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北京京鹏试水“植物工厂”产业化

2013-05-09 10:36:00         来源:     浏览次数:

    当“植物”与“工厂”组合在一起,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是漫山遍野的绿色还是喧嚣轰鸣的生产车间?当然都不是。在植物工厂内,没有土壤和田地,蔬菜被一层层立体种植在营养液中;没有工人和农民劳作,计算机监测并控制着植物生长的环境和所需一切营养;无需阳光,蔬菜照样生长。植物工厂被称为未来农业发展模式。其含义为:利用环境控制和自动化高新技术在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空间内进行植物周年工厂化安全生产的一种体系。

  在中国,植物工厂的兴起、发展时间尚短。相比之下,日本于上世纪40年代提出这个概念,丹麦约克里斯顿农场于1957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植物工厂。近年来,日本已有企业投资兴建了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并实现了从播种、培育到收获的电气化。

  北京也有这样一座植物工厂——京鹏植物工厂,落成于2010年,占地1289平方米。

  进入工厂,首先被要求换上防尘净化工作服——帽子、衣服、鞋套全副武装。在总控制室,一台电脑控制着各个室内作物的生长环境,显示屏上能够清晰看到植物的环境数据。园艺师杨夕同介绍,电脑里的数据都是设定好的,不需要专人坐在这里值班,时不时过来看一下就行。栽培车间,一层层生菜被种植在泡沫板上,掀开来,其根扎在营养液中,工作人员又是一番专业性讲解,无土栽培技术如何先进以及营养液如何被循环利用,但重点在于:种出来的蔬菜无毒无污染,可现采现吃。西红柿的生产车间,是另外一种被称为岩棉栽培的种植模式,其配套的一系列设施能够让西红柿的产量达到每平米25公斤,而一般的温室大棚种植产量只有15公斤。待果实成熟,靠遥控控制、电瓶驱动的采摘车会进行采收,传送到分拣环节,大小一致的西红柿会被放在一起装箱出售??这些只是植物工厂中的片段场景,在工厂内,从培育种子到成熟收获,能够全部实现现代化、自动化。

  这座大型植物工厂由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和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鹏科技)共同设计承建,如今是京鹏科技的研发机构及科技成果展示平台,在行业内有“航空母舰”之称,首先是它的建设规模大,按照国际分类标准,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就属于大型植物工厂,其次是它采用的技术先进且集成化程度高。共同承建植物工厂的两家企业还存在另外一个关系:京鹏科技属于农机所孵化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前者成功在“新三板”上市之后,农机所是其第一大股东,目前,董事长田真还兼任农机所所长。

  这位在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领域有所研究的高级工程师说起话来有些企业家的范儿,“我们的目标是在2015年转成‘创业板’上市,‘十三五’末(2020年)达到亿元利润,‘十四五’末(2025年)做成20亿规模的企业,利润达到2-3个亿。”在说这话时,他的眼神明显犀利了许多。

  京鹏科技于2008年在深交所正式挂牌,是中国设施农业装备行业第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自主研发的温室及无土栽培技术。据公开财报显示,公司2012年上半年营业利润1214.74万元,同比增长70.80%;利润总额1223.44万元,同比增长54.78%。田真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些数字。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植物工厂”到底有什么秘密?

离开了阳光、土壤、雨露,在钢筋混凝土的厂房里,植物还能生长吗?冬日里,居然能购置一台冰箱大小的“家用电器”——微型植物工厂,在家种喜欢的叶菜。这些想法不是幻想,已成现实。目前,记者走进植物工厂,一探奥秘。【详细】

评论:下一代植物工厂能否盈利

按照联合国的预测,未来25年内,世界人口数量将从现有的70亿增长至90多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加近一倍,因此,能够在可控条件下全年自动化运行并实现高产的植物工厂被人们寄予厚望。【详细】

园林文化何以走上产业化之路

园林文化何以走上产业化之路

6月29日,国内首家园林定制电商品牌“园商”正式登陆淘宝网并试运营;在今年4月举行的2015年第四届中国苏州创博会上,苏州(园商)园林文化产业创意中心被创博会组委会授予“十大重点文创项目”;园林文化+创意设计,正在为苏州园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可行之路。【详细】

日本“植物工厂”将进军中国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三菱树脂公司认为“植物工厂”在中国的富裕阶层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