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中国优秀古典园林----个园

2011-06-21 08:40:00         来源:中国文明网     浏览次数:

  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座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1982年对外开放,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称其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历年来,先后荣获省级风景名胜区示范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并多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底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个园年接待游客量近60万人,是扬州市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全园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独具匠心,特别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个园前宅后园,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南部住宅分东、中、西三路,以“福、禄、寿”为主题,纵向排列,有房屋六十多间。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竹枝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观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映衬得格外灵秀。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冬景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同一群狮子,远看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仅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杂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四季山的北面为万竹园,内有竹近百种,是目前扬州城内赏竹最佳处。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景色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难怪我国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个园为“中国孤例”。

编辑:vivi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设计理论 | 十招看破中国古典园林构图法

研究中式古典园林的目的有二:【详细】

中国和德国屋顶花园发展对比

  玫瑰姐计划在4月份去德国,先在网上搜了一些德国攻略,找到了德国屋顶花园的文章。【详细】

我国城市规划的困境

  2004年初,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首次承认首都交通规划的失败是造成城市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半个世纪的发展结果却成了【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