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山:规划着眼长远 不能朝令夕改

2010-08-06 17:44:46    作者:任绍敏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

  从独立之初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到如今全球宜居城市之一,新加坡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划和创意。秉持灵活、务实和长远规划的原则,新加坡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走了一条环境可持续之路。

  呼应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主题“城市交响曲”,“2010世博会新加坡城市规划论坛”7月30日在上海举行。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以“建设宜居和可持续亚洲城市”为主题介绍了新加坡的经验。此前一天,马宝山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和第一财经频道的联合专访,就住房、城市规划、老龄化等城市普遍问题阐述了新加坡的破解之道。

  确保按揭还款额低于收入的30%

  第一财经:新加坡的组屋怎样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需求?新加坡正在榜鹅建设新一代组屋。你对媒体称,虽然“梯田式”濒水组屋将是一个地标性项目,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仍会确保建筑成本和维修费用都在公共住屋的成本标准范围内,让人民能负担得起屋价。新加坡如何保证做到“让人民可负担得起屋价”?

  马宝山:新加坡的组屋计划是独特的,鼓励人们自己买房,让他们有归属感、拥有新加坡的一部分。80%以上的新加坡人住在组屋里,不仅仅是满足穷人的需要,也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另外允许出售以养老,为不同层次收入者提供不同房型。一方面做到“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储蓄形式??为未来储蓄,房子会保值、升值。

  确保买得起房子,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会调查买房人的收入,确保每月按揭还款额低于其收入的30%,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准才会不受影响,另外政府也提供房价补贴和贷款补贴。

  第一财经:房价牵动所有中国人的神经,新加坡的房地产是否也有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加坡政府又如何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马宝山:房地产对新加坡来说,跟在中国一样重要。年轻人要安家,同时房子也是一种投资手段,是经济的重要部分,涉及开发商、银行、买家等多个关联者,如果房地产有泡沫,会伤害很多人,最终也会损及经济。怎样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我们主要做到限制投机,确保供应。

  规划三法宝:长期、集成、执行到位

  第一财经: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规划,它怎样做到一直保持规划的前瞻性和延续性?

  马宝山:新加坡资源很有限,但又必须发展,需要平衡增长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这一原则不是5年、10年前才确立的,早在立国之初就已经认识到了??既要发展,也要宜居。比如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从建国第一天就启动了绿化工程。

  新加坡非常注重政策的长期性、可持续性,尤其注意不能朝令夕改。哪怕在经济下滑的时期,政府仍然投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就是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划着眼长远,而且是集成式的,各部门协调,不割裂开来,杜绝这个部门不知道那个部门在做什么的情况。

  举例来说,我们要发展一个项目,首先确保所有的基础设施已经到位,包括交通、排污、通信等,项目在获得许可之前,相关部门已经协调好了。市区重建局负责规划和统领,项目还要获得国民的认可。简要而言,新加坡的规划有三大法宝:长期、集成、执行到位。

  第一财经:中国城市规划水平与新加坡存在多大的差距?

  马宝山:天津生态城的总体规划实际上是新加坡和中国规划部门共同制定的。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情况,不能照搬别人的规划,但制定规划的流程应该是近似的。

  我们通常会准备概念性规划,为新加坡未来40~50年制定战略性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规划,这些规划的制定一定要经济、社会、环境和基础建设等政府机构一起参与。还要通过调查、展览和公开论坛等方式广泛咨询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大众,并把反馈反映在规划里。

  在中新合作项目中,新加坡的经验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适合当地的习惯、做法、气候和人们的需求。天津生态城30平方公里的规划将是示范性的,希望天津生态城的规划能够复制到中国其他城市。天津生态城包含了20%的公共住宅,如果只有高档住宅,社会不会和谐??这里不仅要做到环境和谐,还要社区和谐。

  中国各个城市将能带领创新潮流,发展出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居住项目。中国如果能够成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居住环境优质的目标,对亚洲其他城市??包括新加坡??将产生长远与正面的影响。

  老城区保护上也走过弯路

  第一财经:新加坡城市规划如何与经济发展协调,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的需要?

  马宝山:经济必须发展,这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否则就没有资源和资金来投入新技术的发展,没有资金来投入基础设施,城市也无法更加宜居,但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每个城市都面临这样的挑战。

  第一财经:保护历史建筑和建设新城区往往存在矛盾,中国不少城市也走过很多弯路,新加坡是怎样处理这个矛盾的?

  马宝山:保护和发展是另一对矛盾。早期新加坡也没有意识到保护的价值,匆忙发展,破坏了一些老城区,后来及时吸取教训,“老”也有它的价值,是城市灵魂所在,还是人们心灵的归属地,应该保留。同时“老”也具有经济效应,人们喜欢居住在那里,也乐于去探访。在保留的基础上提升其内涵,结合城市开发来改变用途,新加坡用这样的方法保留了不少老建筑。

  应对老龄化借鉴上海经验

  第一财经:人口老龄化是新加坡和上海等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新加坡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新加坡政府出台了哪些有效措施应对老龄化?你认为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马宝山:亚洲城市发展面临三大趋势:高速城市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及人口老龄化。预计到2050年,亚洲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8.57亿,人口老龄化将改变社会面貌、带来新的需求,并且给城市规划者提出新挑战。我们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来应对。

  解决老龄化问题牵涉到各个层面,我们一方面鼓励储蓄养老,另一方面鼓励老人就业。为了让老年人能舒适地生活,新加坡整合了城市规划、住房、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政策,其中包括建设老年公寓、老年人出售或出租部分住宅养老等。新加坡正在寻找新的方式,以家为基础,更灵活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住宅新镇的规划也考虑老年人的社交需求,让他们与社会保持联系、不脱节。

  我们也从上海学习一些经验,比如10年前上海就有老人健康角,新加坡加以仿效,设立健康园,成为所有人锻炼的场所。

  政策着眼点在于造福人民

  第一财经:新加坡仅仅用40多年时间,就变成如今富裕、宜居的花园城市,发生这样的巨变,你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哪些?新加坡人口一直增长,国土面积非常有限,未来怎样继续做到可持续发展?

  马宝山:新加坡的成功其实没有秘密,取决于领导的英明和政策的可持续,政策的着眼点是造福人民,同时坚持长远规划。比如,新加坡1970年就成立了反污染控制组,以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各个种族聚居,做到各种族的团结和和谐是成功的前提。知道该做什么不难,世界上好的做法有很多,关键是能否实施、人们是否接受??执行最重要。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面积只有上海的1/10,人口是上海的1/4,而且人口还在增长,比较拥挤。如何做到“可持续的宜居”,的确是一个挑战。新加坡既是城市又是国家,一样要满足国家机器的多种需求,所以要规划好,同时平衡可持续和发展的关系,如果一个投资项目会带来污染,哪怕经济效益可观,也会坚决拒绝。新加坡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车要收道路费,这样做有利于长远发展。

编辑:daodao712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