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网
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圆明园浩劫150周年祭:东方古国最艳丽疮疤

http://www.chla.com.cn 2010-10-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韩福东 杨晓红 李召 发表评论(0)

圆明园浩劫150周年祭:东方古国最艳丽疮疤

圆明园谐奇趣楼主楼三层北面的窗户,石质窗框已烧断

(图片来源:《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

  圆明园的镜子

  这个罹劫150周年的废墟,仍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促使时代面对它的落败、教训和挑战。

  北京西郊的一处废墟,存在了150年,它是圆明园。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最艳丽的一个疮疤。

  150年前的那个秋天的一场劫掠和那把大火,将一个王朝300年积攒的宝物裹挟而去,涤荡的不仅是那些王公贵族的颜面,还有东方古老民族数亿蚁民的尊严。

  150年来,我们总是将“圆明园浩劫”归结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国门的轰打;我们又总是归结于资本主义的血腥,对生产资料的疯狂占有。

  150年来,“圆明园浩劫”一直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的不仅是西方列强的凶恶,更是东方古国的文化和科技的落后、对通行世界的市场规则寡淡无知。它告诉150年后的后人,固守国门、回避世界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

  150年后“圆明园浩劫”仍然在拷问着我们。

  “万园之园”的前世今生

  圆明园被焚前的150年和被焚后的150年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1862年,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描述下他心目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圆明园

  再过5天,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1860年(庚申年)10月18日,圆明园腾起冲天大火。英法联军在北京大肆抢劫后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皇家“三山五园”一并焚烧,大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庚申大火之前的151年,康熙将此前赏给皇四子胤?(后来的雍正帝)的一个花园正式赐名“圆明园”。

  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一座园林,与一个家族、一个王朝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它诗情画意,它中西合璧,它集建筑、园林、文化、收藏于一体,它是万园之园,却又是政治中枢。毫无疑问,它是大清帝国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然而,150年前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使这座皇家园林终成劫灰,也使之最终疼痛地嵌入了所有中国人的历史记忆。

  康熙赏给皇四子胤?的花园

  1644年农历四月,山海关内外,明宁远总兵吴三桂正与李自成率领的10万大顺军连日血战。漫天厮杀中,多尔衮统率的关外清军突然出现。

  清人入关,战局急转直下。李自成败回北京,勿忙登基。之后,一把火烧了明朝皇宫,仓皇出逃,而多尔衮的清军则长驱直入,从朝阳门进入北京城,正式开始了清王朝367年的统治。

  清军进入北京,当时的紫禁城也已烧得仅存武英殿一处。1644年7月1日,多尔衮于是在武英殿接见前明降臣。入关不久,多尔衮即颁布“剃发令”和“圈地令”,前者要求降清汉人必须剃发束辫,后者则允许入关清兵随便跑马圈地,解决生计。

  而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由于长年生活于黑山白水之间,显然很不习惯于紫禁城内的沉闷生活。入关之初,多尔衮即有“不堪溽暑”,另择地筑城的想法。1650年7月31日,摄政王多尔衮谕令户部,要求加派直隶、山西、山东、浙江、江南、湖广、江西、陕西、江南九省地丁银250万两,以输京师备工用。

  然而,同年12月31日,39岁的多尔衮突然暴毙,别处筑园避暑的计划就此搁置。是时,年幼的顺治皇帝开始独立执政。顺治年间,南明王朝据守一隅、四川张献忠余部反抗不断、尤其是江南一带也接连反清。清初为平定叛乱,连年征战,国库亏空,根本无力重修宫苑。清廷奏折显示,其中一年国库亏损达到70万两白银。

  直到康熙22年(1683年),远在东南海面的台湾回归后,清王朝的版图才就此稳定了下来,社会经济也开始逐年复苏。康熙27-28年间,一次康熙到京城西北郊游玩,在明代清华园故址,他品尝了当地泉水,顿觉十分甘美,也深为喜爱当地风景,于是为此地取名为“丹?水片”,并决定在这片水汊纵横、河湖遍布之地新修一处皇家宫苑。

  其实京城西北,即今天的北京海淀区,早在明代,就已是王公贵族看好的修园之所。据记载,当时京郊西北一带,有1000多亩的水面,分别名之为:南海淀、北海淀。水域四周,芦苇茂盛,河湖交错。明代外戚李伟即在海淀修有清华园,后大画家米芾又在附近筑有勺园,两园均为明代名园,后毁于明末战乱。

  由于清初立国,即要求“文教立国”,十分重视对汉文化的学习与承继。故而康熙及其后的清代帝王,其汉文化造诣均表现不俗,尤其以康熙之孙弘历(后来的乾隆帝)为最。

  此时,尽管已不再像顺治朝时的国库年年赤字,但康熙当政期间,国库也并不宽裕,仅仅大体持平。于是,康熙命人在明代清华园故址之上,节略其地,重新划出七八百亩土地,兴修畅春园,而深谙汉文化精髓的皇帝本人,则是这处园林设计的最后把关者。按清华大学周维权教授的说法,当时的畅春园面积并不大,即使加上后代帝王增修的西花园,总面积也不过1000亩。一待园成,康熙就忍不住从紫禁城搬到了这处山水园林处驻跸。

  国事日见承平,康熙离开紫禁城园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自称“避喧听政”。康熙46年(1707年),眼看皇子们渐次长成,康熙开始有意为他们别筑宫苑。在紧挨畅春园、一处名叫挂甲屯的地方,康熙决定将之拨给自己比较钟爱的皇四子胤?(后来的雍正帝),用以修建赐园,并指定由宫廷御用设计师“样式雷”负责设计。据地方志考证,挂甲屯一地,因北宋名将杨六郎抗辽时曾在此挂过铠甲,故而得名。

  结果不到一年,园子就大体建成。这年冬天,年事已高的康熙按捺不住兴致,率领众人一早就兴冲冲地过来冒寒游园了。两年后(1709年),信奉佛教的康熙帝为此园正式赐名:圆明园,喻意“圆融普照”。即希望在此读书的皇子胤?以后能够道德圆融、功业完满至善。

  随后到来的1722年春天,成为爱新觉罗皇室300年记忆里最温馨的一个春天。

  这年三月底,圆明园牡丹台内,千树万树绕亭而栽的牡丹,一夜间灿然盛放:只见金红淡紫,绿叶扶疏,香气袭人,整个牡丹园一派生机盎然。牡丹花大而美,历来为皇家所钟爱,而这牡丹台,更是于曲径廊榭间,遍植了千万丛,蔚然大观。

  年迈的康熙应皇四子胤?之邀,从自己所住的畅春园前来圆明园赏花。这一次,牡丹丛中,他意外地遇到了自己年仅12岁的孙子弘历。康熙有50多个儿子,平时他连完全认清自己子辈的机会都不多,这次却在儿子花园中,祖孙三代相遇。这也清史上难得一见的“三皇相聚”(康熙、雍正、乾隆)。据说,康熙对弘历的聪慧,甚是喜爱。

  然而,也就在这年冬天,康熙在畅春园猝然离世。尽管后人在皇位继承权上,一直猜测康熙或死于皇四子急于继位的阴谋。毕竟康熙离世时,50多个儿子中只有胤?一人守在身边。于是民间有“传位于四子”,原本应是“传位十四子”的传闻。但数百年后,研究人员更倾向认为:康熙当年更可能死于突发性脑溢血。

  雍乾移山缩水筑就万园之园

  雍正即位后,清廷已是国库日丰。旧日康熙喜欢的畅春园,后有昆明湖,已无多大扩建空间,雍正决意大规模扩建整修自己原先的赐园??? 圆明园。

  雍正二年(1724年),为了长期园居办公,皇帝召集成千上万的工匠,首先在圆明园南部破土动工,增建正大光明殿、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等大臣属僚们的办公场所。这便是后来的勤政亲贤景区。

  第二年(1725年)八月,心情愉悦的雍正首次驻跸圆明园。但年轻的皇帝显然也很担心驻园招惹朝政非议,为此还特地颁谕向群臣解释: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自此,圆明园正式成为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五代清帝园居理政之御园。

分享到:
编辑:daodao712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