人们从乡村,小城纷纷涌向大城市,这就给大城市造成人口的迅速膨胀。

  第二、 中国的城市都是为汽车而建设的城市,不是适合人步行和居住的城市。我想中国城市的第二大任务就是需要把城市建为“以人为尺度”去衡量的一个城市,适合步行者去居住的一个城市。

  第三、 也是各个城市都会存在的问题,中国也一直在着手解决,那就是环境的改善。对于这一点中国已经努力在做了,应该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记者:您认为德国城市规划设计的政策法规对中国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中国的政策法规已经比较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跟德国的政策法规比较接近。

  如果要补充的话,在中国有更多的城市更新类的工作。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把整个旧的街区废弃重建,而是应该一个房子一个房子的去细致地更新、改善。

  政府对这一类工作的政策法规,不仅要有比较完善的政策 ,而且要有在背后的经济支持,政府能够大力地提供经济支持,支持这些片区的居民,因为让业主、甲方自己去改善城市环境也是非常困难的。

  在德国的过去15?20年之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鼓励居民或业主完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完善居民的基础设施的改建和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记者:做为一名专家学者、领导、您同时也担任了很多教育工作,您个人如何看待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职业交流及职业发展的?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虽然不仅是中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往往人们认为城市规划师就是规划师,建筑师就是建筑师,但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两个团体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能共同结合工作的地方,他们有共同的服务中心,就是这个城市。

  很多设计师在工作中都会碰到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他们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没有人会放弃,他们会从其他方面迂回解决,最终打破这个瓶颈,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就像小鼹鼠在钻土前进的过程中,遇到比较坚硬的石头时,它会从其他比较松软的地方绕过去,还是能够往前走的。

  职业发展,我想就设计这个行业而言,还有很大的市场,设计师需要加强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及其他综合方面的能力,不断的提升自我,这样才能有更多新的挑战和机会。

  记者:您如何评价德国ISA设计集团在中国的实践,以及未来德国ISA未来的发展规划?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在我眼中,ISA这个团体不是一个单纯的设计公司,它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团体,是一个思想者的集合舰队。在规划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一直把规划理论的研究工作结合进来。正因为这样,在我们这种东方和西方结合比较紧密的工作和思维模式之下,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所以我们在中国也得到了大量的委托设计任务。

  还有一点是,ISA从始至今的所有合伙人,不光是在学术上面不断地在去学习、进步,同时在与各界的沟通和交流方面也更加成熟起来。这样也能更好的去解决一些问题。

  关于ISA的发展规划,首先ISA是一个国际化的集团,在德国设有总部;在中国的独资公司也于9月底正式成立了,设立在北京;在韩国和南美都有独立的分部。在未来我们的发展会呈现在全世界多点发展这样的一个局面。我们的工作将遍布亚洲、欧洲、美洲。比如,我们现在在沙特阿拉伯也在做项目,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范围会覆盖到更多的国家。

  我最大的一个的愿望,就是ISA各个国家分部能从他们所在地域的文化出发,从各个年龄段的领导者的层面出发,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群众对城市的需求,然后从改善人们物质、精神、灵魂需求这些层面上出发,去完成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从而使ISA这个大团体构建成一个ISA的心灵团队。

  记者:您有没有一些小故事或新的想法跟我们分享?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可能不是个小故事,是一个愿望。现在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中,大家都是各自为各自的利益着想:开发商可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资金获利;建设者可能会更多地关注修建更宽的马路??让更多的车辆行驶……各方都有各方的关注点,但这些都是在物质层面上的一些关注点。这样虽然在物质上建设了这个城市,但是在心灵上,这样的建设上却不能深入人心,同样是宽阔的马路建设100条,人们就没有惊叹壮观的感觉了,这种现象是必须改变的。

  我是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更多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去思考,努力从灵魂、心灵上进行设计。

  以我个人观点,不光是中国,世界上各个国家,包括德国,都有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不是从精神层面上去满足人们的需求,来进行建设。

  Michael Trieb米歇尔?特瑞普教授1964年于斯图加特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随即开始在德国与法国两地的城市规划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并于1967 ? 1971年间担任斯图加特城市规划局规划官员。同时长期任波恩市(SRL)城市与区域规划协会成员。自1971年以来于斯图加特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承担教学工作,开始著力于城市设计的研究,并同时为URBA规划咨询公司合伙人,该咨询公司即为Internationales Stadtbauatelier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的前身。

  1976年,特瑞普先生由于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聘任为斯图加特大学城市设计学教授,成为当时建筑与规划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之一,领导斯图加特大学城市规划系城市形态设计所。1979年他建立了城市设计领域的个人规划咨询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与韩国首尔、法国巴黎、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北京等分支机构共同组成国际级规划设计机构。集团作为综合性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机构,在城市设计,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广场街道大型绿地等)景观塑造,居住区设计与旧城更新、新城发展和城市夜景规划中有丰富的经验。至今已拥有来自欧亚多国的城市规划师与建筑设计师在此共同工作。

  多年来,新城规划领域一直为集团的重要研究领域,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带领集团的专业研究小组,在新城及中心区规划设计、新城发展等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集团先后承担了法国巴黎Cergy-Pontoise新城规划(该市为巴黎周边最大的卫星城之一,市规划局长为ISA法国巴黎分部负责人)、韩国首尔、釜山等城市的周边新城及卫星城总体规划项目??沃川、Eunpyeong等。自2001年开展中国工作以来,教授先生与规划小组充分发展集团新城规划理念和构思在上海、北京、山东、山西、江西、浙江、云南、福建、湖北等省市地区完成了多项新城规划工作,曾多次在国际竞赛中获胜,其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其中重要项目包括云南丽江玉龙新城规划,上海崇明城桥新城总体规划, 上海复兴岛及其周边地区规划设计等。(具体项目详见附表)

  主要学术成就与著作

  米歇尔?特瑞普教授早在60年代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形态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70年代达到了学术高峰。他非常具有领先意义地提出了城市设计应当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并成为城市规划的红线这一设计理念。在他的著作《城市景观理论与实践》中,详尽地介绍了各种设计思路、工具、政策手段,检核主体与方式,大大提高了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其在80年代进一步提出的城市形态三重模型“城市意象,动态城市设计,静态城市设计”提炼了早期城市设计的主题思想,形成了一个更全面符合城市规划实践方式的模型,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之间的桥梁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其理论影响师承凯文林奇,但另辟蹊径,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德国城市形态研究方面,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及其研究成果占有重要地位,是斯图加特学派的70年代以来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自90年代末,特瑞普教授开始逐步建立新城规划的专项研究小组,由博士进修学者组织进行,对国际新城规划发展的各种事例、学派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通过法国巴黎Cergy-Pontoise等一系列新城规划实例做出了卓有成就的检验工作。

  主要著作

  城市景观形成??理论与实践
  人类与城市景观;主编(与A. Markelin合作)
  在规划实践中的城市景观;(与A. Markelin合作)
  城市景观政策;(与A. Schmidt, U. Grammel合作)
  城镇景观形成;(与A. Schmidt合作)
  城镇景观保护与改造;(与A .Schmidt, S. Paetow, F. Buch, R. Strobel合作)

  如上著作有英法西班牙语等多种版本。
  以及在各种城市设计书籍与期刊中主持的专栏,和发表的大量文章。

  国际学术交流

  作为城市形态著名研究学者,米歇尔?特瑞普教授与斯图加特城市规划学院曾多次举办国际研讨会,或受邀参加澳大利亚,瑞士,法国,意大利,丹麦,英国,韩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巴西,智利与美国等地参加的各学术会议与讲座。并于德国,法国,中国,中国台湾,越南等地参加大量重要的国际性投标竞赛的评审工作。在中国北京、上海、厦门,受各地城市规划局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之邀,作为特别顾问,以城市更新、城市发展、城市景观为题举行了多处大型讲座。

  规划实践

  除了在60多个德国城市(Stuttgart, Lübeck, Stralsund, Potsdam, Würzburg, Jena, Heilbronn等)的大量实践外,由于其广泛的影响力,也曾参与众多国际项目的建设(智利Talcahuano与Santiago de Chile, 巴西Salvador de Bahia, 法国Cergy-Pontoise新城,韩国首尔,中国等)。其工作范围包括城市规划,特别是结构性规划,城市设计分析,城市设计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以雄厚的理论研究为背景,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充分认同上,以与地方规划设计机构的充分合作为前提,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及其设计集团在国际规划工作中作出了恒久的贡献。


  时间:2009年11月2日
  地点:上海新黄浦酒店公寓
  记者:连晓静 王瑞冰
  翻译:董元明 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市场管理总监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