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温家宝总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

2011-07-27 09:11:52    作者:温家宝     来源:求是杂志     浏览次数:

  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要更好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支撑和引领中国发展的使命,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当前的突出问题:一是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由于管理体制和评价导向的原因,许多科技人员还只求论文、样品,目的是评职称、晋级。二是宏观科技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不合理,造成体制分割,有限的科技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短缺与闲置浪费并存,资源利用和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由于部门之间在科技决策上协调不够,造成许多领域重复投入、分散投入,难以在国家整体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削弱了国家科技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在一些战略方向性和关键共性领域,往往不能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三是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不少研究领域,中青年科研人员特别是处在研究工作一线的高水平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以及科技系统组织结构、科技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等,有步骤地系统推进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新技术发展创新最为敏感。只有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也才能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要鼓励企业合作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政府从政策和投入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鼓励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科技成果要向企业开放。以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的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国家要在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第二,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一要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厘清政府和企业、市场的职能分工。要把政府职能重点放到制定规划和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政府财政投入要重点支持基础与前沿研究、事关国家全局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和事关民生的公益性科技研究,引导和支持企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二要建立科技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完善科技决策体制机制,特别要完善国家科技发展宏观决策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将国家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化为科技研究创新目标的机制。科技管理职能部门之间要建立决策协调机制,避免多头管理、分散投入。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与实施职能要适当分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重大决策科学民主评议制度。建立跨部门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科技部门、科技计划、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和监督。三要加快建立科研设施和科研信息社会共享机制。国家投资建设的科研设施,不管建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还是国有企业,都要以非营利的方式向社会开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自有科研设施,也要以合理收费等方式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分享。加快建立国家科研信息开放和共享机制。国家支持的科研活动获得的科技信息资料,能公开的要尽量向社会公众开放,实现共享,提高科技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研究,从而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这也有利于广大科研人员互相汲取和借鉴科研活动经验教训,有利于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更高成就。国家科技投入产生的大量科技信息和数据,目前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状态,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据我了解,欧美等国家都有系统的科技报告制度,把国家支持的科研活动产生的资料,包括研究目的、方法、过程、技术内容、中间数据以至经验教训,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共享。例如美国现有的国防部AD报告、商务部PB报告、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和能源部DOE报告四大体系每年公开科技报告60多万份。美国航空航天局向社会公开的科技报告累计已达93万份,每月公众点击超过2.3万次。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从60年代起就呼吁建立我们自己的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但迄今进展并不顺利。

  科研经费部门管理,科研活动分割封闭,也是滋生经费管理和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和考核,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第三,继续推进科研机构改革。科研机构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实践证明,科研机构改革,特别是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类科研机构转企改制,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要继续深化应用技术类科研机构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能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主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对于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并在投入上给予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要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国家对这类科研机构要给予相对稳定的支持。要切实解决科研机构行政化的倾向。推进科研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实行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择优、有序流动的管理办法,使广大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五、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专业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科技素养的劳动者。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科学普及的民族,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我真诚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贡献,也要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科学普及工作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古往今来,许多先贤圣哲,为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不惜献出生命。没有这种科学精神,就没有科学的发展进步,也没有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才使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精神,也已成为时代的文化精神。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一方面,我们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并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在世界前列,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最重要的是加快发展教育,提高全体人民受教育水平。全面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这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06年制定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五年来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增加了一倍。科普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科技类博物馆达到 582座,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建成开放的155座,从新建馆的绝对数和增长幅度来看,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国家。但总的看,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要继续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农民和青少年为重点,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城市社区全面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国家科普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合理布局并加快科普场馆等设施建设,加强管理,提高运营质量。有效组织动员全社会的科普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大力繁荣科普创作,扶持原创性科普作品。鼓励著名科学家及其他专家学者参与科普创作,努力建设一支专家学者和专业科普人员相结合的科普作品创作队伍。

  在普遍提高全民基本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最根本的就是人才竞争。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量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并根据需要面向世界广纳人才。我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要创造更好条件吸引他们回国工作。要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社会环境。在科技领域,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健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这是温家宝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

编辑:glori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