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谈城市建设

2011-03-31 09:49:16         来源:景观中国     浏览次数:

  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在这样一个会场向各位介绍关于城乡规划与建设方面的问题。今天上午我们很多专家和来宾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关注我们这个行当,下午我们想利用这个时间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我们这次谈的“十二五”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城市规划和建设会怎么样?实际上应该这么说,中央很明确,“十二五”期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也是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攻关的时期。作为城市来说,包括大中小城市,城市是一个平台,如果我们这个平台没有根据中央的要求做好有关工作,会对整个关键时期和攻关时期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先说说十一五,十一五有很多成绩就不多说了,城市的综合实力迅速提高,人均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的统筹在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城市密集地区实力增强,明确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对城镇化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的城镇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十一五仍然是快速发展时期。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了47.5%,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城镇化要真正说到中国城镇化,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30年,改革开放前,我们建国初期有过一个发展的时期,后面就开始出现起伏,包括大跃进,包括后面的文化大革命这个阶段,都是很不正常的。

  在这么好的形势下,到了十一五期间,实际上也是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时期。这里面我们想有几个问题必须面对的。一个是我们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城市形态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城市形态开始出现城镇群的形成,也开始了城市的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同时出现。我们的省级城市规划和全国的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大家都说我们现在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次一级的辽中南地区,包括胶州半岛等等都在出现。在这个时候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城镇到底怎么走?实际上城市建设和规划有一个特点,你每走出一步你是退不回来的,你只能在下一步的基础上作为一个现状再往下走。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在城镇发展的过程当中,比方说备战的原因,我们也出现过分布开来的布局。这个布局最后形成的结构是通过了多少年、多少资金、多少人力物力慢慢调整的。比方说北京在建国初期选方案的时候是用梁陈方案,北京的老城现在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形态是什么样的,走到什么情况、未来会怎么样。

  同样,我们下来在快速发展时期,在人口大量地流动的过程当中,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住宅建设量非常之大。这么大规模的建设如果在世界上,二战以后在欧洲,他们也走过这样的一个路子,当时建了很多的房子,在二三十年后就发现不太适应,我们现在也面对这样的情况。大量的建房大量地建设,城市扩展速度非常快,你建成一个什么东西,能不能适应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的需要。这个也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另外我们现在还碰到机动车开始进入家庭,现在交通堵车的现象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这个时候我们会大致怎么去发展城市,因为弄不好我们可能就变成了一个为机动车设计的城市。现在我们很多路要扩大,高架什么的很多,人的行走就不方便。一方面这不是低碳的,第二,对人实际上是很不关怀的。比如说波士顿,它的有一些高架路和高速公路进程都在改造,比如说韩国的首尔,过去可能也是钱不够或者怎么样,把河盖起来修路,现在打开变成一个人居环境好的地方,我们确实也到了这个时候,机动车家家户户都要想买,有很多家有了车,一开车进城很堵,意见很大,要求增加交通设施。结果我们忽然某一天发现我们在给谁设计城市?是不是为机动车来设计城市?等等这样的问题非常多。还有就是我们的速度快了以后,我们很多老城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可能保不住,把它当成糟粕了,这个都是我们在转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的事情。我们要促进城市化地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我们要遵循的原则。第一,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第二,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第四,坚持区域统筹,提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活力。第五,坚持因地制宜,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第六,坚持远近结合,健全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另外就是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我们说目标实际上就是两个,一个是基本的速度,但是我们更注重的是城镇化的质量。因为我们现在讲城镇化的时候通常用一个人口城市化率的指标,但是你要过于看重这个指标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质量达不到,这一点我想也不用多说了。

  第三,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重大举措。这个是我们在工作当中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第一,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我们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居环境的质量不高,居民出行不便捷、居住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亟待加强,我们有时候跟医生讨论的时候,他们说心脏的病也有一个最佳多少分钟,你在这个时间送到的话,他把你抢救过来,后面基本上能够恢复得比较好。这是一种。另外还有一种,比方说脑血栓,你在若干天内开始康复活动,可能恢复的就很好,坐轮椅的机会就少得多。我们往往因为这些条件做不到,可能越来越多的人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些设施我们都需要认真考虑。另外就是城市的公共安全。现在城市的公共安全是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想要采取的措施。第一,以住有所居为目标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第二,要以优化布局、增强配套为重点,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第三,要以改善住区环境为重点,推进旧城的更新。

  第二,我们要做的举措就是完善国家和区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城镇体系和城镇群他们之间正在逐步地协调,我们现在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不要走错路,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你的人据点和基础设施的配套是关系到很多未来的因素。现在我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的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群的综合服务功能还是不强。我们现在说到长三角、珠三角,实际上仍然在加工业上比重比较好,真正的高端服务业和世界城市相比是有差距的。第二,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方面仍然十分突出,我们中、东、西部的差别,即使在东部地区,差别也是非常大。还有城乡的发展也不协调,农村发展比较滞后。还有就是重大区域的交通设施布局缺乏协调。我们采取的措施要增强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群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提高乡村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的城镇关系。要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城市的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做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时候,分别对不同的地区做了一些分区指引。

  第三个部分,要做的是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继续发挥城镇在社会经济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际,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比较多,我们现在碰到人口的流动有的时候说是1亿6,有时候说2亿,这个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碰到过的,这个危害非常大,带来的问题是挑战非常大。再一个,我们劳动力的资源和就业岗位的错位也是存在的。一方面说劳动力用工荒,这个也是当前城镇能不能承载的问题,我一年内去了好几次新疆,谈到新疆问题,其中有很多是一个就业问题,这个都是一系列的问题。投资以外,城镇承载力,服务和管理不能适应。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扩大就业规模和提升就业质量并举,全面提高城镇吸纳就业能力。要考虑低收入人群需要完善公共服务和设施布局。建设好交通枢纽城市的设施。

  第四,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主要还是城镇发展的模式粗放,效率不好。另外我们城市的能耗不断加大,城市的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粗放发展的结果。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要加强城乡不同类别的空间管制。这个国家在功能区规划“十二五”当中也提到这个。要加强空间管制,要大力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要促进城镇集约紧凑发展。

  我再举几个例子。一个就是关于生态城的问题。生态城,我们上海崇明的东滩,是上市公司和英国人合作的,它的影响在欧洲很大,在中国没有多少人知道。各地都慢慢开始注重生态城市建设。我这个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例子。两国政府总理签字的,这个是温家宝总理和李显龙总理签的字,吴作栋和温家宝分别奠基的这个的做法又不同。我们在东滩的做法是在良好的环境下尽可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足迹少一点,我们保证它破坏少、保护环境得好,这样做一个生态城市概念。天津生态城是在一个污染过的地区修复生态来做,这又是一种模式。在做生态城的过程当中强调所谓三和三能,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收入的人尽可能住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城市。也充分探讨传统城市和生态城市到底是怎么样的,在能源的使用上,交通上等等一系列,要定出不同的原则。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大家都在讲生态城,到底怎么体现?它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用了24个指标,又分解成上千个小系列的指标。现在各省很多地方都用这个理念建设城市。

  第五,激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活力。最后,我简单地把我们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例给各位做一个介绍。在十一五的时候一些探索,到“十二五”的时候要继续发展和坚持。一个是在理论的探索,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研究。我们说城市也好农村也好,叫做人类聚集地,人类聚集地的我们认为是房子,其实是针对不同方面来讲。它的提出实际上也是面对全球化的挑战,跟我们当前碰到的课题是一样的。我们中国的实际问题以及城市规划理论所提出来的。它的基本的思想理论还是建立在我们传统的若干个学科的基础上,试图组成一个学科群来开展这项工作。它的基础框架就是把人居环境,从生态的观点、经济的观点、技术的观点、科学的观点、文化的观点综合来考虑。然后把人居环境的要素考虑到自然、人、社会、居住和整个的支撑体系考虑。我们环境的层次有最高层的,从全球的考虑、区域的考虑、城市乡村的考虑,到社区、建筑物,不同层次供不同的范围对待,构建出这样一个框架体系,这个都是非常综合地整体考虑问题的一个概念。在整个的过程当中,特别强调城市的发展一定是要靠多学科共同来做的,不是某一个城市建设的专家考虑的问题,而是多学科做。

  第二,关于十一五过程当中整体总体规划方面,就气侯问题,武汉的城市规划也做了很好的尝试。武汉各位都知道,它是在汉阳、汉口、武昌这样的地区形成的,是一个很大的城市,越来越大。在这样大的城市下实际上它的城市病出现得比较严重,我们下一步怎么发展?在规划的过程当中武汉就考虑,它必须用它的环境,它考虑它的风向和气侯,风从哪里来?城市的清新空气怎么来?它要留出绿地和风向的流向和农田的保护,和他们湖面、水系的保护统统结合起来,来构建出一个城市结构,这样的城市结构在国内包括国际上得奖,都得到了好评。

  前不久刚刚在广州开了亚运会,广州的新轴线从老轴线方面形成了新的轴线,历届政府用了10几年将近20年的时间始终坚持下来的,最值得肯定的就是在珠江新城这个地区,如果各位要去,它所建的中心商务区,是人很方便地走进去,而且人走进去绝不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我们有过发展的历程。我们60年代以非常崇敬地心情去看巴黎的新区,它管线、交通流组织得非常好,很了不起,但是今天我们跟法国人交流的时候,他们说我们从巴黎新街到新凯旋门,是一步一步上去的,人可以坐轨道交通也可以坐汽车,但是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不方便,他们的大气魄和我们广州天和中心整个绿地不一样,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包括我们再比较,陆家嘴非常有魄力,我们在浦西晚上看浦东的夜景很漂亮,非常了不起。可能你在陆家嘴一个人行走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所有这些事情应该说都是我们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考虑的就是我们是不是要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最后一个例子,就是关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在这两年当中做了一个叫做绿道的工程,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绿地串起来,然后新建了很多绿廊。夸张地说,我们可以骑自行车绕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汪洋书记说了一句话,过去来这里是看我们的加工业、工业,看我们发展多快,以后到珠江三角洲他们看的就是环境。珠江三角洲的绿道,各位有时间可以看看。它是由6条主线、4条联络线、22条支线、18处城际面组成的。比方说我们走到珠海的时候,海边不是有一个情侣路,它把这个串起来。走到江门就跟标楼又串起来。

  总体来说,“十二五”期间是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攻关时期的,我们做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真正使我们这个平台转变,否则会拖后的。

编辑:jad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院长杨保军:规划师的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价值的关怀,它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力和生活多样性;它主张思想自由,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和人的尊严作为万物尺度,对抗任何试图凌【详细】

唐凯:规划建设美好人居环境

  2017年9月2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住建部原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发表题为《规划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主题演讲。他提出,要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设美好人居环境,【详细】

中国城市规划专家:规划师别拿洋人当祖宗

规划师对“一带一路”的解读,还停留在等级制度的思维下。面向未来,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强化将改变城乡的时空格局,关系格局和生活格局。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规划师不仅仅要学习技能,还要关注技术哲学的变化。【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