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兆阳:因社会问题而思考设计

2012-02-15 07:39:00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浏览次数: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谈到发展城市综合体,韩兆阳认为,“无论是东方的文化传承,还是中国人的个体习惯,都渗透着聚集的概念。相对于欧美国家的个体意识(个人主义),中国人更希望由群体或者团队共同来组织完成事务。”一直倡导通过文化寻根、社会组织、经济发展三者间的深层驱动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聚集文化这个特征恰好适合城市综合体的概念,这也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迅速获得发展机会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一起的方式众多,有人选择网络社交媒体,有人选择在现实中面对面,有人选择室内空间,有人选择室外公共空间。城市综合体鼓励人们在现实中交往,并为其提供多样服务选择和愉悦体验,也因为商业利益的诱导而演变为合情合理的城市化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带来的城市生活场所,无论其规模大小,在由它簇生的消费情景中,演绎着商业、文化、社会的共融。

  作为建筑师的韩兆阳认为,“中国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应该是立体都市的产生。将城市综合体放大、变高,同时更加节能环保,这样就可以使城市空地尽量空出,郊区得以保留。这不仅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可能是全球建筑的发展方向。”这样的趋势确实正在一些城市中呈现,人们的生活空间逐渐向高处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消费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产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是在现今国内发展商盲目追求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状况下,是否有理性的投资者从价值和利益中思考生活的共融问题。这有待商榷。

  城市建设与设计者的价值

  在城市复兴的同期,中国的历史街区普遍还以占据城市核心区为主。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内核心区域的历史价值被低估。当政府政策、认知和专业水平尚未规范和成熟时,城市中的一些核心区被发展商看重,挖掘商业价值的行为并未被有效理性地限制。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建设,由于多种原因,常常采取推倒重来的做法,并认为这种办法比在原有地块上进行修复和混合功能的设计更为容易。事实上,无论大规模的城市化,还是城市中心区保护都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问题。单一性和缺乏长远利益的思考,必然带来认识的片面性。

  一方面,历史文化产生的长期增值效应和影响是全新项目无法企及的。城市和建筑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一个项目被拆走的不仅仅是建筑,也是此时此地的属性,包括原有的居民,原有的历史,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长久的记忆和故事沉淀下来的归属感。如何定义“新”的属性并营造区域认同感是城市更新项目所面对的重大挑战。“任何一个推倒重来的项目从启动到建成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任何环节的决策和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远不只是发展商所能够承担的,更有可能引发潜在的社会和民生问题。”韩兆阳在被问及时城市化问题时答道。

  很多推倒重来的项目还带来了城市区域单一化的问题,人们的生活不再便捷、丰富多彩,而被迫挤进一个个冰冷的混凝土建筑中。失去了往日喧闹的多尺度的街道、休憩的公园,更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文化。城市的机理和文脉是城市差异性记忆的一部分,人为地割裂只会适得其反。曾经的城市更新住宅项目中一些规模单一的公共空间催生了犯罪率的上升,在欧洲历史中因此类原因被炸毁的建筑也并不稀少。

  另一方面,在目前中国大规模城市化的背景和现有的各种条件下,韩兆阳认为,建筑师既是合作者又是服务者。“建筑师应与发展商、政府、运营商、市民等各相关人士合作,为项目创造价值,使得建筑和城市最终服务于社会和大众。简单地说,就是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并促进社会的繁荣”。由于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的细化,建筑师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实现这些愿景。但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并利用专业的技能,以合作者的职业道德为原则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韩兆阳在英国工作期间,曾经为一所大学设计过一座酒店管理教育与多媒体教育为主的混合功能的教学大楼,其特殊之处是该大楼亦为一座板球比赛场馆,同时属于两家不同的业主。韩兆阳除了尝试加入科技型设施和系统来实现低碳和绿色环保外,还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好的设计解决体育场和学校教学相结合的问题。以助于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率和减少开发新建筑的社会成本,这也是实现可持续设计的一种方式。这种设计方法实现了该项目80%以上的面积使用率和不同主体混合使用的需求。另外,设计也拓展了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将建筑糅合进当地生活中去。最初,双方业主均认为设计方案可行性较低。但是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韩兆阳和他的团队在经历了与双方不断磨合和游说的历程后,最终不仅能满足双方业主的需求使他们达成一致。也使这一项目成为当地的一处标志性建筑,该大学的学生和当地居民均以此为傲。

  如果建筑师能够通过专业服务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那么设计也会变得更有价值。韩兆阳通过这种方式创造性地进行建筑设计,促进社区新的互动,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建筑混合设计方式实现的可能性。在国内,大多数项目的设计周期都比较短,很少有人会为了实现一个设计意图坚持三年而不放弃。但是作为建筑师,这也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

  普通建筑师与听众意识

  崇尚建立个人品牌的建筑师一直被称为明星建筑师,他们坚持个人风格在不同作品中的贯穿和不断成熟,有时会弱化其他社会因素对设计的作用。当然,甲方也因为这类建筑师惊人的创造力而选择他们。建筑师应该广泛听取不同关联者的看法和需要而进行设计。这是韩兆阳的观点。

  在英国工作期间,韩兆阳还设计了一所小学。最初,作为甲方的当地政府只希望建造一所拥有齐全的常规公共设施的学校即可。但是韩兆阳提出了一个更细致的方案,希望学校的终端使用者能够参与到学校的设计中去,建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以使用者为主的学校。因此,在设计初期,通过开展工作坊等活动,邀请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等相关人员一起展望他们梦想的学校。通过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仅在公共空间上做了更多的趣味化设计,来协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提供更丰富的空间结构,而且基于不同的年龄层也有不同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模式的考量,为不同年级设计了不同特点的教室。这种切入点是人性化的,更需要对终端使用者的需求有精妙的把握。

  多样的声音是片段式的,它们的整合需要依托建筑师的逻辑和能力。在韩兆阳看来,只是单纯满足功能的需求并不意味着达到社会的需要,因为建筑的社会属性不容回避。仅仅因为项目是否盈利而定义作品的价值是不全面的。一些建筑师将商业作品和文化作品作了明确的区分,认为商业作品难以承载设计理念,但是在韩兆阳看来,不管别人怎么看,你的设计可以做得很漂亮,但缺失了最基本需求的满足就失去了成为好设计的可能。最重要的是人使用的时候开不开心,哪怕是一所小学校,也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不需要做得伟大,不需要拿奖。

  韩兆阳一直对建筑师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不断地探索。北京的“鸟巢”,设计师应该明确考虑体育场馆用完之后的延展用途。如果用完就变成鸡肋,这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从设计角度来说,一个很漂亮的东西也可以是很好用的东西。奥运体育场馆应该通过国际事件变成一个很有动力和机理的地方,以完全不同于北京原有的互动方式来丰富城市本身。中国大部分的大型建设项目都具有超过欧洲常规项目的规模和体量,而国内独特的历史建筑遗产也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新的课题资源,这种差别并不会形成固定的中国模式,因为模式的僵化必然带来平庸化。但在这一土壤上繁衍而出的作品确实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基础。

 

编辑:yongqia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