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我国极小种群植物回归研究获进展

2012-05-21 08:34:21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任海等建立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的模式”,并于近日在国际期刊《人类环境学杂志》中展望了极小种群植物保护和回归的国际趋势。该杂志主编表示,任海等建立的模式对全球植物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介绍,中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且有物种丰富度高、特有种属多、区系起源古老、栽培植物种质丰富等特点。但是,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各种污染及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导致我国的植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为此,我国先后公布或实施了《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和《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方案》,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和迁地保护设施以进行植物保护,并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至2011年,国际上已开展了至少涉及172个分类群的249个回归实验,发表了890多篇论文,但全球仅有62例回归成功案例。

  在开展受威胁植物迁地保护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开展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自然研究和试验获得成功的有38种。例如,草本类有报春苣苔、杏黄兜兰、虎颜花等,灌木类有疏花水柏枝、德保苏铁和四药门花等,乔木类有长梗木莲、伯乐树、三棱栎、华盖木、西畴青冈等,低等植物有荷叶铁线蕨等。

  在成功回归的过程中,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取得了一些进展:发现报春苣苔等28种植物分布范围狭窄,在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情景下种群在缩小,这些植物自然繁殖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集成方法进行珍稀濒危物种回归的新模式;发现了报春苣苔回归过程中需要先恢复其伴生苔藓植物并作为护理植物;通过对虎颜花的成功易地回归表明,在气候变化情景下,人类可以帮助珍稀濒危物种迁移、定居等。

  

编辑:vivi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

植保无人机效率这么高 为何农民难接受?

  现如今,植保无人机帮助农耕早已不是圈内的新鲜事。和传统农耕相比,它可以实现人机分离作业,高效安全、节约劳力,和大型农机相比,它又适合当前我国国情下农民自主经营、种植分散、土地规模不大的区域作业。而植保无人【详细】

农业部发布通知征集第11批植物保护品种

近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向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及育种者发布通知,公开征集第十一批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属(种)。【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