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农民十五年来沉浸园艺创作 熟人都称他“鬼才”

2011-10-13 14:24:34    作者:丁白玉     来源:湘潭在线     浏览次数: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既不懂美术也不懂画画。然而,十五年来,他舞动着手中的剪子和刀锯,一直沉浸在园艺创作中。培养、造型,每一棵树对他来说就是一幅作品,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叫冯金龙,今年47岁,是高新区双马镇法华村村民,被认识的人称为“鬼才”。

  源自热爱,自学成“鬼才”

  10月12日,我们来到冯金龙的家。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眼前的冯金龙一笑便透出几分农民的朴实和憨厚。

  “他的树还真不错!”当天上午,与我们几乎同时到来的还有从原锰矿附近慕名赶来学习的张先生。就在冯金龙的家门口的园子里,我们一眼就可看到几株造型各异、修剪整齐、看起来颇显神气的苗木。随后,沿着一条水泥路,车子爬上一座山,我们便来到了冯金龙的“园艺园”。一眼望去,山坡上种满了和家门口一样的构骨(俗称“猫儿刺”)。壮实的枝干,四季常绿、很是硬朗的叶子。每一棵构骨尽管造型不同,但都显得精神十足。冯金龙说,目前造型完成的已有六七百棵,加上其他还需继续创作的构骨和另外山头的黑松,总共有五万棵左右。

  “没有基础,就要上心。”冯金龙说,自己只有高中文化,不懂画画也不懂美学。做上园艺,首先是出于热爱。随着看书、摸索和实践,他认为,天赋、热爱和执着是他能够做到这一切的关键。朋友及附近的村邻也因此称呼他为“鬼才”。

  山中“淘”树,以自然为美

  临近山脚的地方,一株构骨已经高约三四米。这是冯金龙1997年开始想做园艺时,种植培养三年后再造型成功的第一幅作品,被他当做了“镇园之宝”。再往上看,一株构骨远看就像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双头孔雀”,看起来很是惹人喜爱。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风格,我的特色就是追求自然。”冯金龙说,常绿、挂果、生命力强,是他选择构骨造型的主要原因。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从附近山上“淘”回一株株构骨再进行培养和造型。在他看来,每一幅作品都要给人自然美和飘逸美。造型时,他完全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从不矫揉造作。这也使得他的每一棵树完成造型后,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树无论是种在风光带,还是私人别墅或是大型广场,冯金龙都自信地认为,它们将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艺无止境,走自己的路

  “每到一个地方,他看得最多的就是树。”妻子戴爱群说,无论是去公园,还是走在路上,冯金龙总是不忘研究研究树。很多时候,他总会盯着自己的树思考半天,思考如何让其在不违背自然生长的情况下,将美发挥到极致,有时甚至会想得头痛。冯金龙却说,每次修剪,修一遍他就停下来看一会,看着树在不断变化,不断变美,他的心里就很是自豪,特别有成就感。

  “见树如见人。”冯金龙认为,只有心灵开阔的人才可以将一棵树打造得大气而不小气。一直以来,他都坚守着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每天,他都要到山上去看看树,这让他感觉生活充实且快乐。一刀,一剪,冯金龙说,艺无止境,最好的作品总是下一幅。他要沿着自己选择的路一直走下去。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大同古店镇:打造宜居宜业“林业特色小镇”

 立秋过后,走进大同市南郊区古店镇,满眼绿意生机盎然,空气清新令人陶醉,沿着小镇西部的雷公山向下望,满眼都是层峦叠翠的绿色,中间点缀着紫丁香、金叶榆等鲜艳的花朵,葱茏的绿树和娇艳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暑热都减淡几分。【详细】

北京延庆打造1.9万亩花卉种植区

昨日,记者在延庆区采访该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时获悉,借助世园会筹办契机,延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目前已打造1.9万亩花卉种植区,面积为北京市最大【详细】

“中国华园”荣获中国参展世园会最高奖

2016年土耳其安塔利亚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中国国家展园项目“中国华园”,荣获了中国参展世园会最高奖。日前,2016土耳其安塔利亚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参展工作总结会议在北京举行,承担设计、建设和维护任务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荣获本届世园会中国参展工作“特别贡献奖”,成为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详细】

昆明将建设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博物馆

昨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程连元在北京拜访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专业奠基人之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孙筱祥及其夫人,就昆明市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进行深入交流。【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