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皇陵文化广场设计(图)
三、设计原则
方案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功能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四、功能组织分区
以后周皇陵冢为中心,呈发散状排列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用四个广场代表,用不同的形式,如树池座凳、亭、花池,花架等将河图洛书展现在世人面前。
六区两轴
六区则为东南西北四个广场:祭坛广场、入口广场、蟠龙广场、文化广场以及西侧入口区域和后周皇陵冢六个部分。
两轴:一条为古典园林形式的轴线:石牌坊—祭坛—后周皇陵冢—雕塑
另一条则是在园林中加入较现代元素的轴线:镂空景墙—跌水—后周皇陵冢—盆景式花坛—文化景墙。
五、景点分析:
祭坛广场
东侧入口处设置石坊,石坊西侧设置圆形祭坛,祭坛中心安置一青铜鼎。鼎——是象征王权的重器,拥有鼎就拥有了权利与地位,是历代君王所得神物,鼎所在之处即为皇帝所在,处于莲花图案与图腾灯柱的包围之中,庄严、雄伟的感觉使人油然而生。
祭坛:内圆外方,上层直径九米,中层十五米,下居二十一米,三层之和为四十五米,不但是九的倍数,还含有“九五之尊”的意思。祭坛设计所用石料数目,都与“九”有关,是因为古人把单数视为阳数,代表天。外围有六根图腾柱,彰显大气。
入口广场
南侧入口设置镂空景墙,起到障景的作用。景墙前种植时令草花,成为一典雅别致的景观,整个空间安全、舒适。烘托气氛。景墙中侧为玻璃制成的一水景为主,四神中,朱雀代表火,位于南方,因此要用水镇之,水采用跌水的形式,高低跌落的水流为整个广场增加了动感,使人感觉轻松愉快。同时避免了中心水池的水变成死水的可能性。潺潺的流水声,加强景观效果。更加凸显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也。行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表者为气。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趋东趋西,即其水或去或来而知之矣。行龙必水辅,气止必有水界。”这就讲清了水和气的关系。
蟠龙广场
由树池和花架围合,广场中央设置一盘龙柱,盘龙柱成为该广场的聚焦中心点。
文化广场
雪松、水杉、景墙营造出围合的氛围,北为玄武,以石镇之,广场中心则为盆景式花坛,自然山石与植物搭配,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结合,花坛的周则是用仿生态的树桩做花池,与植物的完美结合,形成一道景观。
编辑:yong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