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变酸为甜:掀开神秘果的面纱

2012-03-01 08:53:04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奇花异卉园里,你不仅可以看到能随着音乐跳舞的小草,也可以看到开黑花的老虎须,还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的红色果子。当你忍不住它的美丽,尝一口这种浆果后,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你再吃任何酸的东西都会感觉甜甜的。

  这种植物被称为神秘果(Richadelladulcifica)。据说它是周恩来总理在上世纪60年代访问非洲国家加纳时带回国后,引种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而繁衍了下来。

  神秘果在美国和日本十分普及,特别是一些艺人或社会名流会在时尚派对中尝试神秘果。

  神秘果可能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植物之一。这是因为,人在吃了神秘果之后,再吃任何酸的东西,都会觉得很甜。其实,非洲西部的人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开始食用神秘果,但直到1725年,法国殖民者才将神秘果介绍给世界。

  1968年,科研人员才发现了神秘果之所以神奇的科学原理。

  两支独立的科学队伍,从神秘果中分离出了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能够调节人的味蕾,神秘果蛋白能将感受甜味的受体异化,让人吃了酸的也觉得甜。

  近日,日本科学家发现了神秘果蛋白变味的化学机理,表明神秘果的蛋白作用与口腔内的pH值有关。

  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内pH值接近于中性。在食用神秘果的时候,有点很淡淡的感觉,没有觉得神秘果很甜。这时因为在中性的环境下,神秘果蛋白位于舌头甜味受体上方,紧抱住甜味受体。这种作用仅是双方结合起来,而未激活甜味受体,因此觉得神秘果的味道淡淡的,没啥特别之处。

  不过,如果人们在食用神秘果之后的1~2个小时内,再吃类似柠檬、醋等酸性东西时,便会体验到它的神秘的感觉。虽然传统常识让我们的大脑觉得柠檬、醋一类的东西应该是酸的,但口中的感觉却颠覆了这种概念:居然是甜甜的感觉。

  原来,当你食用神秘果后,口腔内pH值会下降。这时,神秘果蛋白再遇到酸性物质,神秘果蛋白电性改变,进而激活了舌头上的甜味受体,使得甜味受体极其兴奋,人便感觉到了甜味。

  有很多植物的果实原本就是甜的,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淀粉、果糖、葡萄糖或蔗糖。如热带水果番木瓜、香蕉等。

  但自然界中,能把酸味转化为甜味的植物非常稀少,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种,一种是神秘果,另外一种是在马来西亚发现的仙茅科植物光叶仙茅(Curculigolatifolia)。

  1990年,日本学者提取出了仙茅素。仙茅素本身略带甜味,也能将酸的东西变为甜的。同时,但其结构和大小与神秘果蛋白截然不同。

  神秘果果实为红色浆果,坐果于枝头,非常艳丽。光叶仙茅果实为白色,坐果于地表。两个种均发现于热带地区,形态差异很大,果实颜色也不同,但都进化出了相同的机理——能将酸的变为甜的。

  神秘果蛋白和仙茅素在其生理生态功能上殊途同归,但进化路线却各不相同。谁给它们散布种子,散布者吃了之后又作何反应,是否也会和人有相同的感觉,“变酸为甜”对它有什么好处?

  简单的思考便让神秘果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那么它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或许,当这一谜题解开后,会让人们大吃一惊。

编辑:lia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修复九寨沟景观 西科大科研团队“献技”

  去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来自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代群威教授,带着新生污染物安全与调控团队,运用自身的科技实力,在震损严重的火花海和诺日朗瀑布,开展钙华保育研究工作,取得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先【详细】

我国将综合科研攻关太湖流域水生态问题

  由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太湖流域水科学研究院近日在上海成立,以优化多方面科技力量,攻关太湖流域热点难点问题。【详细】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规程”通过审定

近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中国林科院组织召开标准审定会,对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惠刚盈研究员组织制定的“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和“结构化森林调查设计技术规程”两个行业标准进行审定【详细】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编研项目发布阶段成果

12月18日,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牵头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泛喜马拉雅植物综合考察和植物志编研项目在北京发布阶段性成果。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