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江泽慧:造生态宜居之城 绿色生活的理想追求

2010-05-26 17:16:12    作者:郭嘉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江泽慧,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INBAR)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林学会理事长等。

  在“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未来更长的发展时间内,建设低碳城市,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21世纪最有价值的是生态。如何建设低碳生活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之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的观点颇有见地。

  天津:盐碱地打造出生态家园

  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城,将展现在人们眼前,成为渤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闻背景】

  “坐游轮,看海河”,伴随着海河夜游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居住在海河两岸的人们发现,海河越来越美了。现在的天津河道,可以用“一河一景”来形容,城市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是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的景象。悄然改变的不仅仅是河流,过去的发电厂煤渣堆放处,如今变成了河东公园;过去工业建筑垃圾堆积如山的地方,如今成了南翠屏公园里长满绿树的小山坡……

  记者:据说,天津滨海新区是在盐碱荒地、荒滩上规划建设的,近年来您多次率队围绕滨海新区的建设、开发开放进行调研,那儿为什么要建一座生态城?

  江泽慧:滨海新区建设前,曾有1214平方公里的盐碱荒地资源可供开发利用。2003年初,我带领全国政协考察组赴天津调研,回京后首次提交加快滨海新区和海河经济带建设的建议。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签署了关于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生态城正式选址天津滨海新区。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要在自然条件那么差、土地盐碱化、植被稀少、环境退化、生态脆弱且水质型缺水的地方建设生态城?有必要吗,值得吗,我的回答是,值得!因为,在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硬约束条件下,土地变得越来越金贵,城市化进程面临着越来越短缺的资源之一就是土地,供应压力非常大,改良并利用滩涂盐碱地,正在成为新城市建设的一种现实选择。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和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都是在盐碱滩涂上进行城市建设,本身就减少了因拆迁、征地等开发付出的大代价、大成本。而且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最不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转变为一座优秀的宜居城市与生态家园,这正符合我们国家所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记者:请谈谈您对滨海新区的印象和感受。

  江泽慧:去年,我又到滨海新区考察,感觉那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坐车行驶在 绿色的“和旭路”上,整个绿化宽度占道路宽度的50%,并以绿化带对道路进行功能区分隔;机动车道上没有一个井盖,道路雨水收集井都设置在机动车道两侧绿化隔离带内;并且整条道路两侧全部采用节能效果显著的LED灯。

  天津市的同志还告诉我,生态城规划保留了西南侧水系入海口的大面积生态湿地,形成咸淡水交错的复合式水生态系统;预留了7里海湿地鸟类迁徙驿站和栖息地;并将彻底治理与城区相接的污染海水和河水;在生态城内部,将沿河道、湿地建设楔型绿地,形成与区域联系的生态廊道;在蓟运河、津汉快速路等河道和对外通道两侧设置防护绿带,为生态城提供生态屏障;并且结合自行车道系统和步行系统,建立覆盖范围广阔的绿廊系统,构建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多层次生态网络格局。

  武汉:百湖之市凸现水乡林城

  从身边做起,让身边增绿,为增强城市森林植被碳汇能力、建设低碳生活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尽一份力

  【新闻背景】

  临近初夏,江城武汉,风拂柳娆,百花争艳。江滩、湿地公园、绿化广场,处处生机盎然。精神矍铄的老人悠闲散步,顽皮可爱的孩子穿梭嬉戏。和谐生态的江汉美景惹得游人流连忘返!如今,环城林带、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让武汉拥有了大型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武汉市民足不出市,即可观满山红叶,赏遍地野花,品四季美果。

  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人说,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当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您是林业专家,以“万里绿墙”替代“万里砖墙”,可行吗?

  江泽慧: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为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题词:“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强大的生态活力和生态潜力,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平衡作用。一个城市只有具备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使城市和森林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称得上是发达的、文明的、现代化的城市。拿武汉市作例子,早从10年前开始,他们就以“水乡林城、生态武汉”为目标,拆迁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身边增绿,一个“绿色武汉、城在林中”新江城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前不久在此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代表们还主动到江滩上植树,为美化城市、增加城市森林碳汇能力作贡献。当然,建森林城市,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方面听取意见。我注意到,最近有的城市围绕建生态城市,又是拆房,又是退厂,市民对此有不同看法。任何一个城市,推进城市生态化,重要的也是根本的一点,要保留城市的自然和人文个性,保留城市的灵魂。比方说,一个北方城市大量引种南方的热带树种,这是生态吗?或者一个干旱的北方城市大量种植吃水大的树种,这是生态吗?都不是。只有保持城市造林绿化的近自然状态,才能让广大市民更好地把森林作为一个氧吧来享受。

  记者:发展城市林业,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江泽慧:加快碳汇林业建设步伐,是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直接的途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特殊而巨大的固碳功能和作用,能够有效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能缓解“热岛效应”,使城市局部地区夏季气温至少降低3℃?5℃。生态林业产业化社会效益巨大。据估计,城市林业在苗木培育、造林、管护、采伐等各生产环节,可以为社会创造几千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我国650多座城市具备了发展城市林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建设城市森林,大有作为;打造低碳生活,人人可为。植树等于造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如果多尽一份植树责任,就能为城市环境减一份压力,为打造低碳城市做一份贡献。从现在起,让我们共同参与城市森林行动,植下一片绿,消除碳足迹。

  杭州:低碳城市步伐日益提速

  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市民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更是城市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

  【新闻背景】

  在浙江杭州市中山中路的一幢老式楼房里,66岁的孙新宝阿姨家里,一家子对“低碳”这个概念充满了兴趣,她和其他9户人家主动要求写“低碳日记”,比比谁家是“低碳达人”。比赛微波炉烧紫番薯,她调的是高档,花了5分钟;另一户家庭调低档,花了10分钟。结果,电工一测试,高档省电省时,番薯的口感还更好。居民们连叹:“自己原来以为费电的,竟然是‘最低碳’的方法。”

  记者:据说,浙江杭州要在国内率先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它对市民的生活方式,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江泽慧:杭州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经济结构调整,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多年来的“全国幸福指数城市”排行榜,杭州不但年年有名,还持续位列前茅,此时提出“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可以说是具备了相当的基础。低碳社会的成型,既需要政策引导,更需要普通市民在生活中参与。杭州要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发展“低碳城市”,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提倡低碳生活,不仅仅是种树、用节能灯、少开车、及时关电脑那么简单。说到底,衡量一次新政的成功,最终还是要看老百姓是否能够从中获益。气候谈判也好,低碳生活也好,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才能行得通,走得顺。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即依靠百姓,激发他们的环保动力,“低碳城市”才不是梦想。

  记者:如果要给“低碳城市”下一个定义,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得上是“低碳城市”?

  江泽慧:什么是低碳城市,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照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的论述,“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交通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2008年1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有种观点认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谈“低碳城市”为时尚早。但是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到2009年底,中国城镇化水平为46.59%,预计到2020年,将有超过50%的人口住在城市,到2050年达到75%。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建筑、交通、消费等是城市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领域。近年来,中国不少城市提出了“低碳”发展理念,比如,上海借世博园区建设为契机,大量运用太阳能技术,建设“低碳世博”。河北省保定市借鉴美国加州“硅谷”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这些都开了个好头,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成为真正的低碳城市,真的到那时,市民可以尽享坐拥理想中的生态之城、宜居之城了。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