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山东济宁市场饱和 "法桐热"需冷思考

2013-05-30 08:21:03         来源:大众日报     浏览次数:


  目前,李营街道苗木面积已达6.8万亩,辐射周边近40万亩。“包地”究竟有没有风险?这么大的供货量,有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来全部“消化”呢?

  “三五年内不会有大的市场变化。”闫继亚说,如同郯城的银杏、菏泽的国槐、滨州的速生白蜡一样,“李营法桐”成了一种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法桐苗木市场唯李营一家独大,市场已经不是问题,苗木销往28个省市区,年销量逾1.5亿株。

  对于法桐市场的持续“发热”,有人也表达了担忧。省林木种苗协会秘书长闫大成已在苗木战线工作30多年。他认为,苗木种植和粮食不一样,粮食可以加工成副食品,就算价格低了也不至于卖不出去,而苗木市场一旦供大于求,就可能从“摇钱树”变成“烧火棍”。眼前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哄而上,没有限制地盲目扩大种植。

  闫大成告诉记者,目前我省苗木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万亩,今年又新增30万亩,这意味着每年将有50亿株苗木投放市场,如果分10年把所有树苗栽完,那每年要造林1000万亩,而现在每年我省仅有300万亩的造林计划,如果把剩下700万亩的缺额毁田造林,那粮食种植面积就无法保证,如何平衡育苗和种植的关系是一个必须深思的问题。

  同时,闫大成还发现一个大问题。“很多苗木都是从基地买到苗圃,并不是直接到达终端,苗木在苗圃之间轮转时潜伏着很大的危机。”闫大成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很多城市都摒弃了急于求成的“大树进城”模式,这使囤积大树的风险剧增。

  潜伏的问题被发现,接下来该怎么办?闫大成认为,不能完全“听命于”市场,要避免“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

  孙庄村某园林公司经理孙清华说,由于大规格苗木需要的周期较长,不能坐视农民将树苗育大了也卖不出去的事情发生。当前,最重要的是根据市场进行转型,改种其他更有潜力的苗木。

  可喜的是,李营街道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着手打造几处“精品苗木”基地进行典型示范。
 

编辑:山水百合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