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世园会咸阳展区景观设计

2011-06-24 11:06:00    作者:孙勃     来源:长安大学     浏览次数:

  场地背景:西安世园会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核心区域,紧邻灞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场地位于世园会入口偏南方向的省内园区;在通过对沈阳世园会的调研后,发现每一个展园区基本上都是采取同样的形式而设计,即以地方特色建筑为载体,来对地方各个层面的文化进行展示,每个国家,每个省份都有将自己最具特色的文化展示出来。

  设计理念:我们在设计展示型景观时,需要分清楚“真”与“假”的区别,也就是说需要合理处理地方文化的“原真”和“再现”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人产生“造假”的嫌疑,进而使人产生心理疲倦,因为“模型”远远没有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能够打动人,所以游客对展会的满意度就会大大降低,而这只需要我们对其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方法......“真”与“假”之间需要一座桥梁,这座桥就是人们对这些“模型”能够认可的前提,那么这座“桥”就是:“分析解说系统”;因此我的理念和解决方案就是给“模型”和“分析解说系统”找到合适的位置。

  设计分析

  3.1.1、视线分析:方案分为两大视觉区域,红色区域为入口景观区域,A为最佳视点,B和C为主要景观点;穿过场地的第三道墙,进入绿色的视觉区域,以人的最佳视觉习惯设置景观点的位置。(包括水平60度原则和垂直30、45度原则等。)

  3.1.2 、展览分区:方案依照咸阳的历史顺序来进行场地的划分,分别为先秦、秦汉、现代和未来展区,并通过不同年代的额文化元素和历史地貌的额变迁等,来反映咸阳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所经历的萌芽、发展、繁荣、没落、崛起的过程,以给游览者提供完整的咸阳印象。

  3.1.3、交通分析:展区设计了一条明显的主交通线,从入口一直通向多媒体室内展厅,入口处的三道景观墙“破坏”了主干道的可达性,目的是利用景观墙的不同开口来制造出咸阳城经历的萌芽、发展、繁荣、没落和崛起的历程,以和展区游览路线的立意相吻合。

  3.1.4、解说系统分布:解说系统的布置是结合咸阳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而确定的,每一个景观点都配合着相应的解说系统而存在;例如通过多媒体人及互动设备播放宣传片的形式来说明设计立意;再如通过直接复制咸阳塬地地形,并通过模型的相互配合,提供给人们对宏观的地形地貌状况的理解。

  3.1.5、构筑物高度层次:从入口处看向展区,是一个由低到高的空间层次,中间层次的高度刚刚可以挡住人的视线,并通过借景的手法增加了景观灯额渗透,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游客并给游客以想象的空间;同时游客站在入口处时逐步抬高并具有变化的空间形式对人产生了一种向内的作用力;这两点就可以大大的吸引游客进入展区参观.。

  4、问题与方案:通过总平面,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有大量的文化元素需要表现,这些元素在展示型景观中是需要保留其原真性的,而我们通过复制和放大等手法将这些文化遗产重现时,我们又发现他们只是复制品而已......早已经没有了原真性可言,所以我们就要弄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了,我们是希望通过展区中的这些复制品的设计来让人们了解咸阳的深层次文化呢?还是要通过展区这个平台来让人们了解咸阳拥有多少人类的文化瑰宝,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唤醒人们对它的重视呢?个人认为如果在一个1000平方的展区中能够做到后者,也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了......所以我们的侧重点就明确了,那就是唤醒人们的意识。同时轻微的打了一下方向,我们的设计将和其他展区带给人的感受出现质的不同!总平面中可以看出,展区的地形和咸阳市域的地形如出一辙:渭河、塬地、陵墓...呈南低北高之势,恰巧该场地实际地形南部和北部也有1到1.5 米的高差;因此,利用地形,做出了咸阳塬地的真实地形,黄土裸露在外表,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道塬紧邻渭河,场地中的水系代表渭河,并将“渭河”从西到东做成一条污水净化的通道;目的是通过复制咸阳真实的地形地貌以及文化遗产,希望能够给人以启发:或许人们会想到水土流失,想到污水治理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或许会突然发现到我们这里还保留着如此壮观的西汉九个皇帝的陵墓,可是我们却不知道甚至在不断的进行着破坏。

  分析解说系统

  5.1、指示类:

  5.1.1、总平面图指示位置:入口处功能:了解大体区域划分和展区的功能,能够帮助参观者迅速了解到所要到的区域的具体位置。

  5.1.2、二级指示位置:展区内重要节点处功能:配合总平面说明位置和功能。

  5.2、标识类:

  5.2.1、建筑物及构筑物标识位置:建筑物和构筑物旁边功能: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重要标识载体。

  5.2.2、植物标识位置:各种植物周围功能:帮助人们了解植物的名称,习性等。

  5.2.3、模型标识位置:各个模型周围功能:为参观者提供模型的各种信息。

  6、污水净化系统:方案通过营造一个污水净化系统,意在让人们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并通过对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宣传,来唤醒人们的节水和重复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该系统将净化的水重新利用用以维持展区植被浇灌,景观用水等用途;将使用过的水通过地下管道重新流入循环系统得到净化,并采用植物净化、营养物净化、重金属净化等人工手段和文字标识系统结合,将水处理的全过程真实的呈现在参观者眼前。

  7、后期维护管理:这些图是我们2009年在沈阳世园会拍摄的一些照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衰败”;这种感觉在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这里透漏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后期维护管理工作在世园会运营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考虑,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在会展期间去争奇斗艳,我们更应该用可持续的眼光去做设计,更应该想到展会结束后园区该怎样去利用,同时这也是对社会、对参观者的责任!西安世园会在众人期盼的形势下渐渐露出西安世园会是否会走老路,我们谁也说不是我们要把自己眼前的事情做好,以咸阳展区为考虑展区的后期维护问题,对其转型应该做好系统的分析和“再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加合理的循环利用现有设施;成功的展区转型和重新利用一方面是对咸阳的宣传,一方面也为其他园区起了示范作用,希望用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可以让参观者理解,让设计师理解,或者让其他任何行业的人理解我的用意,以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块建材,每一...... 景观本质景观归根结底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人的感官反射到大脑中,再使人对外界信息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因此从人的意识层面将景观进行分析和重构能够使我们首先去理性的对待景观,然后再通过感性的、艺术性的创作,来创作出人类最需要的景观。

  8、理解载体

  8.1 、以渭河之源象征现今渭河源头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象,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8.2 、历史、现在和未来符号元素的演变,利用参观者的上意识,在每进入一个空间的时候,使参观者都能感受到各个分区的主题。

  8.3 、入口的第一道墙承载着先秦时期辉煌的历史,将事件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附着在墙体表面,并于游览路线的引导性结合,给人时间和空间的联想。

  8.4、 入口的第二道墙以秦繁盛时期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承载着秦朝曾经的辉煌。

  8.5 、这里的透明的诏板记录着秦帝国统一六国的“伟绩”,也象征这秦灭亡的必然性。

  8.6 、入口的第三道墙记录着咸阳汉唐时期同样丰富灿烂的文化。

  8.7 、这块三角湿地的营造想要让人们在生态化的土地里体会到自然之美。

  8.8 、按照咸阳的塬地地貌复制过来的地形地貌,告诉了人们关中平原的典型地貌和存在的环境危机。

  8.9 、水系象征着渭河孜孜不倦的滋润着咸阳这片热土。

  8.10、 大树滋润着花卉,花卉衬托了大树,大自然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依托。

  8.11 、与世园会入口处的相呼应,和世园会整体风格想呼应。

  8.12 、多媒体展厅用现代化的设备宣传咸阳,并提供各种现代化咸阳的机遇和挑战。

  8.13 、在一个安静生态的空间里,让参观者慢慢体会设计师的用意。

  9、结语

  本方案对展会的景观展示设计做了一些探讨,包括展区中分析解说系统作用的阐述和分析、对景观本质的理解,以及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但是这些还只停留在理论和探讨层面,对实际方案的实现来说还只是走了一小步;对于以往世园会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应该能够借鉴和发现问题,进而设计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来才是我们的目的;真心希望在今天这个平台上能够出现真正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做出贡献的设计师!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