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潘岳强调以马克思生态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2012-12-28 08:58:54    作者: 陈谦 闫艳 李莉 高杰     来源: 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2012年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今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潘岳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专题论述,首次将科学发展观定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已成为近年来党建目标,更成为中国环保人必须为之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

  潘岳说,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首先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才能更加系统深刻地阐述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潘岳指出,马克思的世界观是一种深刻而系统的生态观。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特别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已提出了资本主义除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第一大矛盾外,还存在第二大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的矛盾。第一大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第二大矛盾必然导致生态危机。

  潘岳列举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著名论述。马克思指出:“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而且这种统一性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快或慢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

  潘岳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在人类的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自然规律永远不会消失,其表现形式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动中,要时刻保持着尊重和敬畏之心,万不可有僭越之心和践踏之举,要按照自然规律,在自然的界限内活动,维持人与自然的基本和谐统一。

  潘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问题产生原因的论述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马克思明确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关系)的生态破坏性和探求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重要性。马克思与恩格斯多次指出,资本主义的环境破坏是一种普遍的、全球性的生态破坏,根源在于资本的无限扩张冲动和全球性生产体系,资本主义的侵略不仅是资本的全球侵略,也是生态环境的全球破坏。不仅如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这种生态破坏很可能是国际转嫁性的和“生态帝国主义的”。同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反过来也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正实现只能伴之以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明确指出的,“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人们对自然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关系。”

  潘岳引用了《资本论》中的著名论述,“从社会较高层次的经济形式立足点出发,整个地球被单独的个人占有这样的私有财产关系与一个人被另一人占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私有财产关系一样荒唐。即使是整个社会、国家乃至那些同时存在的社会整体,也都不是这个地球的拥有者。他们只是占有者及用益权人罢了。和家里的好父亲一样,必须把一个改进过的地球传承给后继的世代。”潘岳说,马克思在此深刻指出地球不是私人所有物,而属于整个人类;不是一代人的所有物,而属于人类的世世代代。马克思的代际生态思想与《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非常一致。

  潘岳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的一些基本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重要补充意义。尤其是在我们正以人、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时候。因此,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上述三者关系上进行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平台。

  科学发展观在时代性质判断上提出了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科学论断。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到,环境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巨大的技术资金投入,依靠工业文明的惯性力量,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态成本的方式延缓生态危机的总暴发,但是西方国家因为资本主义制度而在根本上放弃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科学发展观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生态文明,而只有科学发展观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理念问题上实现了从“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本”的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深刻调整了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科学发展观指出,只有以人为本的生产力才是先进生产力,只有以人为本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在解决问题思路上完成了从“二元对立”转向“和谐共生”。科学发展观在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正本清源的同时,更加强调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更加强调矛盾双方的统一性和非对抗性,由此形成了“和谐共生”的思维模式,摒弃了斗争哲学的错误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人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

  潘岳强调,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的变革,而是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综合变革;科学发展观不是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简单加法,而是一种内在一体的联合体;科学发展观不是西方人本主义与环保主义者的时髦产物,而是中国现实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潘岳说,一年来全国环保系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坚定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了环保系统干部队伍行风建设水平;巩固了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了环境保护重点难点工作完成;促进了生态文明示范工作开展。他指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生态文明主阵地的环保部门,作为环保部门里的党务工作者,更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同一切背离科学发展、违背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做坚决的斗争。

  为此,潘岳要求,明年环保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担负起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使命,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各级党组织要深入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贴行业系统实际和党员需要,广泛开展“联创齐争”,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带头践行生态文明标准,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进一步指导各级党组织不断完善党务工作制度,在生态文明示范点和生态功能区建设中融入党建工作内容。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总结推广“党员基层联系点”经验做法,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发展难题。

  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到会并致辞。全国环保厅(局)机关党委书记和部分厅(局)长以及部属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编辑:qiji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西安明年底全面展开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7月24日晚,一场暴雨降临西安,小寨等部分城区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当天暴雨造成西安市政管辖范围39处路段出现短时严重积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那场大雨过后,西安市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