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朱育帆教授在风景园林师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2013-05-28 12:49:00    作者:海兰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博览会的本质是个大型秀场(SHOW),它既有展时光鲜的一面,也有展后萧条的一面。通常而言博览会的多数建设项目的属性带有很强的临时性,而到了中国,园林博览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室外展场的建设基本是永久性的,是不拆的,不拆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说不管养护力度好或者不好都这样,因为有前面那个案例的教训,所以我的设计有一前一后两个切入点,所谓一前就是既要注重做这个事的前瞻性,而且要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作品,所谓一后就是要考虑到后期养护管理,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

  还涉及到模式问题,如何选择模式?本次设计师广场的展园每平米造价1000块钱是不低的,但要看你怎么花。所以我们的策略是砍去所有不必要的项目,比如说设计里面没有灌溉系统,这是我们场地的特点导致的,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再一个是开放型的空间。大家都知道园博园,很多设计师觉得既然是展园就要围一圈,但是我们知道在公共空间,尤其是考虑到后期的养护,你设计建造得越细致,后期养护管理难度就越大。我们为什么提出无缝或者是少缝设计?因为很多破坏都是从缝开始的。设计主要材料的选取应相当慎重,材料本身的强度是要点,在可行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容易损坏或磨损的材料,如板型的玻璃、塑料、木材和竹材等。当然,所有针对后期维护管理的设计考虑均不能降低一个设计标准,即作品本身的概念性和艺术性。

  谈到《流水印》,就要谈到1660年前发生在会稽的一次文人聚会,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聚会,出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曲水流觞"的典故也自此传咏千古,而这次聚会与园林密切相关。我们园林作品里面可以看到的流水印,就是一条流水线。当然后来演化成为一种符号,它实际上属于一条线的艺术。公园1100年,完全出现了国字号的东西,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是非常有趣味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由一个事件演化成一个代表性的现象,即便是在今天的园林也真的很难找。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再度演绎和扩展这条线的美丽。

  在2010年的时候,我代表中国参加了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提交的作品是这个--- 流水印。在当时威尼斯双年展,应该是束手束脚做完这些的,总的来看还可以,但是留下很多遗憾。流水印2013延续了"流水印"的设计概念,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系列性作品,它用"锈钢板铸造的并非一件理查德·塞拉式的雕塑,而是一个广场式开放空间的'路引',其中糅合了东方人对于景观的认知,规范和提示着人在环境中的行为。

朱育帆 流水印 设计师广场

  讲一下园博园的设计师广场,这是四号地块,在锦绣谷的东南方,占地1000平米,大概是这么一个规模。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高架桥,大概有20米高,像一个庞然大物直接从园子里面划过,你要躲开是不太可能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开放性的原因。这是不太规则的地块,这个径深大概是20米,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场景,山体有一个比较大的坡,我们处在边缘。四号地块的设计,我们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在边缘地带我们做了铺装。我们离散空间貌似是静态的,实际上是引着你要往里面看。整体上是一条曲线,但是上面是抛光的不锈钢,可以看到在细部的变化上。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到流水印,人是纳入其中的,这是演变的图。进行很典型的处理,流水印在上面跟地形的关系,局部脱离的关系。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